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5種簡單小方法 再不怕肌肉酸痛了

很多人運動之後都會感覺到肌肉酸痛,可他們並不關心肌肉酸痛這件事,認為運動過後肌肉酸痛十分正常,認為肌肉酸痛是長肌肉的表現。其實肌肉酸動大有文章,運動過後為什麼肌肉會有酸痛感呢?該如何消除肌肉酸痛呢?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肌肉酸痛是什麼

因運動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對於參與運動的人而言是一個很普通的傷害經驗。一般來說,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為急性肌肉酸痛與慢性(遲發性的肌肉酸痛)二種。急性的肌肉酸痛有別於肌肉拉傷,而是指因肌肉暫時性的缺血,而造成的酸痛現象,只有肌肉作激烈或長期的活動下才會發生,肌肉活動一結束即消失。通常,急性的肌肉酸痛會拌隨肌肉僵硬的現象。

肌肉酸痛的原因

最主要是因為過度鍛煉肌肉,增加肌肉的負擔,造成肌肉酸痛的感覺,或者是長期從事體力勞力,肌肉得不到休息,所以影響了身體的行動力。

1、肌肉酸痛的形成:肌肉酸痛是生活中正常的生理表現。運動過後身體會產生一種叫「乳酸」的產物,人體運動是需要能量的,人體進行無氧運動時(運動非常劇烈,或者是急速爆發的運動),身體產生的代謝物不能通過呼吸排除,這就形成了乳酸。

2、肌肉酸痛的原因:①乳酸堆積。②肌肉痙攣。③肌纖維或結締組織損傷。④其他因素。如組織間滲透壓產生變化或急性發炎等,也可造成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容易與哪些症狀混淆?

酒後四肢酸痛:酒精過量可以刺激身體的各個器官產生酸毒,尤其首先在肌肉產生的大量肌酸和乳酸導致四肢的肌肉酸痛全身的肌肉酸痛,並有腫脹的感覺很無力很難受。酒精中的大量酸性物質進入肌肉,引起肌肉和骨關節酸痛。

四肢長骨和肌肉無規律的酸痛:是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表現。其主要表現為老年人全身不明原因的疼痛,脊椎側彎,駝背,死肢長骨和肌肉無規律的酸痛,鈣沉積,骨質退行性病變,肌肉萎縮,骨折及骨折併發症等。

腰背酸痛:以腰部、背部、肩部、腿部的放射性疼痛、酸痛、擠壓痛、咳嗽痛、牽拉痛等為主,輕則影響正常生活,重則損害健康,嚴重者可喪失勞動能力。

抽筋的學名叫肌肉痙攣,是一種肌肉自發的強直性收縮。人們常見的腿抽筋其實是小腿肌肉痙攣,表現為小腿肌肉如腓腸肌突然變得很硬,疼痛難忍,可持續幾秒到數十秒鐘之久。

肌肉緊張性疼痛是神經衰弱的一種臨床表現。神經衰弱是一種以腦和軀體功能衰弱為主的神經症。以精神易興奮卻又易疲勞為特徵,常伴有緊張、煩惱、易激惹等情緒症狀及肌肉緊張性疼痛、睡眠障礙等生理功能紊亂症狀。

肌肉酸痛怎麼辦?

第一、有氧活動

跑步後,不要馬上停下來休息,要漫漫活動,比如慢跑。漸漸地停止運動,大約需要10-20分鐘的時間,可以把運動產生的乳酸釋放掉。

第二、靜態拉伸

跑步完後一定要進行全身拉伸。採用靜態牽拉,牽拉的重點放在幾個大肌群:大腿(前、後、內、外)、小腿(前、後)、臀部(前、後)、軀幹(上背、下背、胸、腹)、肩、頸,每個伸展動作最好維持20-30秒,最少做2個循環。靜態伸展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鬆,有助於痙攣肌肉的恢復。

第三、冰敷或冷水浴

由於訓練後肌肉微細結構破壞,熱水浴會加速受傷肌肉的血液循環,從而使肌肉微細機構的破壞加重,所以熱水浴後的第二天一定會比冷水浴後第二天酸痛感更重,同時會增加人的疲勞感甚至會降低血糖。而冰敷或冷水浴收縮受損處肌肉的毛細血管,使訓練時造成的肌肉微細結構破壞不會繼續擴大;同時冷敷亦有陣痛作用。

第四、補充能量

在跑完步後喝清水足夠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而喝運動飲料則更有助於身體的恢復。其次長跑或者快速跑之後,不要等太久才進食。有研究表明肌肉在運動結束後30分鐘內最容易修復肝糖,也就是該時間內應多吃些鹼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製品等,以保持體內酸鹼度的基本平衡,儘快消除運動帶來的疲勞。可以將肌肉硬化或者酸痛的程度降至最低。

第五、按摩放鬆

跑步後按摩是一種最有效的消除疲勞方法。可選在運動結束後20分鐘或運動當晚睡前進行。從輕按開始,逐漸過渡到推拿、揉捏、按壓和扣打,再配以局部抖動並且要注意從四肢開始。肌肉伸拉運動後10分鐘的伸拉肌肉活動,可以讓肌肉的緊張狀態得以消除。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蹲久了站起來就暈是貧血嗎?預防試試這幾招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每次蹲下身子一段時間,尤其是蹲久了,起來的時候就會覺得頭暈目眩、眼前一片黑,甚至要暈倒。這種情況,不少人會誤以為是貧血的症狀,隨意買些阿膠、大棗、血豆腐等補血。其實,這還真不是這樣,而是體位變化導致的一過性低血壓狀態,血壓太低導致腦供血不足,才會出現上述不適症狀,這和貧血完全是兩碼事。

