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這些養生窩能保健長壽

降壓安神窩:眼窩

眼窩指眼眶之內的柔軟區域。輕閉雙目,用食指的指腹在眼皮上分別順時針、逆時針緩緩地旋轉按摩各10次,一天數次。

降糖調氣血窩:耳後窩

耳後窩位於雙側耳垂後方的凹陷處。耳後窩深層分布有迷走神經,通過刺激可使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按摩耳後窩還可調氣血,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用雙手拇指緩緩用力按壓耳後窩,慢慢吐氣,持續5秒再鬆手,如此反覆按壓10~15分鐘,每天午飯和晚飯後半小時各按摩1次。

瀉火通便窩:腰窩

腰窩位於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雙手置於背後所接觸部位即是。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窩處,稍停片刻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連續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

止咳利咽窩:頸窩

頸窩位於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刺激頸窩可使肌肉緊張度下降,有止咳平喘作用。用食指的指腹按揉頸窩,每次100圈,一天3~4次,力度以微微酸痛為宜。也可取1/4片傷濕止痛膏貼在頸窩,一般半小時後即可感到咽部清爽,咳嗽、咽干、咽痛等不適隨之緩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怎麼按摩幫寶寶增高方法

幫寶寶增高的按摩方法

1、揉腹:家長每天輕輕地為孩子揉腹,順時針1分鐘,逆時針1分鐘,可調理脾胃、補益氣血。

2、捏脊:孩子俯臥,背部裸露,塗抹適量滑石粉,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後頂住孩子皮膚,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時向上捻動,自尾椎兩旁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穴兩旁。每天睡前給孩子捏3~5遍,對調理孩子消化系統,增強抵抗力有好處。

3、搓脊柱:家長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從下向上5~7次,可振奮陽氣。

4、按壓百會穴: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心,在兩耳角直上與眉心向後的連線交叉點。家長每天按揉孩子的百會穴20~50次,可振奮陽氣、扶正祛邪、清利頭目。

5、推三關:用食、中二指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100~300次,可調理脾胃。

6、拿三陽、三陰經:胳膊、腿的外側為三陽經,內側為三陰經。三陽經要從上往下捏,三陰經要從下往上捏,每天各3~5遍。

7、揉湧泉穴:湧泉穴在腳底的掌心處,每天揉30~50次,可補腎。

寒露養生要護腳 用陳皮生薑泡腳

春捂秋凍,但是到了寒露時節就不再適合秋凍了,這個時候天氣已經轉寒,俗話說「寒露不露腳」,寒露後養生一定要注意腳部的保暖,要穿好鞋襪,也可以用陳皮、生薑來泡泡腳。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它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如果說白露是從炎熱到涼爽的轉折,那麼寒露就是從涼爽到寒冷的轉折了。

關於寒露節氣,一直流傳著「寒露不露腳」的習俗。為什麼這個時節不能露腳呢?寒從足生,尤其是此時節過後,萬物隨寒氣衰退,天氣由熱轉寒。

俗話說:「白露不露身,寒露不露腳」。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節氣,寒露後,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逐漸衰退。中醫學認為,寒露過後,避免受涼,對於身體保健十分重要。

進入寒露後,就不能再「秋凍」了,夜晚溫度將會降得更低,因此老人、小孩要特別注意保暖,不要赤膊,以防涼氣侵入體內。最重要的是注意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寒露不露腳」,正是這個道理。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再加上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非常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

因此,寒露過後足部保暖是重中之重,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還要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熱水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可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緩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勞,同時還能提高抵抗力。

推薦兩個暖身藥浴方:

1、陳皮泡腳

將柑橘的果皮,經過乾燥處理之後,就變成我們常說的「陳皮」。陳皮是一種常見中藥,除了可食用之外,其實還可用於藥浴。其中質量最好的陳皮是以冬柑的皮曬制而成,有化痰止咳、理氣燥濕、健脾和胃的功效。陳皮藥浴特別適合體質偏冷的女性浸泡,可有效的達到改善手腳冰涼的功效。

陳皮能緩解手腳冰涼的現象的原因就在於,橘子皮內含有揮髮油,這種物質可以幫助人體消除身體的疲勞,新鮮橘子皮中含有的揮髮油較多,但是並不適合用於浸泡。因為新鮮的橘子皮表面可能會有農藥殘留以及保鮮劑等的污染,用來浸泡有可能會導致藥物中毒的問題。

經過了乾燥之後的陳皮中所含有營養成分,還可通過熱氣的作用,趁著肌膚毛孔張開而滲透進皮膚內,刺激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滋潤肌膚,身體保暖作用。陳皮藥浴方法非常簡單,首先將橘子皮曬乾保存,在泡澡之前,將陳皮加入到米酒中煮過之後,留下皮渣,放入到不用絲襪中,然後將其放進洗澡水中浸泡即可。要是覺得浸浴太麻煩的話,還可直接選擇足浴,同樣也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2、生薑泡腳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症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春季養生注意肝火旺 按摩三個穴位去肝火

「行間穴」在大腳趾和二腳趾縫上。它是一個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瀉其心火。而「行間穴」就是一個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會導致牙痛、腮幫子腫、口腔潰瘍、鼻出血、舌尖長泡等症,這表明火已經從肝經進入到心經,多揉「行間穴」,就可以把心火從這裡散出去了。

泡腳真能補腎嗎?

泡腳對身體有好處,這個好像大家都很認可,泡腳的功效很多,也有補腎的功效,不過,什麼時間段泡腳才有這個功效呢?這點還是值得大家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