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很多人忙於奔波職場內外,心情急切,容易亂了腳步,慌不擇路。職場上,雖然行業成百上千,職位數以萬計,讓人眼花繚亂,六神無主。其實,有許多規律可以探索,有許多規則需要遵守,每個人的職業是有一定圓周率的,只要你在處理職業問題上掌握好一定的"度",就會不偏不倚、恰倒好處,就會準確抓住機會。
一、求職心氣有個「度」:每個人的學歷、經歷大致決定了職業方向,每個人的能力、經驗決定了職位層次,每個人的家庭、背景又決定了工作地域。所以,這些因素決定了你必然在某個職業圓周內,在求職時,可以適當的放大半徑,放寬選擇範圍,但是,圓心不能偏離,範圍不能太廣,否則,擺脫了自己的職業圓周,就偏離了自己的職業軌道,漫無邊際的尋找,很難選到合適的職位,甚至在這一輪中踏空,成了流浪者。所以,你要掌握好這個"度".
二、求職心情有個「度」:有的人急於求成,整日忙於奔波,卻不去思考成功之路;有的人慢條斯理,全然不顧形勢的變化、高潮的時間。只有認識到變化的形勢,加速進入求職就業的快車道,才能跟上飛速奔馳的列車,否則,就會被丟在某個驛站。變成了被拋在沙灘上的小海螺。所以,求職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不緊不慢,要掌握好一個"度".
三、追求理想有個「度」:沒有理想,就會讓人沒有追求,碌碌無為,然而,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往往理想太遠大,現實太殘酷。所以找工作要切合實際做一個職業規劃,要想做大牌,首先做小卒。調整心態,先從夢中醒來,認清職場形勢,看到競爭的激烈性,讓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軟著陸,給自己重新定位。否則,就會犯水中撈月、霧裡看花的錯誤。必須掌握好這個"度".
四、跳槽、轉行要有個「度」:
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中,都應有適合自己的驛站,在職業生涯中,都應有適合自己的坐標,同樣一顆種子,種在不同的土壤里,就會有不同的收穫。換了適合自己的地方,就會茁壯成長,越長越旺盛。職場人士,找准屬於自己的那一方水土很重要!一味以靜制動、以守為攻並不可取,但是為了求得高薪、求得高位、求的發展、求得機會、求得開心、求得輕鬆。就不停的跳來跳去,收穫不小,損失多多,結果收支平衡,甚至發生"誤跳",跳入冰窖。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軌跡紊亂,追悔莫及。所以,跳槽轉行不能說跳就跳,想轉就轉,要掌握好一個"度".
五、簡歷重點掌握兩個「度」
第一"度":寫簡歷要有個"度":職場競爭太激烈,沒有競爭意識是要吃虧的,所以,簡歷中,適當加點花點和調料,使自己的簡歷有吸引力,自己的能力、經驗可以適當請放大器和擴大鏡幫助一下,否則,在茫茫人海很難尋求發展空間,如願以償進入職業發展的高速公路。如果心儀崗位條件尚未成熟,就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工作機會,利用空暇的時間,靜下心來為自己充充電,無論哪個行業,哪個企業,哪個職位,實力才是競爭的核心,有了過硬的技能,未來才能抱回一個金飯碗!但是,如果只注重簡歷大加注水,胡編亂造,把真實的經歷描繪成天方夜潭,團花似錦,簡歷就會給你幫倒忙。企業在招人中更看重的是誠實可信、溝通協調能力、團隊精神、承受壓力的能力、較高的情商等等,這些指標通常被歸入"綜合素質"一類,可不要讓人給你"綜合素質差"的結論,否則,就死定了。所以,寫簡歷要掌握好這個"度".
第二"度":投簡歷要有個"度":投簡歷的時候,如果只投自己曾經作過的行業、職位,那就把自己綁在一個小圈子裡,限制了自己的職業開拓,可以適當的選擇新興的高薪行業和職位,但是,必須與自己學歷、職位、行業有血緣和連帶關係,不能因為電子簡歷投起來方便,求職招聘網站多多,就到處播種,漫天撒網,結果白白浪費很多時間,卻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就是拿到面試機會,可是,那是屬於別人的職道,你也擠不進去。所以,投簡歷要掌握好一個"度".
