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春困:按摩頭部 改善腦部供血(圖)

  

    春日終日睏倦?因為你的身體還未適宜自然變化。有條件者多上戶外散散步,沒條件的辦公族可以通過按摩穴位的方式增加腦部供血,改善大腦供血,讓自己神清氣爽。

  「春困秋乏夏打盹」, 一年四季都犯困?那是因為人都得去適應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如果跟不上自然戒律,人就容易精神不振,特別容易產生睏倦感。就春季氣候特徵來說,春季氣候變暖,人的皮膚和肌肉微細血管處於弛緩舒張的狀態,體表血液供應量增加,相應地,流入大腦的血液減少,於是出現昏沉欲睡的「春困」現象。所以,「春困」其實是腦缺氧的表現,因為你沒完全適應氣候變化、血管舒縮功能不靈敏。

  舒緩運動,驅除睏倦最有效

  廣東省中醫院體質辨別中心主任李曉琳說,要改善春困狀態,當然需要「天人合一」,首先得跟著自然界的戒律做調整,春季萬物繁殖發芽,你就該多去感受這種勃勃生機,多走入戶外踏青賞花,接受自然界的「萌發」訊息。

  你還得做做戶外的運動,動起來讓自己跟萬物一樣,生機勃勃。你可以選擇輕柔舒緩的戶外活動——遊園、踏青、登山慢跑、韻律操等等,這樣不僅能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減少春困以及疾病的發生。但也別過量、過激,像短跑這類爆發性運動太過激烈,使皮膚急速擴張,血液流向體表,反而頭暈腦漲,睏倦感更加嚴重。畢竟呆坐著不動,你的身體不能敏銳感覺到氣候變化,以至於「功能」不靈敏,導致終日睏倦。

  室內工作者暫時無法「出走」該怎麼辦呢?廣州中醫藥大學推拿科主任張靜說:「要改善春困症狀,就得改善大腦供血。按摩頭部面部的多數穴位能達到此功效。」像太陽穴、百會穴、風池穴,你可以嘗試通過穴位按摩的方式緩解春困症狀。

  

${FDPageBreak}

   看圖說按摩

  風池穴:沿著耳垂一直向後推,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那裡就是風池穴。這些穴位中最有效的當屬後腦勺的風池穴,但自己本人可能不方便反手按摩,如果能由伴侶或朋友幫你按按再好不過。

  

    太陽穴:在兩眉梢後凹陷處。除用手指按摩外,還可以用將手掌貼在頭上,以拇指指肚分別按在兩邊的太陽穴上,稍用力使太陽穴微感疼痛。

  百會穴: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的中間點,來簡易取此穴。

  按摩方法

  按摩時不管站著還是坐著,一定要身體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將手掌搓熱,稍稍用力,順時針轉揉10~20次,逆時針再轉相同的次數。

  人的中指最為有力,可用兩手中指按壓穴位。如果手法得當,專業人士一般按20~30秒就有明顯改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防治「鼠標手」中醫教你穴位按摩

  

    「鼠標手」多是腕關節勞損,這是因工作性質所引起的慢性勞損,或因直接、間接暴力引起腕關節外傷的後遺症。表現為腕關節經常疼痛,用腕稍多則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腫脹、活動受限、關節無力、關節彈響、局部壓痛等。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鐘。

  2、捏揉腕關節

  將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腕掌側,其餘四指放在背側,適當對合用力捏揉腕關節0.5~1分鐘。

  功效:疏通經絡,活血止痛。

  3、合按大陵穴、陽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腕大陵穴,中指指腹放在陽池穴,適當對合用力按壓0.5~1分鐘。

  功效:疏通經絡,滑利關節。

  4、按揉曲池穴

  將健肢拇指指腹放在患肢曲池穴,其餘四指放在肘後側,拇指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以有酸脹感為佳。

