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多種罐裝涼茶熱銷,有的人把涼茶當茶喝,有的人把涼茶當普通飲料喝。但細心的人發現,各種涼茶里都加有多種中草藥,既然加有「藥」,還能隨便喝嗎?
涼茶不是茶
所謂涼茶,實際上用藥性寒涼和能消解人體內熱的中草藥加水煎煮而成的「中草藥水煮液」。儘管也叫「茶」,但它與傳統的普通茶具有不完全相同的功效。
傳統涼茶是安全的
傳統涼茶中本身就加有不少中草藥,甚至有些不在衛生部「食用中藥材名單」之中,這就讓不少人感覺飲用涼茶有一種「不安全」感。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因此,將藥物添加在食品里的「藥膳」近年更是大行其道。尤其在我國南方地區,不管是煲湯還是喝的飲料,都強調其食補的作用。中藥有不同藥性,根據不同的時令和季節,在用量上把握到位,就可以在飲食中充分發揮作用,達到滋補身體的效果。廣東人特別擅長食補,夏枯草、田七、天麻、土茯苓等中藥都常用來煲湯,運用得當一般不會產生副作用。廣東人喝了一輩子的傳統涼茶,證明只要正確、適量飲用,它們是安全的。
涼茶不是人人都能喝
因為涼茶里含有大量寒涼中草藥,既然有「藥」,就會有一定的禁忌症,因此不適合所有人飲用。
1.陽虛的人:這些人多為常坐辦公室的白領,症狀可見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大便稀、小便清長等現象,這些人再喝涼茶就等於「雪上加霜」。
2.苦夏的人:夏季里汗液分泌較多,而中醫認為,汗為人體的「陽液」,出汗過多,陽氣會隨著汗液外泄,如果此時再服用苦寒的涼茶,就會傷到脾胃,使本來就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正氣受損,不但加重苦夏的症狀,也會因為免疫力降低導致許多其他疾病。
3.月經期和產褥期:女性月經期和產後身體極為虛弱,尤其對冷熱的刺激極為敏感。如果由於天氣熱而不加節制地飲涼茶,雖然可以感到胃內一時的涼爽,但這些藥物吸收入血液後,寒涼的刺激就會使血流滯澀緩慢,甚至形成淤血,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經量減少,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大出血、閉經。
4.兒童和老年人:兒童是純陽之體,所以特別容易上火。但喝涼茶並不是預防孩子上火的好辦法。因為兒童的脾胃調節功能尚處在建立和完善的階段,對外來藥物的寒涼刺激不能及時調整和適應,反而會因為藥物直接作用於脾胃影響消化吸收,出現腹痛、腹瀉。老年人由於陽氣漸弱,器官功能衰退,同樣會因為涼茶刺激而出現消化系統病變,以及陽氣大損的一系列症狀。
飲涼茶小貼士
不要喝隔夜涼茶:過去,很多百姓會在晚睡前把涼茶料放進陶製帶拎把的大茶壺裡,一夜浸泡後格外清涼,第二天一家人能喝上一天。其實這樣做是不健康的。任何茶都不要喝隔夜的,哪怕你用的是紫砂茶壺。
涼茶可煮可泡:最初古人飲茶,是把茶葉放到釜中煎煮,與現在的煎藥法大致相同。到了宋代,隨著品茶現象的普及,煎茶法才過渡為今天的直接投入茶碗、沖入沸水的泡茶法。涼茶亦可直接沖泡,但因為涼茶的配料較之通常意義上的「茶料」要特殊,含有中草藥,大多帶有功效性質,因此,煎煮更易發揮其效用。
最適合的容器:玻璃壺、瓷碗、茶杯都可以,但要從茶料藥性的最好發揮角度來說,還是那種古老的帶蓋泥陶壺最為適宜。一則不傷料,二則它裝茶不餿,三則比其他容器更具備降溫的作用,倒出來的茶水冰涼沁口。
心急喝不上涼茶:雖然涼茶只需煮5~10分鐘時間,但一般要等它涼了再喝卻要花半天工夫。有節約時間的辦法,可以往煮好的涼茶里沖涼白開,這並不影響涼茶的功效。
涼茶熱飲效更好:一般人認為,涼茶一定是涼著喝,其實不然。廣東傳統涼茶有很多的種類和配方,分苦和甜兩種,但是人們基本上都是熱著喝。夏季暑濕當道,廣東人習慣喝熱的涼茶,一是熱茶喝完之後渾身出汗、清涼爽快;二是清熱解毒、健脾利濕。廣東涼茶性味偏寒涼,易損害人體的陽氣和津液,如果把涼茶放冰箱裡冰鎮後飲用的話,不僅喪失了熱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損傷胃腸。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從人步態看得了什麼病
1.保護性跛行:走路時,患側足剛一點地則健側足就趕快起步前移;健足觸地時間長,患足點地時間短;患腿邁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負重小,健腿負重大。這種保護性患足點地跛行,多見下肢受傷者。