六、面試過程有好幾個"度":
第一"度":儀態儀容要有"度":服裝挺括,得體大方又不要鮮艷時髦;袒胸露臂;裝飾合理、搭配得當又不珠光寶器、畫蛇添足;頭髮整齊、略帶素妝又不油頭粉面、濃妝艷抹;儀態大方、舉止得體又不矯揉造作、故作姿態,要掌握好這些"度".
第二"度":面試禮儀要有度,彬彬有禮,穩文而雅的風度代表了一個人的素質,是求職的法寶,但是,如果裝腔作勢,唯唯諾諾,就顯得不很得體,所以,要掌握好這個度。
第三"度":心理上要有個"度",充滿自信是必備條件,自信是敲門磚,自信是一種骨子裡的東西,它是不言敗的信心。但是自信不是自負,不是自大,也不是自傲。自驕自傲、非我莫屬,是求職的最大障礙,但是自卑自貶,忐忑不安,也是阻礙成功的最大敵人,二者的結果都是與機會插肩而過,失之交臂。所以,既要充滿信心,又不要旁若無人,要掌握好這個"度".心存疑惑,就會失敗,相信勝利,必定成功。
第四"度":準備工作要有"度",萬一你被通知要參加面試,一定要作好面試前的全方位六大準備:物資準備、心理準備、研究準備、問題準備、儀表準備,禮儀準備,對面試中的每一個環節仔細分析,認真研究,充分的準備可以幫助你鎮定自己。打有準備之仗,自然心裡有底,不慌不忙,充滿必勝的信心。可是,也不要誠惶誠恐,小題大做,物資準備過了頭,顯得很不成熟,問題準備過了頭,結果,雜亂無章、理不出頭緒。要掌握準備的"度".
第五"度":介紹優缺點要有"度",所謂的優點是任何你能運用的才幹、能力、技藝與人格特質,這些優點也就是你能有貢獻、能繼續成長的要素,這個優勢就是你競爭的法寶。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的優點集合起來,一一列舉,形成一個優勢。但是,如果在擇業中具備種種優勢:學習成績好,學校牌子亮,專業需求旺,求職門路廣,因而盲目自信,志得意滿、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陶醉在已有的光環之中。在面試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獨占熬頭的模樣,那就自取滅亡。
第六"度":回答問題有"度",在面試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回答面試人員的問題了。其實如果你能夠好好準備,加上臨場鎮定的表現和充分發揮,針對不同類型的問題,要以不同的方式應答,靈活機動,才能有助你輕鬆過關,爭取求職成功。語速不緊不慢,用詞不溫不火,表情不僵不狂,眼神不呆不滯、舉止不浮不板,要掌握好這些"度".
第七"度":觀察問題要有"度",對周圍的環境、面試官的表情、態度毫無察覺,不能隨機應變,不能靈活處理,面試註定失敗。但是,也不能觀察過度,甚至仔細分析、想入非非,結果,擾亂了回答問題的思路,甚至沒有聽到面試官的問話,那就要亂了陣腳。所以,觀察也要有個"度".
第八"度":面試後查詢要有個"度",不要面試之後,感謝電話一個不打,感謝信一封不寫,不聞不問、靜侯佳音。也不要坐不住板凳,四處打探,甚至電話不斷,讓人討厭。要掌握好這個"度".
七、追求高薪要有"度":升職加薪是人人夢寐以求的,多少人都在為之堅持不懈、努力拼搏,但是,羨慕高薪酬、高福利、高待遇的高知、高管、高位,卻忽略了高壓力、高負荷帶來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還有追求不到還有失落感和鬱悶心情,使自己生活在無可奈何中。所以,希望、渴望、欲望都要有個"度".否則就是失望,甚至絕望。要掌握好這個"度".
八、職場做人要有個"度":與上級、下級、同事,都要相處得當,不能一個人生活在孤島上,與大家老死不相往來,既要和同事多溝通、有來往、有人情,又不能拉幫結派,勾心鬥角。要掌握好這個"度".否則,就要被動跳槽。
九、職場拼搏要有個"度":如今競爭這樣厲害,不努力,不奮鬥,根本就站不住腳,更談不上發展,因此,就是要拼命工作,可是,拼命也要講究個"度",流汗不流血,拼命不玩命。就是個原則,否則,過勞、生病,就一切全都"清零".因此,要掌握好這個"度".
