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自己隨便掏耳朵

  「耳屎」也有人稱為「耳蟬」,醫學名稱叫「外耳道耵聹」。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及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悄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聚即形成「耳屎」。

  「耳屎」積聚較多時,會引起耳癢及堵塞感,因此應掏出來。但是自己掏耳朵有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有人用手指甲、發卡挖耳匙甚至鐵簽掏耳朵,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腫脹以及劇痛。即使掏耳時十分小心,但如果形成習慣,頻繁掏耳,也會引起肉眼難以看見的隱性破損導致感染。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消炎藥後會很快好轉,但如果誘發黴菌感染,則耳內瘙癢劇烈,會使人坐立不安。另外,如果不小心刺傷耳膜,則可引起聽力下降甚至中耳炎,要想恢復聽力有時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因此,嚴格來講,不要自己掏耳朵。但由於「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特別是那些腺體分泌旺盛、俗稱「油耳」生成速度更快,專門到醫院掏耳太麻煩,也不太現實。因此,可以自己掏耳,但應做到如下兩點: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聹可自行出來;儘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六個意想不到的心臟病發作場合

  美國邁阿密大學米勒醫學院副教授、心臟學研究專家、醫學博士亞瑟-阿加茨頓最近在美國《預防》健康雜誌上撰文說,心臟病在一些人們意想不到的場合也會發作:

  「『路上好走嗎?』這是我每次對前來看病的病人首先要問的幾個問題之一。這句話可不僅僅是寒暄,因為我知道路上塞車往往會使人的血壓上升,病人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會增加三倍。如果患者剛剛經歷了交通擁堵的狀況,血壓上升,我是一定會為他做個檢查的。此外據我說知,在其它一些時間和場合,也會誘發心臟病。對於有心臟病史的人來說,以下方面值得警惕。」

  1. 早上剛起床時

  哈佛大學的研究曾發現,心臟病清晨發作的風險會提高40%。因為剛醒時,人體分泌的腎上腺素等壓力荷爾蒙會使血壓升高,會使人有缺氧的感覺。此時身體也比較缺水,血液粘稠,向心臟供血的能力較差。這都會使心臟負重。

  為保護自己,心臟病人在睡醒之後不應該立即起身,應該在床上滯留片刻。晨練者應該在徹底熱身之後,再開始運動。服用β阻滯劑的病人,應該在頭天晚上睡前服用,進而保證藥物能在次日清晨發揮最大療效。

  2. 周一早上

  調查發現,周一心臟病發作的比例要比平時高20%。也許因為上班第一天,人們都會感到緊張和壓抑吧。

  為保護自己,心臟病人星期天的時候就要多放鬆,但是不要睡懶覺。周末晚起,周一早起,血壓反而更容易升高,因為它打亂了平時已經形成的生物鐘。應該保持年如一日的作息規律。

${FDPageBreak}

  3. 站在演講席前

  站在心臟的立場看,演講就好比一次反常的運動。極度緊張會使血壓、心率和腎上腺素水平提高。這樣就會使演講者在為演講而緊張的同時,還要警惕心臟病發作。

  為保護自己,心臟病患者在演講、乘飛機或處理其它緊張事務之前,應該服用β-受體阻滯藥。

  4. 食用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研究發現,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物會使人的血管收縮,容易造成血管堵塞。

  如果實在躲不開這些食物,那就要盡力控制食量。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也可以預防血管栓塞。

${FDPageBreak}

  5. 解大便時

  便秘會提高胸腔壓力,延緩血液回流心臟的過程。

  因此,心臟病患者平時應該多吃纖維食物,多喝水,預防便秘。

  6. 不備而來的劇烈運動

  有人在鏟雪的時候心臟病發作就是一例。因為身體突然用力,壓力荷爾蒙猛然上升,都會使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從而引發心臟病。

  有規律的運動有益心臟健康,如果需要提高運動強度,應該循序漸進。

從內到外解決冬季室內乾燥

  過於乾燥的空氣環境極易使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加上寒冷季節不經常開窗通風,室內的污染高於室外數十倍,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改善乾燥的室內環境刻不容緩。

  根據權威機構數據顯示,最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空氣濕度應為45% RH~60% RH(相對濕度)之間。但在我國面積廣大的北方地區,秋冬季節十分乾燥,特別是冬天供暖之後,室內更加燥熱。據中國醫師協會專家介紹,過於乾燥的空氣環境極易使人患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加上寒冷季節不經常開窗通風,室內的污染高於室外數十倍,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改善乾燥的室內環境刻不容緩。

  一般來說,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常在室內晾些衣物、在地面灑些水等都可以改善乾燥的室內環境。另外,多吃水果蔬菜,補充身體養料和水分,適當運動也都是些不錯的方法。當然,有條件的家庭還可以添購一台加濕器,美的環境電器相關負責人提醒大家,使用加濕器時要注意經常清洗,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室內環境濕度,維護人體的健康。

  北方的冬天一直都是比較乾燥,在加上集中供暖後,在暖氣影響下室內變得更加乾燥沒有水分,養生網提醒您,為了您的健康,一定要注意補水加濕,及時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

${FDPageBreak}

  喝水:2000毫升水足夠

  目前受室內暖氣和北方冬季乾燥氣候的影響,人體的水分平衡正面臨著挑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補充水分的方法很簡單,如每天飲用1000-2000毫升水就可基本滿足人體對水分的需求。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暴飲,最合適的飲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頻飲」,也就是分多次飲水,每次適量。另外,還可通過多飲用牛奶和湯來補充水分和營養;多吃水果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現在即使在冬天水果品種也很豐富,如蘋果、柚子、橘子等都可以既補充水分又補充維生素等,對防止嘴唇乾裂、皮膚乾燥都很有好處。

${FDPageBreak}

  加濕器:不是所有人都適用

  使用加濕器不是對所有人都合適,這存在一個適應問題。高齡或有慢性病而且不愛出門的人,相對來說適宜使用加濕器。而經常出門的人使用加濕器要適量,否則會因為室內外溫度和濕度反差太大,反而容易患呼吸道疾病。其實條件適合的家庭,在地上灑水或放盆水也都是簡單而且實用的加濕方法。

${FDPageBreak}

  飲食:多吃大白菜有好處

  在飲食中補充水分和營養在冬天裡也是很必要的,一是可以多食用小米粥、菜粥等粥類食物;二是可用蔬菜和雞蛋做湯,菠菜、油菜、西紅柿和雞蛋做湯都是不錯的選擇。此外,冬季的傳統食品大白菜對於補水和補充營養也是很好的選擇,可以用來或炒或燉。而對於冬季里容易乾咳的人,可以選用百合、銀耳等食物。

冬季吃早餐要注意五種食物

冬季氣候寒冷,陰盛陽衰。人體受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慾等均會發生變化。因此,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提高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等抵抗力是十分必要的。

專家盤點冬季進補的七大誤區

冬季適當進補,不僅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臟器機能的最佳時機,而且也為冬季奠定物質基礎,對恢復體力、提高抗病能力、減輕宿疾都有重要的意義。但進補要講科學,否則很容易步入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