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秋冬季節的乾燥,基本上我們每個人的皮膚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所以,在冬季里,愛美,愛健康的朋友們一定要學會用飲食來保護自己皮膚的小方法,而下面的這些食材就是我們日常護膚必不可少的美味。
護膚食物有哪些?
NO1大豆
大豆含有讓皮膚毛髮漂亮的蛋白質,但脂肪卻較低,多吃大豆少吃肉,能達到健康減肥的效果。大豆異黃酮堪稱植物胎盤,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不但美白、抗老化,還能抑制體毛。
NO2豆腐
豆腐含有豐富蛋白質,讓皮膚的結構更鞏固。豆腐亦含有豐富維他命B,有助減壓同時可避免因壓力而形成的「痘痘」。
NO3 西紅柿
西紅柿中的番茄紅素可保護皮膚中的膠原,使之不易剝落。德國研究發現,番茄紅素有助展平皺紋,使皮膚細嫩光滑。常吃西紅柿還不易出現黑眼圈。
NO4 雪耳
骨膠原能幫助製造新細胞,並將細胞緊連一起。因此,有助保持皮膚幼嫩,並避免皮膚水份流失。骨膠原的製造和含量會隨著年齡增長、新陳代謝率減慢及其他外在因素,包括紫外線等逐漸減少。較為廉價而又低熱量的雪耳,不但含有豐富膠原蛋白,亦能維持肌膚的彈性。
NO5 長葉萵苣
6片萵苣葉子就可以提供1天所需的維生素A,可促進細胞代謝。另外萵苣中的鉀能促進血液循環,讓皮膚獲得更多養分。
冬季乾燥肌膚保濕的小竅門
1.冷開水比熱開水有更好的補水效果,每天多喝些,能幫助容易流失的水分一直維持在最佳水平。
2.在泡澡或淋浴前喝杯冷開水,防止熱量快速蒸發掉皮下的水分。
3.護膚品里含有維他命成分,保濕效果會更明顯。維他命A、B1、B2、B6、C、E、F及H都不錯。
4.夜晚是皮膚滲透力加強的時間,睡足睡好,起床後皮膚就變得水靈靈。
5.水果可補水和維生素,為皮膚深層保濕,當然不能省略。但吃糖分高的水果會消耗水分,柑橘、草莓、葡萄等不那麼甜的水果不妨多吃點。
6.超過12點睡覺,皮膚的水分會被倒抽出去,所以,總是熬夜的人皮膚都有鬆弛缺水的問題。
7.睡前喝一小杯紅酒,血液循環加快,皮膚對保濕品的吸收力明顯增加。
8.每1小時離開電腦5分鐘,讓皮膚休息一會兒。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手是健康"顯示器" 看看手辨健康
雙手不僅僅是我們用來勞動的,我們還可以從手的一些變化,來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中醫看病,往往都是從手看起,從手的細節可以了解到整個身體的健康狀況,下面一起來看看吧,看看你是否哪一類?
手涼多吃生薑大棗。入冬後,很多人會出現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的情況,女性更為多見。有時還伴隨著倦怠乏力、腰膝酸軟、腸胃不適等症狀。這可能是脾肺虛、氣血弱、三焦經絡不通暢的表現。中醫認為,脾乃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則氣血運化失常,導致身體末梢血液循環不暢,抗寒能力差。要改善這種症狀,平時應多吃些性質溫熱、具有溫暖脾陽作用的食物,如羊肉、豬肚、紅棗、桂圓、糯米等。推薦一款生薑大棗湯,具有滋脾生津、益氣和中的功效,對改善手腳冰涼很有效。此外,要加強鍛煉,避免久坐或久站;睡前用熱水泡腳等。
手熱吃些黑芝麻和梨。有些人常會手心發熱,有時還伴隨著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昏眼花、雙目乾澀、兩顴潮紅等症狀,這可能和陰虛、血虛和食積有關。陰虛導致的手心發熱多見於腎陰不足,可以多吃些滋陰的食物,如梨、黑芝麻等,忌食溫燥的水果、調味品,如荔枝、榴槤、桂圓、花椒、肉桂等,也要少吃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此外,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血虛導致的手心發熱,典型的表現是夏天手心熱、冬天手腳涼,這類患者應注意補養氣血。食積導致的手心發熱多見於兒童,在治療上應以健脾消積為主。
手黏可能陰虛火旺。有的人手心腳心容易出汗,甚至一天到晚手心腳心都黏黏的,有時還伴有全身煩熱、咽干口燥等症狀。這可能是心腎陰虛火旺的表現。在治療上,要滋腎陰、養心陰,同樣要多吃能滋陰的食物,保證充足的睡眠。此外,可以用米醋加溫水泡手泡腳,對改善此症狀很有療效。
手干提示氣血不暢。有的人秋冬季節手容易起皮、皸裂,這是氣血不通暢的表現。當氣血虧虛時,皮膚的養分不足,汗腺、皮脂腺的功能受影響,皮膚容易變干。尤其在寒冷天氣下,肢體末梢的血液循環更容易受到影響,導致氣血傳遞不足,皮膚抵抗力變弱,更容易出現乾燥、皸裂的問題。手腳乾裂患者在日常飲食上,忌食生冷食物,要注意補氣養血,如食用桂圓紅棗粥、當歸湯等。此外,要注意皮膚護理,不要太頻繁洗手、過度用肥皂,洗手後要及時塗抹護手霜。
手抖原因最多。手抖的原因很多,有些人在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極度疲勞的情況下會出現手抖,一旦這些因素消除,手抖也會隨之消失。而有些人會經常性手抖,吃飯、寫字都會受到影響,這種手抖可能和甲狀腺疾病、帕金森綜合徵、腦神經和上肢神經病變等有關,不可大意,應及時求醫、對症治療。
手麻警惕腦血管疾病。腦動脈硬化會減緩神經的傳導速度,使腦的局部供血、供氧減少,並出現中樞功能障礙,可能引起手麻。手足麻木還有可能由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引起。頸椎病同樣可以引起手足麻木。此外,還有一部分老人由於缺乏B族維生素,會引起末梢神經炎而造成手足麻木。
小雪節氣來了 你不能碰的禁忌有哪些?