十、充電要有個"度":充電是求得發展的源泉,不但要經常通過充電更新知識、更新理念,還要電壓夠足,電流夠強,才能在職場脫穎而出。但是,充電不能過度,什麼書全看,什麼都學,結果樣樣精通,樣樣稀鬆,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求職的時候,沒有一個叫得響的本領,依然是哪個單位都不要,哪個單位都可惜。所以,充電的方向、內容要有個「度」。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警示錄:忠於職業更勝於忠於企業
近日,前程無憂就「職場不安全感」的問題展開網上調查,調查顯示,67%的職場人表示經常會有職場不安全感,31%的職場人表示偶爾會有職場不安全感。
其中,「公司沒有發展前景」、「辦公室政治」、「工種可替代性強」、「能力與工作不匹配」、「知識/經驗/能力,包括年齡過分透支」是名列前五位的不安全因素。而對於異地工作者、「空降兵」和職場新人來說,「難以融入團隊」通常是會令他們不安的一大因素。
此外,老闆也是職場不安全感的重要源頭,調查顯示,「計劃無常」、「給出的目標不明確」、「不給予支持的資源」、「管理理念不同」以及「任人唯親,考核制度不公平」給職場人帶來不安全感。
北大縱橫管理諮詢集團合伙人許德生分析,職場不安全感是社會不安全感的傳遞。現在我國存在醫療、保險、教育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對於勞工保護的法律體系也並不健全,職場人與公司的博弈多以慘澹收場。
因此,從現實角度講,職場專家建議職場人要提高能力與調整心態雙管齊下。
${FDPageBreak}
■ 典型案例
1 職場老人的年齡危機感
35歲的劉楠目前在一家公關公司做媒介經理,在這個崗位上已工作了幾年還沒有升職,公司不斷進入了年輕女孩,她越來越感受到危機。
一次,一個新來的女孩向上級提出了新想法,上級讓新人去執行,並批評了劉楠為何不早採取這種方式。劉楠對於自身未來職業發展越發感到困惑——— 擔心知識結構和經驗的衰退期來得太快、擔心晉升之路越走越窄、擔心年齡的衝擊。招聘廣告上滿眼的「35歲以下」這個字眼越發讓她觸目驚心。
「支招」
自我修煉是關鍵
通常個人職業發展遭遇瓶頸的原因,無非是有能力無崗位或者有崗位而無能力。因此,無論是能力問題還是企業體制的問題,都需要自己做一個徹底的分析與判斷。否則你即便站在晉升的當口,如果自我修煉不足,仍然可能處於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尷尬境地。
${FDPageBreak}
2 新員工在公司的「三怕」
今年畢業的顧思琪現在一家保險公司做策劃。「剛進公司,領導給予的任務就是自己摸索學習,我只能在不斷犯錯中磕磕碰碰地前進,有時候對著工作無從下手的感覺讓人很糟糕。」顧思琪說。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角色轉換更是令她倍感不適:不敢多說話,怕得罪人;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怕被否定;不敢和同事走得太近,怕站錯隊。
「支招」
通過聆聽了解領導和團隊的風格
初入職場時,新人應該善於聆聽、勤於溝通、多學多做。聆聽是一種力量,能夠讓你從大量的訊息中獲取到企業文化、領導和團隊的做事風格、同事的特點和個性。而通過交流,新人與老人才會進一步解開疑惑和誤會,進一步得到對方的認同。
${FDPageBreak}
3 老闆的思路多變給員工工作帶來挫敗感
來自一家知名房產公司的盛先生表示,他的不安全感主要來源於老闆的多變。「老闆在這一周的例會上制定了方向後,等我們開始著手策劃、嘗試了,在下一周的例會上他卻又推翻了這一想法。我們加班加點所做的方案成了毫無意義的廢品。當我們把他所提出的方案演化成產品、正打算全力推廣時,他卻又一拍腦袋想出了另一個與之毫無關聯的新方案,我們同樣要費盡心力、全力以赴去實施。」盛先生說。所以每次接到新工作,同事們都會戰戰兢兢,擔心中途有變。
