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不高進補反有害 要轉骨發育就要調補腎氣

  民間有很多「轉骨方」,據說可以讓孩子長高一點。但醫師提醒,在服用時機不當或藥物不對時,容易調理失當,反而導致孩子發生性早熟的情況,出項「揠苗助長」的有害結果。

  傳統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所以在成長發育期應特別著重於調養腎氣與脾胃。而在中醫看來「腎主骨」,要轉骨發育就要調補腎氣。

  那麼,什麼時間服用「轉骨方」最為合適呢?

  轉骨方也分男女,男生大約在開始變聲時,女生則在初潮時,只有在這個時間最為合適,也就是大概十六、十七歲左右。若過早則容易調理失當;若錯過這段時間,骨骼就會停止發育,之後就沒有再長高的可能性。

  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服用「轉骨方」,只有發育過慢才要考慮使用「轉骨方」,而且其配方也因人而異,建議應由中醫師進行調整較為妥當。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知食宜 道家食療養生求長生

  道家飲食文化中始終貫穿著「人與天地參」的理論,講求「天人合一」。 孫思邈提出的「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的觀念,強調的就是「知食宜」。所謂「知食宜」就是要順應季節的變化、環境的不同、體質的差異以及疾病的屬性,而實施「食養」或「食治」的規律,以順應自然,「天人合一」。

  「知食宜」之氣候--「四季五補」

  《攝生消息論》對四季飲食養生有精闢的論述,認為"當春之時,食味民間養生網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飯酒不可過多,米麵團餅,不可多食,致傷脾胃,難以消化……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心氣,……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 病爾,故宜養心」。

  道醫將四季變化與人體五臟相對應的養生觀,符合中醫理 論「四時五臟陰陽」的"藏象學說"。後世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四季五補」的治療原則。即春季升補,夏季清補,長夏淡補,秋季平補,冬季溫補的原則。

  現代中醫食療學認為,飲食五味是人與自然界最密切聯繫的方面之一,人取自然界的飲食來營養自己的身體,以維持生命。自然界由動植食物所構成的五味飲食,其變化是不可勝數的,人體的五臟六腑對五味飲食也各具有不同的親和力,四季的變化強烈的影響著五臟對五味的攝取。因此,不同的季節食入不同的食物,肌體會產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反應,或營養肌體,增進健康;或改變其生理特性;或引起特殊的病變。

  特別提醒:從道家「知食宜」的觀點來看,現代農業科技製造的反季節水果、反季節蔬菜與「四季五補」的養生原則有悖,不宜經常食入。

  「知食宜」之環境--因地施膳

  道醫認為,不同的生活地區,飲食調理的方法也相應不同。如山區的人缺碘,容易患大脖子病,應該多吃含碘量高的海產品;氣候乾燥的西北平原,應該多吃柔潤的食物;氣候潮濕的東南山區,則應多吃辛辣食物。只有因地施膳,才能祛病延年。

  這個觀點在中醫理論中早有記載,比如《素問異法方宜論》曰:"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咸……魚 者使人熱中,鹽者,勝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古人通過實踐和觀察而獲得的真實記錄,說明大自然通過飲食五味對人產生的影響和改變。

  現代中醫食療學對因環境因素導致的地方性疾病,食療的方法中醫養生網也各不相同,這與早期道醫的認識是一致的。例如克山病,是一種心肌壞死的特異性地方性心臟病。經研究發現,它是由於發病地區土壤中缺乏硒,糧食作物和蔬菜中硒含量也很少,從而導致人體長期缺硒所致,因此在防治克山病過程中,從飲食中補充硒是一種極有效的食療方法。單純性甲狀腺腫、大骨節病等,都是地域特徵明顯的地方病,與當地水質、礦物鹽、 微量元素的含量密切相關,因此不同的飲食補養、膳食調整至關重要。

  延伸閱讀

  特殊工作環境與食療

  「知食宜」之環境還包括特殊的工作環境。例如礦山開採,隧道挖掘,石英粉廠,玻璃、陶瓷和耐火材料的攪拌,機械製造中的鑄造、噴粉等,工人不注意防護,長期接觸含游離二氧化矽的粉塵,極宜導致"矽肺病".研究發現,多食蘿蔔能使肺部纖維化逆轉,清除矽塵使之隨痰液排出;多食海帶有助於矽結節軟化、排泄及消 散;多食菠菜、冬瓜可以改善肺部血液循環,排除矽塵預防矽肺形成;另有黑木耳、芹菜、荸薺、蘑菇等均有保健作用。可消除塵毒、防止吞噬細胞變性和壞死,防 止淋巴管炎和阻止纖維性變化及矽結節形成。因特殊的工作環境而易產生的疾病還有很多,如放射病、高頻微波損傷、鉛中毒、汞中毒、砷中毒、苯中毒等等,在飲 食治療的過程中都有針對性的食物,辨證施食、辨因施食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知食宜」之體質--因人選食