11月22日是小雪節氣的到來。小雪來臨,此時我國北方地區會出現初雪祖國各地紛紛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冬季,降溫也比較的明顯,雖雪量有限,但還是提示我們到了禦寒保暖的季節。
天氣冷,緊閉門戶——錯!
經常在室內工作的市民別忘了適當開窗通風,以保持室內的空氣流通和濕度,遠離乾燥和流感。 在冬季,人們往往最關心室內的溫度,而忽略了室內的通風和濕度。房間溫度太高而濕度太低,也會引起身體不適,極易發生疾病。冬季室內保濕除每日向地上灑些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濕度外也可在散熱設施附近放一盆水,讓水慢慢蒸發,以保持室內空氣濕潤。此外,在居室內養幾盆花草或是購買加濕器,也可調節室內濕度,使居室內充滿清新空氣。
早睡早起身體好——錯!
小雪前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陽氣。專家強調,人們要適當早睡,同時,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時間允許的話,最好等太陽升起,陽氣生發時再起床,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秋冬必進補 多吃有益——錯!
小雪節氣的飲食保健至關重要,然而誤區卻不少。
1、進補也需分寒熱。
秋冬進補是民間固有觀念。事實上,小雪之後的飲食需要區分寒熱。臉紅血熱及臉絳色血粘稠的人不宜吃溫補食物;血熱的人應吃偏涼性食物,血粘稠的人應吃平性食物。涼性食物應熱吃,如白菜、蘿蔔不宜生吃,可熟吃。
腰背寒涼為腎陽虛,四肢寒涼為肝陽虛,肝腎陽虛且血不熱不稠者,可適當吃溫補食物;肝腎陽虛且有飲酒習慣的人可適量飲酒,喝白酒、黃酒應加熱。天冷時喝涼酒會傷血。
2、日常注意飲食清淡。
日常飲食一旦不當,就會導致疾病和人體早衰,更會使體質變差。尤其是本身情緒就容易抑鬱者,更應該注意飲食調養。通常情況下,抑鬱症者進食後不易消化,這會直接影響到脾臟的運作和吸收。
而脾臟本身就是最怕思慮過重的臟器,在憂思過重的情況下攝取不當飲食,自然就會傷脾。因此,情緒易抑鬱者平時一定要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楂、西紅柿、紅心蘿蔔、黑木耳等,同時也要適當吃些核桃、黑芝麻等能增強體質、益氣補血的食物。
抗寒飲食 首選火鍋——錯!
冬天天氣變得乾燥,不少人會出現口乾、皮膚乾燥的症狀,選擇清淡的飲食有助於應對乾燥。
冬季因為氣溫比較低,所以很多人會喜歡吃一些溫補的東西去補充身體需要的能量。但是但人體常因室內供暖、穿得嚴實,內熱散不出去而上火,所以肉食不宜大量,葷素搭配的比例最好是1:5,多搭配些清火滋潤的食物。適時的吃一些清涼的小吃也是不錯的冬季膳食選擇。
戶外寒冷 宅家溫存——錯!
小雪節氣開始,由於夜間時間越來越長,白天時間越來越短,人們對於黑夜的感受也越來越明顯。因此,在這個時節,非常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一些感傷。從而導致心情抑鬱症狀的發生。在小雪節氣里,要保持愉悅心態,可以經常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曬太陽,多聽音樂,學會調養自己。別再宅家做憂鬱男女,動起來!
戶外鍛煉 越早越好——錯!
小雪節氣前後,這段時間,天氣常是陰冷晦暗的。從中醫角度來講,此時身體內循環正處於陰盛陽衰的階段。
小雪節氣,天氣漸漸進入真正的寒冷,室內外溫差漸大。多穿衣服來禦寒,注意保暖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最要保護的就是心臟。對於有晨練習慣的老年人來說,這段時間裡,最好將鍛煉安排在日出後或者午後,而不是越早越好。由於這一階段室內外溫差較大,到戶外活動時,要注意提前做好熱身運動。
如何降低血脂 自製七款保健湯
生活質量的提高,讓人們吃的越來越好,以前只有過年才吃的各種肉類,現在餐桌上也時常見到,所以吃的好了也就容易導致一些疾病的出現,什麼高血脂,高血壓等等,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些,我們就要做到提前預防,對於血脂偏高但是尚未出現併發症的患者,可以通過堅持食用一下的保健湯,達到降低血脂,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出身汗治感冒 千萬別上當!
天氣越來越寒冷了,人們稍有個不注意就很容易患上感冒。感冒之後,想要恢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因此,很多人就聽信傳言「出一身汗能治感冒」,相仿設法的給自己弄身汗出來,以為這樣感冒真的就好得快樂。對於這種做法,醫生表示,不僅不靠譜,還會對身體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