「支招」
領導需根據員工特點調整方法
之所以會有以上現象發生,關鍵在於管理人員的領導方法是否具有靈活性。每一位員工都有自己的職業發展路線和性格特點,不同的員工需要有不同的領導風格來匹配;同樣,同一位員工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的工作任務中,所需要的領導風格也不相同。那些表現優秀的領導者會根據不同的員工調整自己的領導方法,也會按照員工所處的不同任務環境,對同一名員工採用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
健康職場環境應該是離開誰都行
她歇了兩天病假,再去上班,老闆激動不已:可算把你盼回來了!可不,她是辦公室里的重臣,是老闆仰仗的得力幹將。只要有她在,那些糾纏不清的合同糾紛,那些刁蠻多事的客戶代表,那些冗長枯燥的文案報告,似乎總能輕易搞定。無論是上司還是同事,只要遇到棘手問題,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扔給她處理——似乎,這早已經成了習慣。
嗯,只要我來上班,家裡的大騾子大馬就都可以歇了。她暗暗自嘲,一轉身,留給情緒高漲的老闆一個酷酷的背影。
她對自己的職場狀態早就心生不滿了。憑什麼啊,同樣資歷和級別的同事們總能分配到一些簡單輕鬆的任務,而她卻不得不時刻準備著去完成無數高難動作,並被寄予厚望,稍有差池,就好像對不起全世界一樣。
一開始她非常享受這種被同伴倚仗的感覺:不管什麼事,她的意見總是最值得參考的;別人搞不定的,她一出手便能迎刃而解。可漸漸地,這種孤膽英雄式的快意變成了苦樂不均所帶來的不平衡感,一天甚於一天。
有人推薦她看《附言,我愛你》。電影裡,霍莉的幸福婚姻被丈夫格里的病故打碎了。沒有了格里,霍莉的世界坍塌成一片廢墟,甚至失去了勇氣和信心。
職場上的她和婚姻中的格里一樣,在一份關係中占據著主導位置,他們不約而同地被別人依賴——或者在行為上,或者在情感上。他們不能有任何閃失,因為那些在他們庇護下的人們會說:「要是你……,我怎麼辦?」
可是,哪裡有什麼天長地久?她恍然大悟,原來職場和婚姻一樣,可持續發展的相處之道是合作而非依賴。一份關係一旦陷入了某種「非你不可」的模式,就勢必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她決定自救,向格里學習。
電影裡,處於崩潰邊緣的霍莉隔段時間就會收到一封信,這些都是格里在去世之前寫好的。在信中,格里鼓勵霍莉去參加聚會、去長途旅行、去和其他男人相處,去嘗試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每收到一封信,霍莉的生活就向前邁進一大步,漸漸地,她走出了憂傷,開始重新擁抱生活。
她也開始了在辦公室里的嘗試——
周一的策劃會,無論是衣著還是座次,她都刻意讓自己保持低調,堅決不做長篇大論,堅決避免一錘定音式的總結陳詞,把更多的發言機會留給別人,自己只是做些補充。
老闆讓她領銜做個方案,還沒等小組開會討論呢,她就習慣性地噼里啪啦敲起了鍵盤,一會兒工夫就見了雛形。她對著電腦屏幕罵自己手快,一狠心,把幾千字的東西拖進了垃圾箱。
一個財務報表耽誤在同事手裡,人家是上游環節,她是下游,說好了中午12點交接,都下午3點半了,還差一個尾巴。要是以前,她一準兒主動留下來加班,最大限度地壓榨自己;可這次,她跑去找老闆商量:別人拖了我的時間,你看能不能晚些交活兒?
這就是所謂的職場逃脫術,它決不是甩手撂挑子,也並非不負責任地偷懶討巧,而是從強勢主導的位置上走下來,適度退讓,留給別人一個發揮的空間,也留給自己一個喘息的機會。
職場從來不是好勇鬥狠的地方,大包大攬的工作方式只會讓人更快地陷入倦怠。如果你真的成了辦公室里的壯勞力,不妨自我審視一下,並且找個機會脫身——把成長的機會也留給老闆和同事們一些吧。
因為,一個健康的職場生態環境應該是,離開誰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