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養生有哪些

小雪養生

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一般都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因而為避免冬季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在此節氣里,一定要學會調養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節喜制怒,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經常聽一些美妙的音樂讓那動聽的旋律為你增添生活中的樂趣。以緩解壓抑的精神。

小雪時節,氣溫繼續下降,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能感受到冬季的寒冷,北方雪花飄落,而南方則常常是陰冷晦暗的天氣。冬季,寒冷乾燥的氣候環境,很容易影響人們的心情,如若不注意調養,就可能會使身體出現不適,甚至是疾病。

中醫認為,千般災難,不越三條。肌體產生疾病的原因可以概括為三種:內因,由七情過激所傷;外因,由外界六淫侵襲所傷;不內外因,如房事、金刀傷、跌扑損傷、中毒等。人們七情的產生與變化,是對客觀外界事物的反應,也是人體的生理表現,正常情況下不會導致身體疾病。但是,突然、強烈或者長久的刺激,即七情過激則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使臟腑氣血功能發生紊亂,繼而導致身體出現不適與疾病。人們常說「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狀態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動,而人的心理活動的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身體健康狀態。因而,平時應注意調整好情緒,以免「七情過激」傷及身體。

我國中醫養生名篇《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講道:「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說的是:外界寒、熱之邪運化為邪風乘虛而入,這時候不應逃避,應該發動真陽以抵抗外邪侵入。要做的就是保持安靜平和,減少欲望,清除雜念,這樣真陽元氣就自然會顯現。倘若真精能夠固攝而不虧損,意識守中而不外馳,又怎麼會出現真陽元氣虧損、陰陽分離的疾病呢?《素問·生氣通天論》說:「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揍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就是說,正氣充沛,雖有外邪侵犯,也能抵抗,而使肌體免於生病,即使患病也可較快地恢復。

古人從內外兩個方面說明養生之道。對外,要順應自然規律,防止邪氣的侵擾;對內,要謹守虛無,保持情志通暢、思想清靜,保養好正氣,達到人體形神合一的良好狀態。

小雪時節,天氣寒冷,養生方面除了要養護好正氣、神志,遠離外邪侵擾外,也應重視起居和飲食方面的調養。

起居調養:防寒保腹以養精蓄銳

到了小雪時節,陽氣潛藏,陰氣漸盛,起居要順應時節特點,重視養精蓄銳。早臥晚起,睡眠充足,採取禦寒保暖措施,防止感冒的發生。每天可用溫熱水洗腳、按摩和刺激雙腳穴位以促進血液循環,經常參加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多聽聽音樂以舒緩情志,多曬太陽以助發人體的陽氣。正如清代醫學家吳尚所說:「七情之病,著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也。」

由於天氣寒冷,人們總是把窗戶關得很嚴實。我們知道,人在安靜的狀態下每小時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二十多升,如果不注意通風,室內的二氧化碳含量就會越積越多,這對身體非常不利。因此,儘管天氣寒冷,也要適時開窗換氣,保持室內通風。

小雪養生文化

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是陰冷晦暗的,此時人們的心情也會受其影響,特別是那些患有抑鬱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這個節氣里,朋友們在光照少的日子裡一定要學會調養自己。

孫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節,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屍。

為避免血液勃稠,應多食保護心腦血管的食品,如丹參、山植、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紅心蘿蔔等。

適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胡蘿蔔等。

這個季節宜吃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益腎食品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

另外,要多吃燉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養生最重要的還是要鍛煉身體,如滑冰、打雪仗、斗粉團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寒大寒 防風禦寒

大寒大寒 防風禦寒

每年1月20日前後,是大寒節氣的開始。大寒是反映溫度變化的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天寒地凍,冰凍三尺,天氣冷到了極點。所謂「三九四九冰上走」正是在「大寒」前後這段時間。此刻,常有寒潮、大風天氣。

大寒是天氣最冷的時候,此時尤其要注意防風保暖。舊時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參、黃茂酒,晚服祀菊地黃丸」的說法。中醫講究天、地、人三因制宜,其中之一就是要求隨時間的變化而適當調整。

大寒是「陰盡陽生」,過了大寒,人體內的陽氣和身心狀態也要隨著節氣的變換加以調整,陽氣開始萌發與生長。那麼,大寒時節,如何做到防風禦寒,保護好初生的陽氣呢?

早睡晚起

大寒時節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有助於保養身體的陽氣,晚起有助於養陰。除了防寒外,還須防風。在中醫理論中,把導致人體疾病的外因歸結為「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其中風邪排在「六淫」之首,在橫帝內經》中記載有「風為百病之長」的說法。

忌吃黏膩生冷食物

大寒節氣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冬季以食用一些滋陰潛陽且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切忌鑽膩、生冷食物,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之陽受損。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

睡前洗腳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所以,應堅持每晚人睡前用熱水洗腳「飯後三百步,睡前一盆湯」,入睡前用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改善睡眠質量,對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著很大的益處。

保持心情舒暢

俗話說:「暖身先暖心,心暖則身溫。」這句話的意思是,心神旺盛,氣機通暢,血脈順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溫暖,抵禦嚴冬酷寒的侵襲。所以,在大寒時節,應注重安心養性,怡神斂氣,保持心情舒暢,使體內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日出後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活動、鍛煉對養生有著很為特殊的意義。大寒時節的運動可分室內、室外兩種,可進行慢跑、太極拳等體育鍛煉,但應注意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同時,室外活動不可以太早,以在日出後為好,這樣可以保護好陽氣的生發。

小寒養生食療

小寒養生食療

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二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古代民間在小寒季節里有一套體育鍛煉方式,如踢毽子、滾鐵環、跳繩、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

如果遇到下雪,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蹲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墉魚、蟋魚、蝦、海參、淡菜、蠟、酒等。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工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古老的食俗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廣東小寒食風俗是吃糯米飯。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炯羊肉的好時節。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於小寒食用的食療方:

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

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於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餅,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乾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素炒三絲,可健脾化滯,潤燥。

西紅柿粥,可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座瘡的人可長期食用。

大寒一到 冬藕最俏

大寒節氣期間正值冬藕上市的時候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老藕排骨湯,是寒冬季節最溫暖的一道家常菜式,備受男女老少的青目來「荷蓮一身寶,冬藕最補人」。藕是最好的養陰佳品之一,非常適合冬季食用。

小寒與臘八節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古人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臘的本義是「接」的意思。古人取新舊交接的寓意。臘,也指一種祭祀活動。每年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與臘八節密切相關的還有臘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