祛痰祛濕灸哪個穴位

第一:關元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一般情況下,如果是使用艾灸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如果是用火罐進行艾灸,那麼時間可以稍微的進行延長,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

第二:中脘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腹部的正中線,也就是肚臍上面大約四寸左右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食用艾條進行,時間應該控制在10~15分鐘;用艾罐則是需要20~30分鐘。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拉肚子以及胃潰瘍等等。

第三:豐隆穴

在這個穴道的位置在小腿前外側,也就是在外腳踝肩部上面大約八寸的位置。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祛濕的穴位,每天食用艾灸條進行艾灸大約十五分鐘左右,能夠有效的起到健脾化濕的作用,對於身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第四:解溪穴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祖輩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橫紋中間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這個穴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最好能夠每天進行艾灸十五分鐘左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祛濕的穴位

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清熱祛濕的茶飲推薦

雙花飲

主料:金銀花500克 菊花500克 山楂500克

輔料:蜂蜜5000克

做法:

1、將金銀花、菊花擇選乾淨,用水淘洗後放在潔淨的鍋內,山楂擇選後洗淨,一同放在鍋里,注入清水(約30公斤),用文火燒沸約半小時,即可起鍋,濾出煎液待用。

2、將所需蜂蜜倒入乾淨的鍋內,用文火加熱保持微沸,煉至色微黃,粘手成絲即成。

3、將煉製過的蜂蜜緩緩倒入熬成的汁內,攪拌均勻,待蜂蜜全部溶化後,用紗布二層過濾去渣,冷卻後即成。

健康提示效用:銀花、菊花同用能解暑熱、清頭目,配山楂消飲食,通血脈又增酸味,入蜂蜜加營養,補中氣又合甜酸。用於傷暑身熱、煩渴、眩暈、火毒目赤、咽痛、瘡癤等症。可作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痢疾、化膿性感染患者之飲料,更是夏季優良的清涼飲料。

絲瓜花蜜茶

功用: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熱喘咳,痰黃,粘滯不爽,氣急,口乾。

製法:將絲瓜花洗淨,放入蓋杯中,用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鐘。調入蜂蜜,趁熱頓飲,或分2次飲用。每日1~2劑。

脾濕的人吃什麼祛濕

大米100克、薏米50克、山藥1根、芡實米40克。薏米和芡實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將浸泡好的薏米,芡實放入鍋中,倒入1500ml清水,大火煮開後,調成小火煮30分鐘,然後倒入大米繼續用小火煮20分鐘。帶上橡膠手套,將山藥去皮(否則山藥的黏液會讓手部發癢),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鍋中,再繼續煮10分鐘即可。

四款排毒祛濕粥

將藕片與綠豆共同煮粥,臨熟加入薄荷攪勻,可用於皮膚感染。竹葉粥:竹葉10克(鮮者加倍),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再加大米5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沸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