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防感冒的食療方
太子參涼茶
材料:太子參3錢、百合5錢、玉竹5錢、淡竹葉3錢及決明子2錢。
做法:取太子參3錢、百合5錢、玉竹5錢、淡竹葉3錢及決明子2錢來泡茶或煎服。
功效:太子參補氣生津;百合潤肺清心止咳;玉竹養陰潤燥生津;淡竹葉可解熱、鎮痛;決明子潤腸通便、清肝益腎。適合燥熱體質,感冒後易產生咽喉腫痛、咳嗽痰黃、流黃濁涕、發燒、便秘者。
黃芪紅棗太子參湯
材料:黃芪15克、紅棗7枚、太子參10克。
做法:將黃芪、紅棗、太子參加適量水煮30分鐘,每晚臨睡前或清晨空腹時代茶給孩子喝。
功效:這款湯有補肺健脾的功效,適宜反覆感冒的孩子吃。
太子參奶茶
材料:太子參10克,牛奶250ml,白糖10克。
做法:先將太子參切片,曬乾或烘乾,研成細粉備用,再與白糖一同調入煮沸的牛奶中即成。
功效:此奶茶有益氣養陰,生津潤燥之功,可奏養肺和胃,固表衛外之效,尤宜於嬰幼兒日常保健,並有預防感冒的作用。建議每日1劑,頻頻飲用,可連續飲用。
太子參黃芪鴿蛋湯
材料:太子參10克,黃芪10克,鴿蛋3枚。
做法:先將太子參,黃芪放入沙鍋,加清水適量,煎煮1小時,濾去藥渣,再下鴿蛋煮熟,加佐料調味至鮮即得。
功效:此湯有補氣固表,益陰養血之功,可奏健脾養脾,衛外抗邪之效。適用於兒童和老年人的日常保健,若見虛汗難止,反覆感冒者,用之尤宜。若用於保健,建議每周2-3劑,若用於治療或預防感冒時,可每日1劑,分次佐餐飲湯食鴿蛋。連服7-10日。
感冒可以吃太子參嗎?感冒了的飲食最好諮詢醫生的意見,忌胡亂進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怎樣吃太子參最好
怎樣吃太子參最好
1、太子參燜蹄膀
材料: 豬肘750克,太子參30克,冰糖60克,黃酒30克,醬油30克,大蔥15克,姜10克
做法:
將太子參濃煎取汁200毫升;
豬蹄洗淨後在大骨的兩側各劃一刀,使肉攤開;
將蹄膀放入鍋內,加入太子參濃汁及適量清水、黃酒、醬油、冰糖、蔥、姜,用武火燒開;
再用文火燜2小時,燜至蹄膀爛透;
再用武火燒到湯汁如同粘膠即可出鍋裝盤。
2、銀耳太子參燉鹿肉
材料:銀耳50克,太子參15克,鹿肉300克,姜10克,清湯1200克。鹽5克,雞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銀耳、太子參分別用溫水漲發好,鹿肉切蠶豆丁大小汆水,姜切片待用。
將淨鍋上火,放入清湯、太子參、銀耳、鹿肉、薑片,大火燒開轉小火燉50分鐘調味即成。
功效:鹿肉營養豐富,長期食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對面黃體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銀耳可養陰生精,潤肺健脾,對陰液虧虛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3、其他
銀耳太子參燉鹿肉
功能主治: 鹿肉營養豐富,長期食用可提高機體免疫力,對面黃體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銀耳可養陰生精,潤肺健脾,對陰液虧虛有一定的食療作用。
太子參燉柴雞
功能主治:滋陰補虛,溫中益氣。特別適於秋冬女性進補,調養產後虛弱等。
黃芪紅棗太子參湯
功能主治:有補肺健脾的功效,適宜反覆感冒的孩子吃。
銀耳太子參
銀耳15g,太子參25g,冰糖適量。將銀耳泡開,洗淨,太子參布包,同冰糖加水適量燉至銀耳熟,去藥包飲用,每日1劑。可益氣養陰、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慌、氣短。
百合雙參湯
百合、太子參各25g,北沙參20g,飴糖50g。將二參布包,同百合水煎取汁,去藥包,調入飴糖,拌勻服食。可補氣止汗,適用於氣虛所致的自汗、體虛、氣短、口渴等。
茭白太子參炒鱔絲
茭白、鱔魚絲各250g,土豆100g,太子參、生地各10g,生薑5g,調味品適量。將太子參、生地水煎半小時去渣取汁;茭白、土豆洗淨,切絲,放入豆油鍋內煸炒,倒入藥汁,煮熟起出待用;生薑切絲與鱔絲共炒,放入黃酒、土豆、茭白同炒至熟,調入食鹽、味精服食。可補虛損、利肝腎,適用於一切慢性病患者的保健食療,尤其對腎病、肝硬化、尿毒症等疑難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太子參石斛粥
