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吃鹽太多了 口味太重身體遭殃

鹽是做出美味佳餚的最基礎調味品。沒有鹽,再香的食物吃到嘴裡也會索然無味。但是,正如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鹽吃多了也會危害身體健康。這次系列講座,我們就來談談太鹹的食物可能帶來的危害。

中國人吃鹽太多了

中國飲食發展至今,不論是大鍋亂燉的東北菜,還是紅辣透亮的四川菜,再到精雕細琢的廣東菜,都離不開大量的鹽來調味。

人體內的鈉60%來自食鹽,餘下的40%來源於食物。然而,2010年一項調查顯示,若把食物中的鈉折算成食鹽量,加上每日直接攝入的食鹽,我國城市居民每日食鹽量高達13.5克。2012年的一項涉及全國75個大中城市、31140人參與的膳食調查顯示,以《中國膳食指南》中每人每日食鹽6克的推薦攝入量標準計算,還有58.2%的居民食鹽量偏高。2013年8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的中國居民食鹽攝入量超標。

口味太重,身體遭殃

現代醫學證明,鹽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化合物,是維持人體生理平衡的必需品。鹽中所含的氯、鈉、鉀等成分,對人體肌肉、神經、心臟等器官,以及消化、血壓、激素分泌等功能有很大的影響。倘若缺鹽,將引起肌肉痙攣、頭痛、噁心、腹瀉、全身懶散、心律不齊等症狀,嚴重的話還會因心臟衰竭而死亡。

然而,正所謂物極必反。鹽攝入過多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最直接的結果就是高血壓。由於人的體液滲透壓是恆定的,因此,每攝入1克食鹽,就需要多出111克水與之配比,形成「生理鹽水」的滲透壓,儲存在組織中。這會導致血管中的水分增加,血管壁所受壓力隨之增大,誘發高血壓。我國居民飲食方式和西方差別很大,主要表現為高鹽和低鉀,特別是北方人、老年人飲食中含鹽量高,鹽負荷高,高血壓發生率也隨之升高,而且多是容量性高血壓,低腎素水平的高血壓。

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3年「流行病與防治暨營養、體育活動與新陳代謝科學大會」上指出,2010年全球有2300萬例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腦血管相關疾病致死案例,可能與鈉鹽的過量攝入有關,占死於此類疾病案例的15%。在與過度攝入鈉鹽相關的心血管病死亡案例中,約100萬人是69歲之前死亡的,占案例總數的40%。

除了高血壓,吃鹽多還會導致下列疾病:血壓高,肝腎血流量少,使得肝腎承受的代謝壓力增大,損害其正常功能;鹽吃得多還會減少唾液分泌,使口腔內溶菌酶減少,難以抵抗病毒感染;醃菜中所含亞硝酸鹽在胃酸和細菌作用下會轉變為亞硝胺,易致胃癌;體內鈉離子增加會導致面部細胞失水,增加皺紋;人體每排泄1克鈉,會耗損約26毫克鈣,因此吃鹽多還容易導致骨質疏鬆。

後放鹽、少放鹽、不放鹽

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和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戴瑞什·穆扎法里恩曾指出,像中國和日本這些亞洲國家,大多數鈉鹽來自於烹飪時所使用的醬油和食鹽。她建議,將食鹽和醬油使用量都減少一半,在一到兩周之內就會習慣新口味,同時還會發現食物的味道更好了。

另外,還需注意以下幾點:首先,飯店的菜一般比家裡的菜更咸一些,因此,減少在外就餐能讓「重口味」回歸清淡,逐漸習慣成自然。其次,做菜放鹽別憑手感,一個啤酒瓶蓋去掉膠墊,裝滿鹽就正好是6克的量,每人每天吃鹽的總量要保持這一瓶蓋的量。其次,應避免吃含鹽多的加工食品,如火腿、午餐肉、醬菜等;最後,炒菜時採用「後放鹽、少放鹽、不放鹽」的辦法,多用醋、植物調味品等調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煎中藥該加多少水?每一克中藥需加10毫升水

中藥湯劑以水為溶媒,加水量的多少,主要以藥物的性能、體積、吸水量及藥量而定,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煎中藥時如何把握加水量的多少,可採取以下方法。

傳統加水法

將中藥置於砂鍋內,用手將藥攤平,然後加入高出藥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為簡單方便,使用最多,但是準確度稍差。若藥中花(如旋復花、袋袋花等)、葉(如桑葉、枇杷葉等)類較多時,還可適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採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藥物及其頭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調理、滋補類藥,頭煎 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藥,頭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其他頭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此法比傳統加水法準確,但是,若遇到藥物量多時,加水量則顯得少些。

重量加水法

即按藥物的總重量,確定加水量。將配好的中藥(1劑)稱一下重量,然後根據1克中藥加10毫升水的原則,把總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餘下的35%留給二煎用。例如,滋補調理藥人參養榮湯,藥物總重量為150克,加水量應為1500毫升,頭煎應加65%即為975毫升,二煎加水35%為525毫升。該方法加水準確,特別是藥物種類多、藥量大的中成藥方劑更為適宜。此法雖然比以上兩種方法麻煩,但較準確。

煎中藥忌加熱水

當熱水加入生藥內時,生藥的外層組織由於受高溫的驟然衝擊,立即凝固、緊縮,尤其是蛋白質在細胞壁上形成一層不可逆轉的變性層,阻礙了水分的滲入,組織內部被溶解的有效成分亦難以溶出,從而大大影響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早餐晚吃晚餐要早吃 教你掌握最佳進餐時間

