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喝什麼水最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供,人們的物質越來越豐富。自從飲水機的推出,現時許多家庭都選擇飲用純淨水或者蒸餾水等。其實究竟喝哪些水最健康呢?一起來看看。

  一、水的分類:

  蒸餾水:通過特定蒸餾設備使水汽化,再經冷凝液化收集製得的飲用水。

  淨水:電導約在50~150μs·cm-1範圍,細菌指標與純淨水要求相同。一般採用進口納濾膜處理,脫鹽率約為80%,目前尚未有國家標準,但已有一些地方標準出台(如上海)。 

  保健水:根據市場的發展和要求,在純淨水的基礎上加入天然薄荷香精、菊花、茶濃縮液經科學配製而成。 

  其他:適合某些病人治療的飲用水,如鹼性水(pH值8.5左右)、離子水(在純淨水基礎上再注入微量元素,類似於礦泉水,但成本較高)、富氧水(水中的含氧量比一般飲料中高)等。 

  自來水:一般取江、河、湖、泊或地下水源,經加藥,自流砂過濾、殺菌後經泵送至管網,除混濁度、化學耗氧量、細菌等指標有所改善外,其餘指標基本沒有變化。 

  純淨水:是用一級或二級反滲透膜法處理後的水,其電導率要求在10μs·cm-1,對細菌指標、化學耗氧量、pH值及其他指標均有一定的要求,現已有GB17323—1998國家純淨飲用水標準執行。

  礦泉水:對礦泉水的處理,主要是去除其懸浮雜質、有機物,並予以殺菌,部分礦泉水源還需去除其部分硬度和鹼度,調節至合理的含量。 

  山泉水:取自地下約100米的水,沒有任何污染,一般採用進口卷式超濾處理,該水最大優點是既保持了水中的營養成分,又去除了
細菌、有機物等雜質。

  二、應該選喝什麼水?

  (1)礦泉水。真正礦泉水是好的,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的礦泉水所含礦物質不成比例,則不一定好。特別是有的礦泉水實際是人工將純淨水中加入幾種礦物質微量元素,很難保證自然正常比例,可能還會缺少某些需要的微量元素,應選擇正宗品牌水飲用。

  (2)純淨水(蒸餾水、太空水),把所有有害無害的物質、元素都去掉了。若飲用及燒飯全用純淨水,水中各種微量元素都沒有了,長此以往,可能會有潛在危害。用於泡茶飲用,保持茶水口感好,但不宜多用。特別是老人及小孩不宜長期飲用。 

  (3)再過濾的自來水。從水廠處理過的自來水,已經細菌等35項監測,但經過水管網及水箱到水龍頭的水,最好還是使用簡便、經濟的活性炭淨化器再過濾後使用。

  日常用水也應注意。早上放掉一夜水管中的死水。飲用水可先放幾個小時再用(但不宜超過一天)。儲存3天以上的老化舊水,其分子結構受不到撞擊而變形,不宜飲用。開水一般沸騰3分鐘,不要煮沸過久,水不開或煮沸過久都不好,反覆煮沸及暖瓶中存了幾天的水都不宜飲用。

  因此,專家建議,從健康的角度來看,一般喝30℃以下的溫開水最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筷子怎麼放細菌滋生才最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飲食上越來越講究,不但追求食品的色、香、味俱全,就連筷子也要精心挑選。

  目前市場上筷子花樣繁多,琳琅滿目,各種材質的筷子應有盡有。究竟如何選擇既健康又實用的筷子,那是大有學問的。

  竹筷是首選,它無毒無害,而且非常環保,還可以選擇本色的木筷。相反,塗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為塗料中的重金屬鉛以及有機溶劑苯等物質具有致癌性,會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塑料筷子質感較脆,受熱後容易變形、融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骨筷質感好,但容易變色,價格也比較昂貴。銀質、不鏽鋼等金屬筷子太重,手感不好,而且導熱性強,進食過熱的食物時,容易燙傷嘴。

  吃飯時人們往往幾雙或十幾雙筷子同到一個盤子裡夾菜。其實,筷子混用,很容易沾染各種細菌。研究發現,許多病菌都是通過筷子傳染的。

  據檢測,一雙不乾淨的筷子上可能帶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細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這樣的筷子,就容易染上相關疾病,如肝炎、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當家長用這樣的筷子給孩子餵飯,或餐桌上很多人用筷子夾同一盤菜時,這些病原微生物就會通過筷子傳播,引起交叉感染。對此且不可小視之,家裡的筷子最好做到專人專用。

  實踐證明,洗刷過的筷子也並非「乾淨」。一雙筷子用久了之後,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經常搓洗也容易使筷子變粗糙,筷子上面細小的凹槽里就會殘留許多細菌和清潔劑,在這種情況下致病的機會很多。建議家中筷子最好半年換一次。

  由於筷子經常使用,特別是我們在洗刷筷子時往往把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龍頭下搓,筷子上極易殘留細菌、病毒。為此要定期消毒,筷子最好存放在通風乾燥的地方,以防黴菌污染,放筷子的盒子也要定時清洗、消毒。

行走也能治病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由於人體2/3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所以60多歲的人可以有年輕人七成的握力和臂力,但下半身力量卻只剩下約四成。

  不過,大家也不必擔心。最近,包括以色列、美國在內的科學家們發現,溫和地健步行走,具有神奇的抗衰老功效。

  比慢跑安全

  最近在美國出版的《走路!不要跑步》一書中,作者史塔曼博士指出,「行走健身要求邁大步,速度較快,雙臂擺動,抬頭挺胸。」

  史塔曼博士說,「之所以推薦大家行走而不是慢跑,是因為行走比慢跑更安全。」對於很少運動以及30歲以上的人來說,貿然跑步鍛煉,膝關節、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傷;心、腎、肝等臟器或新陳代謝系統有問題的人會出現明顯的血氧供應不足的狀況。最初提倡慢跑運動的詹姆士·費克斯,就是因為身患腦動脈血管硬化,卻勉強慢跑健身而猝死的。去年台北市一位41歲的警察為減肥而選擇慢跑,結果一時血氧需求量激增,身體不適應,竟引發腦出血而亡。

  德國體育運動學專家克勞思·柏斯也指出,普通人每跨一步,腳底所受的衝擊大約是體重的1—2倍,僅為慢跑的1/3左右,衝擊不大,健身效果卻很好。

  各個部位都練到

  別以為健步行走就是一個簡單的下肢運動。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規律的健走可有效鍛煉身體各部位:

  頭腦。它可以促使腦部釋放內啡肽,使心情愉悅。

  肺部。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煙者對抽菸的渴望。

  背部。能加強背肌力量,並且對背部傷害較小。

  腿腳。健走相當於對骨骼進行力量訓練,能明顯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力量。

  行走能治病

  現代運動科學的新發現給健走鍛煉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點。

  以色列科學家阿力克斯·奧辛斯基博士經過18個月的研究指出,「堅持行走,男性就用不著*」。他發現,男人下肢運動神經與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經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鍛煉可以對男性性功能障礙(ED)有67%的療效。

  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最新報道,一周步行3小時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

  美國《自然》雜誌的最新報道稱,60歲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鐘以上,可以預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時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對2型糖尿病有50%的療效。

家庭保存豆漿的妙法

睡覺時禁「帶」5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