太子參10g,石斛15g,大米100g。將太子參、石斛水煎取汁,納入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日2次。可益氣養陰,適用於氣陰兩虛之咳嗽、氣短、肺燥咳嗽及病後體虛等。凡脾胃虛弱,症見疲倦乏力,食慾減退者,可與黃芪、黨參等配伍,以增強補氣之功。
清補扶正太子參
太子參又叫孩兒參、童參。光聽這些名字,就連不少天天在處方中與這味藥材打交道的醫生都會想當然地認為那肯定是對幼小人參的稱謂。在古代,的確有不少醫書把「人參之細小者」稱做太子參。可在近百年來,人們發現了一種具有某些功效類似的人參,但又遠遜人參的石竹科植物。太子參的名號於是便「舊瓶裝新酒」,讓給了這種新興的藥材。石竹科的太子參又名異葉假繁縷,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纖細,葉對生,夏季開白色的花,地下生有紡錘形的塊根,主產於中國江蘇、安徽、山東等省,生長在山間林下鬆軟肥沃的土壤中,目前大部分產區都有人工栽培。
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在中醫臨床上使用非常廣泛。一般素有口乾、煩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熱等氣陰兩虛症狀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又能單味煎水溫服,常用劑量為10-30克,可根據病情適量加減。那些久病、體弱之人脾胃被傷,出現飲食減少、乏力、自汗等症狀時,可用其配伍山藥、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藥物,或取太子參15克、蓮子20克,加水上鍋煮至蓮肉爛熟為度,食蓮肉,喝湯;發熱疾病的恢復期出現氣陰兩傷症狀,如口乾舌燥、煩躁、氣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參與生地、知母、麥冬、竹葉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臟極易受到溫燥邪氣的傷害,起病多出現發熱、口鼻乾燥、口渴、乾咳、氣短、少痰等症狀,可用太子參與沙參、麥冬、百合、貝母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藥同用。
與同樣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得很遠,但它也有長處,就是藥性十分平穩,適合慢性病人長期大量服用,且副作用也比上述參種小得多,因此深受那些體虛而經受不住滋養藥物峻補人的歡迎。譬如脾胃虛弱之人初用補劑,服用其他參種恐藥力過猛,改用太子參則大可放心;又如虛證患者夏季服用補藥,恐天氣炎熱夾雜藥力引動內火,而太子參清補扶正,則不會有此弊害;氣陰不足而又血壓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參不僅可以改善症狀,而且沒有人參升高血壓的毛病;壯年患者服用太子參不用擔心引發上火;小患者服用太子參沒有引發早熟之嫌。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
服用太子參和西洋參區別
參是我國常見的補品和中藥材之一,人參也分很多種。其中太子參和西洋參被人們更為熟知。因此,很多人區分不了兩者的不同。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太子參和西洋參區別,已經服用兩者的禁忌和要求!
秋季養生 太子參百合湯
轉眼間已到了白露,在廣大的北方也許已能感受到濃濃的秋意。而在南方,天氣依然的炎熱。秋天是一個乾燥的季節,適宜多吃潤肺生津、滋陰潤燥的食物。此時不適宜大補,應以清補為主。今天就來個滋陰潤燥的湯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