「365天減肥中」「再瘦個3公斤……」這樣的人,拼命尋找低熱量的食物或是避免攝取油脂等等,在這方面非常注意。

但是調查顯示,比起「吃了什麼」,「什麼時候吃」對減重是更有影響的。比起注重食物的減肥,從今天開始注意時鐘,說不定會更有效果。

攝取食物時間越早,所攝取的食物就能做為當天的能量消耗,也就不會變成脂肪囤積在體內了。

食物放在眼前,光是在意食物的內容,反而有可能導致「努力減肥卻是一場空」。真正應該注意的是時間以及每天的行程,「什麼時候吃」才是應該考慮的重點。

■早點吃飯比較好

一般來說,早餐與午餐的時間間隔應為4—5小時,所以吃早餐的時間在7—8點之間為好。另外,起床後先喝點水再吃早餐比較合理。早餐吃得要像皇帝一樣,指的就是吃的東西要營養全面,牛奶、雞蛋、主食、水果、蔬菜營養不同,樣樣要有。早餐可以提供全天30%的能量和營養,是其他餐次補不回來的。

很多人都覺得一頓豐盛的早餐會讓身體攝入過多熱量,但美國一個研究小組日前發現,多吃對於想減肥的女性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不過這條定律僅限於早餐。

研究人員把60位超重的女性志願受試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在4個月裡每天堅持吃一頓非常豐富的早餐,另一組則按照以前的方式吃。4個月後發現,豐盛早餐組的女性體重下降幅度很大,而且營養攝入更全面。

■午餐時間越晚體重越不容易減輕

研究人員發現,早點吃主餐,減肥的幾率更大。與此同時,夜間吃肉者比早吃肉者「減肥的效果差很多」,而且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更大。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肥胖症雜誌》上,可能有助於制訂更有效的減肥計劃。

報道稱,來自波士頓布里格姆婦科醫院和穆爾西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在西班牙對接受20周減肥治療的420名超重者進行研究後得出了上述結論。在這個研究中,早吃者在下午3點前吃午飯,晚吃者在下午3點後吃午飯。

研究報告的資深作者、來自布里格姆婦科醫院的弗蘭克·希爾說:「這是第一個證明吃飯時間點預示減肥效果的大規模預期性研究。」

希爾認為這一結果顯示,晚吃者比早吃者減肥速度慢,減掉的體重少很多,這表明吃主餐的時間點可能是減肥計劃應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晚餐也要早吃

晚餐到底什麼時候吃合適。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理想的狀況是距離就寢至少3小時。這時候胃裡食物已經殘留不多,不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餐後到睡前之間有時間做一點活動,也會降低發胖的危險。也就是說,如果晚上10點休息,那麼晚餐應當在6-7點。

同時,正常的晚餐宜吃到7分飽,也就是胃裡還沒有覺得脹起來,沒有負擔感,食慾已經減弱,習慣性地還想再吃幾口,但是如果當時把食物拿走,也不覺得遺憾,而且晚上睡前不會覺得餓。

如果要減肥,吃到5分飽就可以了,即飢餓的感覺基本消失,但還有明顯的食慾,想再吃一些。睡前可能稍微有點餓。范志紅表示,如果晚上想吃減肥餐,不妨考慮水果+酸奶、粗糧豆粥+蔬菜、豆子+堅果+蔬菜,以及薯類+豆製品+蔬菜這幾種配合。

每日最佳進餐時間表

早餐──7:00

這時你可能還「睡」在床上,可實際上你的體溫已經開始上升、脈搏開始加快、交感神經變得逐漸活躍,消化功能也已經開始運轉,胃腸道處於狀態,能最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早餐的最佳時間。

滿分早餐:

1個完整的橙子+1杯咖啡+2片全麥+1份西紅柿炒雞蛋

加餐──10:30

要知道,在早上7點到10點之間的這個時間段,你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要比在其他時間段快上40%。所以,此時你需要吃一些低脂肪的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能量,來幫你集中精力、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

滿分加餐:

1根香蕉

午餐──12:30

同事們都開始逐漸起身,這也是你的身體能量需求最大的時候,是吃午餐的最佳時間。此時你體內胃腸道的消化積極性已經遠不如早餐的時候,所以用餐時需要細嚼慢咽,萬萬不能一邊盯著電腦一邊吃午餐。不僅容易發胖,營養也無法吸收。

滿分午餐:

含豐富纖維的蔬菜+紅肉類肉食+主食

下午茶──15:30

這也是需要馬上補充能量的時候,因為你體內的葡萄糖含量已經大大降低,不僅思維速度變慢,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也開始冒頭,如果再不及時補充能量,你的工作就很難順利、愉快地進行下去了。

滿分下午茶:

富含粗纖維的杏仁或葡萄乾。

晚餐──18:30

晚餐一定要在睡前4個小時解決,這是食物在胃腸道中消化吸收所需的時間。否則帶著未消化的食物入睡,不僅會堆積脂肪,你的睡眠質量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常放屁的原因分兩種 這些食物讓你變成臭屁王

因為腸子總是在不斷地蠕動著,只要腸蠕動存在,就會有氣體從肛門排出,就會放屁。

早餐營養師給你搭配 學生早餐必備四種營養

《中國7城市中小學飲食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吃早餐的比率超過90%,但是大部分中小學生早餐營養不充分。「早餐吃飽卻沒吃好」成了普遍問題。專家指出,一頓科學的營養早餐應該包括四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