2.拖腿性跛行:走路時,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後,患肢前足著地,足跟提起 表現為拖腿蹭地跛行。可見於兒童急性髖關節扭傷、早期髖關節結核或髖關節骨膜炎等。
3.間歇性跛行:開始走路時步態正常,但走不了多遠(嚴重者不到百米) 患者就因小腿後外側及足底脹麻疼痛而被近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症狀緩 解後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稱為間歇性跛行。常見於腰椎管狹窄症、坐骨神經受累以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局部供血不足患者。
4.搖擺步態:走路時患者靠軀幹兩側搖擺。使對側骨盆抬高,來帶動下肢提足前進。所以每前走一步,軀幹要向對側擺動一下,看上去好像鴨子行走,所以又稱’鴨行步’。常見於小兒先天性髖關節雙側脫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嚴重的’O’型腿,以及臀上神經損害患者。
5.高抬腿步態:走路時,患腿高抬,而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跨越門檻之狀,所以又稱’跨越步態’。主要是由於小腿伸肌癱瘓,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狀態。為避免走路時足尖蹭地而有意識將腿抬高,常見於坐骨神經、腓總神經麻痹或外傷等。
6.足跟步態:走路時以足跟著地,步態不穩,表現軀體輕輕左右晃動,足背伸、足弓高。可見於脛神經麻痹、跟腱斷裂、遺傳性共濟失調等患者。
7.劃圈步態:走路時表現為患腿膝僵直,足輕度內旋及下垂,足趾下勾。 起步時,先向健側轉身,將患側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側髖關節為軸心, 直腿蹭地並向外側劃一半圓前走一步。由於多見於下肢痙攣性偏癱患者,所以又稱’仿癱步態’。此外,還有慌亂步態:多見於腦動脈硬化、腦腫瘤、頭部陳舊性外傷等;醉漢步態:主要見於小腦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態:常見於多發性神經炎、髓型頸椎 病以及脊髓癆等患者;交叉步態:多見於大腦癱、截癱等患者。
煎藥時要不要加蓋?煎藥應根據藥物區別對待
一般說來,為了使中藥煎透,最好是加蓋煎。特別是含有揮發性成分的中藥,如薄荷、藿香、紫蘇葉、佩蘭、鉤藤等,更應加蓋,並要在短時間內煎好,以免有效成分揮發,降低藥效。對於某些貴重藥品,如人參,鹿茸,枸杞之類,也一定要蓋著用文火緩緩煎煮,以便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有些中草藥是使用其全草,有些藥物重量輕,體積大,如金錢草、夏枯草、白通草、絲瓜絡、包穀須等,則又不宜加蓋煎煮。否則往往溢出罐外,反而喪失藥效,而應開蓋煎煮,並要隨時攪拌。以便煎透。所以,煎藥是否需要加蓋,應根據不同藥物分別對待。
藥罐一定要洗淨。煎煮中藥時,藥汁因水分蒸發而濃縮,藥罐底部及周圍常積有一層藥汁的乾燥物。由於藥罐是固定用於煎藥的,而煎煮的藥物又經常變更,所以不及時將原來積存的藥垢擦去,又繼續投放新的藥物煎煮,藥垢就會溶解而互相干擾,降低藥效,甚至貽誤病情。特別是曾經煎煮過毒性強烈的藥或不能入口的外用藥,還可能引起中毒。因此,切不可圖省事,以致影響治療效果或引起不良反應。
推薦閱讀:
中藥煎煮前洗不得
有人想到中草藥加工前總是經歷很多過程附上不少灰塵,於是煎藥前總想先清洗一下,其實這是不對的。
別用微波爐熱湯藥!
微波爐加熱快,又方便,很受人們青睞。但應注意的是,用微波爐加熱中藥湯卻是不可取的。如果用微波爐煎藥或加熱煎好的藥液,藥材內部分子在震動產熱的過程中會遭到破壞或變性,失去原有的藥效,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中藥材也能作為蔬菜食用嗎 「藥用蔬菜」要謹慎吃
近日有媒體稱:「板藍根、白芍、藿香、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健脾止瀉等功效的『中藥材』不再只擺在中藥鋪里,它們的嫩莖嫩葉、花、根等經涼拌加工已走上了餐桌,成為百姓口中佳餚。」中藥材也能作為蔬菜食用嗎?我們不妨看看中醫專家的見解。
孩子長不高進補反有害 要轉骨發育就要調補腎氣
民間有很多「轉骨方」,據說可以讓孩子長高一點。但醫師提醒,在服用時機不當或藥物不對時,容易調理失當,反而導致孩子發生性早熟的情況,出項「揠苗助長」的有害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