  功效:調節臟腑,活血止痛。

  5、按揉手三里穴

  用健肢拇指指腹按在患側手三里穴,其餘四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6、搖腕關節

  用健手握住患肢手指,適當用力沿順時針、逆時針方向牽拉搖動0.5~1分鐘。

  功效:活血止痛,滑利關節。

  7、捻牽手指

  用健側拇、食指捏住患指手指,從指根部捻動到指尖,每個手指依次進行,捻動後再適當用力牽拉手指。

  功效:活血通絡,滑利關節。

  以上手法可每日做1~2次,在治療期間應避免手腕用力和受寒,疼痛較甚時可做熱敷,結合痛點封閉治療,療效會更好。

《老老恆言》談養生

  《老老恆言》為清初文苑之秀曹廷棟撰寫的一本老年養生專著。曹氏字偕人,號六圃,又號慈山居士,1699年生於浙江嘉善鼎貴世家,生性恬淡,勤奮博學,亦長書畫,壽臻90餘歲。他於74歲生病之後,在床第呻吟之際,寫成此書。曹氏談養生具有如下特點:

  1.認為養生指導思想惟在順應自然。曹氏一生養生不求助於醫藥,不求助於引導,惟以順應自然為宗法,以求頤養天和,克享遐壽。主張養生要適應日常生活習慣,不可有半點勉強。曹氏批判漢樂府詩所云「努力加餐飯」,認為「老年人不減足矣,加則必擾胃氣,況努力定覺勉強,縱使一餐可加,後必不繼,奚益焉」。他指出:「食取稱意,衣取適體。」即是養生妙藥。

  2.強調養生著眼點在於起居飲食。指出久坐則脈絡滯,閒居時在室內緩步盤旋數十周,可使筋骨活動,脈絡得以流通,又能增強足力,防止「久坐傷肉」之弊。書中說,凡步行,應當先起立,振衣定息,進行導引,徐徐行一度,然後從容展步,則氣血不惰,精力足力倍增。飯後食物停胃,必須緩行數百步,可以幫助消化。在行步時,不宜與人語,以防「氣遂斷續而失調」。行走時應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須得一種閒暇自如之態。散步之遠近,須自揣足力,不宜勉強,隨其意之所便。散步回家以後,即應「就便榻眠」少頃,並進湯飲以和其氣。這些方法,對老人都很適用。

  3.重視調理脾胃對恢復元氣的作用。曹氏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老人更以調理脾胃為切要」。因為胃陽弱則百病生,脾陰足則萬病息,故而古人調理脾胃之法,注重飲食,「服食即當藥餌」。曹氏在書中將調理飲食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以進食為例,他主張在夏季早晨起床,不要馬上進食物以實胃,而應先進米湯以潤肺。若在冬季早晨,應當擁被披衣坐少頃,先進熱飲如乳酪蓮子園、棗湯之類以養脾,或飲少量黃酒來鼓舞胃氣。在季節變換時,更應重視調理脾胃。夏至以後,秋分以前,應注意勿進肥濃,慎用瓜果生冷諸物,以免傷及脾胃。平日進食,老人總宜少食少飲為有益,脾易運磨,乃化精液。否則即便是補益力量很強的飲食,也會導致脾胃受傷。假若老人偶患小病,應當吃一些具有治病作用的食物,一般食物應當少吃,使腹常空虛,則絡脈易於轉運,元氣漸復,「微邪自退」。4.推崇食粥對老人的調養療疾之功。曹氏指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每日空腹食淡粥一小盆,能夠生津快胃,「所益非細」。此法簡單,易得易行,無病可調養,有病可療疾。書中認為,就調養而論,粥宜空心食,或作晚餐亦可,但勿再食他物加於粥後。食粥勿過飽,粥雖不至於停滯胃中,但覺上腹脹滿,即是胃的功能受到損傷。粥宜溫熱時進食,吃粥過程中微微出汗,能起到通利血脈作用。在吃粥過程中,不要讓人奏樂或獻玉帛勸人進食,使粥不能收其益。若嫌粥味太淡,可鹹味沾唇,稍稍改善一下口味即可。此外,在精神調養方面,本書要求老人應定心、戒怒、知足、善於自我排解,才能保障身心健康,壽度百歲。

居家摩一摩耳朵 清腦醒神護聽覺

中醫治療水痘

水痘以發熱,皮膚分批出現丘疹、疱疹、結痂為特徵,是由外感時行邪毒引起的急性發疹性時行疾病。因其疱疹內含水液,形態橢圓,狀如豆粒,故稱水痘。也稱水花、水瘡、水疱。西醫亦稱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