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是我國常見的補品和中藥材之一,人參也分很多種。其中太子參和西洋參被人們更為熟知。因此,很多人區分不了兩者的不同。今天就為大家來介紹,太子參和西洋參區別,已經服用兩者的禁忌和要求!
太子參和西洋參均屬補氣藥物的清補之品,性味相似,都有益氣,養陰作用,皆可用於氣陰不足,或氣陰兩傷而兼有熱象之證候。但二者因藥物來源不同,功能各有所長,臨床應用亦各有所宜。
太 子參又名孩兒參為石竹科植物孩兒參根。味甘微苦,性微寒,歸脾、肺二經。適用於脾、肺虧虛、氣陰不足,唯補力遠較人參薄弱,單用必須較大劑量持續服用,才 有明顯效果。臨床上治療體質虛弱而偏於陰虛者,或病後虛弱,倦怠乏力,食慾減少,常與黨參,熟地、白朮、當歸等藥同用。治氣陰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潮熱多汗等,常與五味子、酸棗仁、柏子仁、當歸等藥同用。治療脾氣虛弱,胃陰不足,消化不良,脘腹脹滿,體倦無力等,常與山藥、玉竹、谷芽等藥同用。
治陰 虛肺燥,乾咳痰少等症常與北沙參、百合、川貝母等養陰潤肺止咳藥同用。治熱病津氣兩傷,口渴乏力,常與生地、麥冬、沙參等藥同用。若治小兒病後體弱無力, 自汗多汗,常與黃芪、浮小麥、五味子同用,此外本品配伍白薇、竹葉、麥冬,用於小兒久熱不退,或小兒夏季熱。本品與五味子、酸棗仁製成參味合劑,治療神經 衰弱效果較好。用於痰郁肺,咳嗽痰多,日久不愈而見氣陰不足, 口乾乏力等症時,可用本品與栝萎及魚腥草、前胡等清熱化痰藥物同用。
西 洋參系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根,來自北美洲,味甘苦,性寒,歸肺、心、腎三經。具有益氣養陰,清火泄熱,生津液等作用。適用於氣陰不足,虛而火盛的證候。如 治肺陰不足,虛熱咳嗽,咳血或痰中帶血等症,常與天門冬、麥門冬、阿膠、川貝母等藥同用。治熱性病或病後津傷,或熱邪未盡而正氣已傷,煩倦口渴,常與鮮生 地、天花粉、麥冬、五味子同用。治胃陰不足常與石膏、麥門冬、牛膝同用。治療津液不足,口乾舌燥可單用本品煎服。對於胸熱便血,可用本品蒸龍眼肉內服,有 清腸止血之功。
太子參與西洋參均適用於氣陰不足,虛而有熱的證候。但益氣養陰,清火生津之力,太子參不及西洋參,故氣陰不足,熱勢不亢者,用太子參。如氣陰兩傷熱盛者,宜用西洋參。對一般輕症可用太子參代替西洋參用。
根據上面的介紹,想必大家現在對太子參和西洋參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了。在日後選用過程中也會有所借鑑。但是,太子參和西洋參也不是隨便就可以服用的,關鍵在於因人而異,因此,如果有需要,還請大家徵詢專業醫生的意見。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清補扶正太子參
太子參又叫孩兒參、童參。光聽這些名字,就連不少天天在處方中與這味藥材打交道的醫生都會想當然地認為那肯定是對幼小人參的稱謂。在古代,的確有不少醫書把「人參之細小者」稱做太子參。可在近百年來,人們發現了一種具有某些功效類似的人參,但又遠遜人參的石竹科植物。太子參的名號於是便「舊瓶裝新酒」,讓給了這種新興的藥材。石竹科的太子參又名異葉假繁縷,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纖細,葉對生,夏季開白色的花,地下生有紡錘形的塊根,主產於中國江蘇、安徽、山東等省,生長在山間林下鬆軟肥沃的土壤中,目前大部分產區都有人工栽培。
太子參性平、味甘、微苦,有補氣生津的作用,在中醫臨床上使用非常廣泛。一般素有口乾、煩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熱等氣陰兩虛症狀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又能單味煎水溫服,常用劑量為10-30克,可根據病情適量加減。那些久病、體弱之人脾胃被傷,出現飲食減少、乏力、自汗等症狀時,可用其配伍山藥、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藥物,或取太子參15克、蓮子20克,加水上鍋煮至蓮肉爛熟為度,食蓮肉,喝湯;發熱疾病的恢復期出現氣陰兩傷症狀,如口乾舌燥、煩躁、氣短乏力等,可用太子參與生地、知母、麥冬、竹葉等同用;秋季或暖冬,肺臟極易受到溫燥邪氣的傷害,起病多出現發熱、口鼻乾燥、口渴、乾咳、氣短、少痰等症狀,可用太子參與沙參、麥冬、百合、貝母等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藥同用。
與同樣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得很遠,但它也有長處,就是藥性十分平穩,適合慢性病人長期大量服用,且副作用也比上述參種小得多,因此深受那些體虛而經受不住滋養藥物峻補人的歡迎。譬如脾胃虛弱之人初用補劑,服用其他參種恐藥力過猛,改用太子參則大可放心;又如虛證患者夏季服用補藥,恐天氣炎熱夾雜藥力引動內火,而太子參清補扶正,則不會有此弊害;氣陰不足而又血壓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參不僅可以改善症狀,而且沒有人參升高血壓的毛病;壯年患者服用太子參不用擔心引發上火;小患者服用太子參沒有引發早熟之嫌。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
夏日清火茶療方:太子參薄荷飲解毒滋肝腎
盛夏覺不夠睡,打不起精神,總感覺心頭藏著一把火,怎麼辦?
《素問》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夏季氣溫逐漸攀升,達到一年中最高的溫度,人體內的心火容易過旺,心火旺盛會出現情緒急躁、失眠等症狀。下面介紹1個茶療方,可讓您平安快樂地度過盛夏。
具體方法是:太子參5克,梔子、生地、甘草、白朮、白茅根各3克,菊花、薄荷、綠茶各1克,知母、柴胡、金銀花各2克。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日1劑,具有涼心腎、清熱解毒、滋養肝腎的功效,男女老少皆宜。
另外,生活中需要勞逸結合,保證好睡眠;飲食中可適量吃些具有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和清涼敗火作用的食物,如苦瓜等,吃水果時要留神,有的水果屬於熱性水果,如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在炎熱天應儘量避免食用。
秋季養生 太子參百合湯
轉眼間已到了白露,在廣大的北方也許已能感受到濃濃的秋意。而在南方,天氣依然的炎熱。秋天是一個乾燥的季節,適宜多吃潤肺生津、滋陰潤燥的食物。此時不適宜大補,應以清補為主。今天就來個滋陰潤燥的湯水吧。
寶寶冬季進補吃什麼 太子參清補最適合
寶寶冬季進補吃什麼?媽媽注意,冬令進補應根椐「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原則,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最適合自家寶寶的方法,絕不能道聽途說,盲目濫用。 與同樣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得很遠,但它也有長處,就是藥性十分平穩,適合寶寶滋補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