  道醫認為,不同的體質對食物的調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如體胖者遠肥膩,多清淡;體瘦者遠香燥,多滋陰生津。陽盛實熱之人,宜清熱瀉火之飲食,陽虛有寒之人, 宜溫熱養陽之飲食。對患有疾病的人,則根據病症的寒熱虛實、陰陽偏盛,結合食物的五味、四氣、升降浮沉及歸經等特性來加以確定。

  現代食療學認為,食物與個體的適應性,是一個包括了物理、化學、生化、免疫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複雜問題。一般的食物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會引起不適,但由 於個體差異,少數人也會產生不適,最常見的就是食物過敏。英國曾報道有對33名偏頭痛者的調查,發現其中23人有食物過敏反應,停止攝入引起過敏的食物 後,偏頭痛消失。此後在長達兩年的調查研究中,測試了牛奶、蛋品、巧克力、咖啡、水果、魚類、小麥、水生貝殼、肉類等大量食物的影響,查明上述23個偏頭 痛患者平均每人對其中三種食物有過敏反應。嬰兒常有對牛乳的變態反應,經研究表明,是由於牛奶中較大的蛋白質顆粒可以滲入黏膜而引起過敏反應。還有較多見 的,食物引起的日光性皮炎。菠籮過敏症等等。因此臨床"食治"因人而宜,才會有好的效果。

  根據季節、環境、體質進行飲食養生活的原則,體現了道家飲食「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觀念,至今對現代食療科學的研究和發展仍有現實意義。

旅途失眠?穴位按摩法幫你忙

  不少旅遊者因環境改變,在旅途中容易失眠,影響了第二天的旅遊。這裡向你介紹一種簡易有效的穴位按摩法治療失眠。

  1、用中指指端輕輕按揉兩眉頭連線中點處的印堂穴,約2分鐘,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

  2、用食、中指兩指指端輕輕按揉兩眉頭凹陷處的攢竹穴,約1分鐘,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用雙手中指指端輕輕按揉眉稍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1寸凹陷處的太陽穴,約1分鐘,具有醒腦安靜的作用。

  4、用雙手中指指端輕輕按揉耳垂後的凹陷與枕骨下的凹陷連線中點處的安眠穴,約2分鐘,具有鎮靜助眠的作用。

  5、用雙手拇指羅紋面緊貼在兩眉頭處,然後在眉之上方同時作左右來回抹動,約半分鐘,具有安靜催眠的作用。

  6、用雙手食、中、無名、小指指端分別放在兩側耳尖直上兩橫指處的率谷穴,前後來回推動,約半分鐘,具有除煩鎮靜的作用。

  7、用拇指端羅紋面輕輕按揉腕部橫紋上兩橫指處的內關穴,約1分鐘,雙手交替,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

  8、用拇指指端輕輕按揉小指側腕部橫紋頭凹陷處的神門穴,約1分鐘,雙手交替,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採用此法治療失眠,有幾點注意事項:

  1、本法每天操作一次,在臨睡前進行;

  2、在頭面部按摩時,手的力量不能太重,因為過強的刺激於助眠無益;

  3、讓病人多參加體育活動,避免情緒緊張,解除焦慮;

  4、臨睡前不宜喝濃茶和咖啡。

    推薦閱讀:

    兩個小動作有助寧心安神防失眠

    神經衰弱、心煩失眠,甚至頭痛眩暈時,可抽出少許時間刮刮眉、握握拳。這兩個小動作可以按摩到攢竹與勞宮這兩個穴位,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煩躁情緒。


    看你屬於哪類失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失眠症狀以及失眠時間。據不同的症狀,失眠可分為三種類型……

病毒性心肌炎 食療養生忌亂療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身體常常不知不覺間發生變化。對身體一定要耐心傾聽。病毒性心肌炎就是這樣一種要麼悄無聲息要麼突然爆發的病症,來看看它因何而生,又如何調養。

「泄」與「瀉」要分清

很多人在生活中經常將「泄」與「瀉」混用,在中醫界裡面也有很多近代中醫將泄瀉並稱,於是讓人誤認為「泄」與「瀉」毫無區別。其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