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養脾健脾很重要

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使得脾胃的運輸、消化功能受影響,如精神抑鬱,腹脹腹痛等。由此,春季的養脾健脾很重要。

雨水之前的天氣相對比較寒冷。雨水後,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到春天的腳步越來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這種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應當繼續進行春捂之外,應採取積極的精神調攝養生鍛煉法。保持情緒的穩定對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作用。《少有經》上說:「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此十二少,養生之都契也。」

雨水節氣怎麼養脾?養脾也要靜心,以精神的調攝為主。第一,心平氣和,使肝氣不橫逆,使脾胃安寧,讓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以達到健脾的目的。第二,靜心養氣,既不會擾亂心血,也不會損耗心氣,使心氣充和,進而滋養脾臟,養脾得以健胃。對於春天的天氣多變,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適,加上飲食的調養,健脾的功效才會非常顯著。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土形人雨水養生要點

土形人體貌特徵:

土形人的三大特徵:土形人有三短的特徵,身材短(尺寸並不一定真的短,只是胖讓身材顯得短),脖子短,手指短。

土形人膚色偏黃,頭大面圓,肩背豐滿,有福之相。

土形人性格特徵:

土形人相對比較安靜,不喜歡嘰嘰喳喳鬧騰個沒完。他們對人和善、友好,不喜歡爭名逐利。對人、對生活都不是特挑剔,人緣非常好,朋友圈很穩定。土形人性情慵懶,開拓心、進取心不是很強,很容易滿足現狀。土形人象土一樣穩定,富有包容心,對人專一,工作上不喜歡頻繁跳槽。

土形人典型代表:

看過《水滸傳》的人應該知道,花和尚魯智深就是典型的土形人。

土形人雨水養生要點:健脾祛濕

土形人相對不能耐受春季勿冷勿熱的天氣,容易患感冒等疾病,故土形人在起居方面,尤其要注意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添減衣服,做到「春捂」以適應春天的生發之氣。

在精神調養方面,要做到樂觀向上,心胸開闊,保持樂觀的情緒。

在飲食方面,土形人要做到在疏肝健脾的基礎上,適當多服一些健脾祛濕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雞肉、豬肉、薺菜、苘蒿、蘿蔔、荷葉、法夏、陳皮、春砂仁等。

藥膳可以選擇淮山半夏飲:淮山30克,清半夏10克,白糖適量。上兩味洗淨,同入砂鍋,加清水1000ml,大火煮沸,小火煎煮半小時,去渣取汁,調入白糖即成。有培補脾胃,健胃去濕的功效。

雨水節氣吃什麼好—薺菜

雨水節氣吃什麼好呢?著名中醫養生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楊力教授認為,這一時令的最佳飲食是:豆苗、薺菜。雨水節氣吃薺菜。薺菜是藥食兩用的「護生草」。

薺菜在我國被食用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詩經》中已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的詩句,說明西周時人們就已經食用薺菜了。自古以來,薺菜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我國很多地方有陰曆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有的人還在這天採集大量的薺菜曬乾,留著經常煮水服用。有的從三月春分薺菜剛吐出嫩葉時,就開始採摘當菜吃,說是此菜能治百病,對身體很有益處,稱它為「護生草」。所以民諺說:「三月初三,薺菜當靈丹。」

薺菜是這樣一種普通易得而又味美、對人又十分有益的蔬菜,因此與歷代貧苦人民和貧窮文士結下了不解之緣,留下了不朽的名句。杜甫有「牆陰老春薺」。北宋范仲淹早年貧寒,常以薺菜為食,他在《薺賦》中寫道「陶家翁內,醃成碧綠青黃,措入口中,嚼生宮商角徴。」蘇東坡用薺菜、蘿蔔和米製成著名的「東坡羹」。南宋陸游晚年對薺菜更是嗜之若命,有詩為證:「惟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珍美屏鹽酪,耿介凌雪霜。」

薺菜的營養價值很高,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還含有黃酮苷、膽鹼、乙醯膽鹼等。薺菜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降低血壓、健胃消食,治療胃痙攣、胃潰瘍、痢疾、腸炎等病。

中醫認為,薺菜性味甘平,藥用價值很高,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功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崩漏、月經過多、目赤腫痛等。《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載「明目,益胃」。

薺菜可以涼拌食用,方法是:鍋里大火燒開,放鹽放點油,把菜焯透後過涼水,軟了就好,別過火。要是菜多,分幾次焯。可以直接整棵或者整根葉片拌,也可以切開拌。拌的時候加點色拉油、蒜末、白醋、白胡椒粉、鹽、糖等即可食用。

雨水注意春捂和春困

雨水的原意是指冬去春來冰雪融化為水,雖然稱為「雨水」,但是並不是就要在這一天降雨,只是從雨水之後,降水開始增多。在這一節氣要特別注意「春捂」和「春困」。

雨水節氣吃什麼好—豆苗

雨水節氣吃什麼,吃豆苗。豆苗,俗稱豌豆藤。豆苗作為食品,早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豌豆種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種,苗生柔弱如蔓,有須,葉似蒺藜葉,兩兩相對,嫩時可食。」豆苗是豌豆萌發出2~4個子葉時的幼苗,鮮嫩清香,最適宜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