案例:體位改變造成低血壓了

有位76歲的老人,長假期間,兒子孝敬,天天開車帶他出去兜一個小時的風,沒兜兩天,他得了個怪病。他下車後登石階回家,沒登兩級就會跌跟頭。他有高血壓,但藥物控制,血壓一般在140/80mmHg呀?這是怎麼了?就醫,一番診斷後,給他裝了個心臟起搏器,但出院後的第一個星期天,老人兜風回來,下了車後,沒走兩步又跌了跟頭。反覆就醫,後來才發現,讓老人跌跟頭的原因是「體位性低血壓」。他再兜風回來,在座位上活動一下手腳,慢慢下車,站一會,再登台階,就再也沒有跌過跟頭了。

在中老年人群中,常發現這樣一種現象:起床一瞬間頭暈,從沙發上站起時頭暈,上廁所起身時頭暈等。此時,人們總會想:「我血壓升高了!」其實這是「體位性低血壓」了!

什麼是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又叫直立性脫虛,是由於體位的改變,如從平臥位突然轉為直立,或長時間站立發生的腦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壓。通常認為,站立後收縮壓較平臥位時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即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1、年齡:65歲及以上年齡者體位性低血壓常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主動脈和頸動脈的壓力感受器會變得遲鈍,心臟快速泵血以補償血壓下降的功能也逐漸減弱。

2、藥物:一些特定的藥物可能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以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相關藥物,治療帕金森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藥物、三環類抗抑鬱藥、西地那非(尤其在與硝酸甘油合用時)、麻醉藥以及酒精。當治療高血壓的藥物與某些藥物合用時也會導致體位性低血壓。

3、熱暴露:暴露於炎熱的環境中可能導致脫水,從而引起血壓降低和引發體位性低血壓症狀。

4、臥床休息:因病長期臥床可使人變得虛弱,站立時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當病情好轉,肌肉力量恢復後體位性低血壓可得到改善。

5、妊娠:女性在妊娠時循環容量快速增加,可能導致血壓降低。因而當快速站起時可能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症狀。此外,隨著子宮的增大,其可壓迫盆腔大血管而減少回心血量。

發生體位性低血壓了,要如何治療和預防?

1、老人起床或從坐位站起時必須動作緩慢,遵循三個「1分鐘」的方法,即醒了睜眼平臥1分鐘,床邊雙腳下垂坐1分鐘,床邊扶持站立1分鐘,然後再緩慢行動。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後如有頭暈,應繼續臥床休息。

2、不宜久站,呈站立狀態時要每隔幾分鐘活動一下。另外,彎腰後不可突然站起,應扶牆或藉助其它物體逐漸起立。

3、運動鍛煉可改善人體對血壓的調節,持之以恆的運動有助於減少低血壓發生,但應注意運動量不宜過大,也不可做體位變動過大的運動,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項目為宜,運動後應無氣喘,心率不超過110次/分鐘。

4、用降壓藥後,夜間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所以,夜間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個「1分鐘」的做法。

5、大量出汗、熱水浴、腹瀉、感冒、飲酒等都是發生體位性低血壓的誘因,應該注意。

6、長期臥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壓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時動作應緩慢,做些輕微的四肢準備活動,有助於促進靜脈血向心臟回流,站立時做交叉雙腿的動作也有助於增高血壓。

腎病成「沉默殺手」教你9個傷腎行為破解法

當腎臟發生早期病變或者不太嚴重的時候,病人大都沒什麼感覺,即使部分病人有不適感,也大都將其歸因於勞累、亞健康等。腎病如此無聲無色的侵襲,大多是因為都市人的壞習慣,那麼傷腎的九種行為有什麼破解法?面對「沉默殺手」,有哪些可以察的症狀?養腎的按摩療效有哪些呢?

傷腎的九種行為破解法

1、熬夜——睡眠養腎

充足的睡眠對於氣血的生化、腎精的保養起著重要作用。臨床發現,許多腎功能衰竭的患者都有過分熬夜、過度疲勞、睡眠不足的經歷。

對策:不過度熬夜,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有利於腎精的養護。

2、濫用藥物——看說明書

不論中藥還是西藥,都有一些副作用,有些藥物對腎損害是很嚴重的。

對策:在用藥時要提高警惕,認真閱讀說明書,需要長期服用某種藥物時,要諮詢相關專家。

3、過度勞累——勞逸結合

強度較大的工作導致身體疲勞,從而引發腎虛症狀。其次用腦過度,巨大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導致精神無法放鬆,腦力勞動累,也容易傷腎。這是因為人在疲勞狀態下,加上工作、精神緊張,易造成機體抵抗力下降,導致細菌、病毒感染,引發急性腎小球腎炎,出現頭暈、眼瞼或雙下肢浮腫、腰酸腰痛、尿泡沫增多等症狀。

對策:注意合理安排生活,勞逸結合,提防急性腎炎的突襲。

4、過度飲酒——腎病者禁忌

人說酒色傷身,飲酒會影響機體的氮平衡,增加蛋白質的分解,增加血液中的尿素氮含量,這必然增加腎臟負擔。

對策:少量飲酒對身體有一定的好處,如可以加強機體對紫外線損傷的防護能力等等,但這裡的少量是少之又少,大約一天僅折合成酒精幾克,一般飲酒量都不可能這麼少,量很難控制,因此,腎炎患者最好遠離美酒。

5、突然劇烈運動——合理安排

劇烈運動或長時間不運動後的突然運動,都會導致橫紋肌溶解,表現為血清肌酸激酶、肌紅蛋白、尿酸、鉀和磷增高,影響內環境的穩定,導致急性腎損傷。

對策:進行科學適當運動,避免同一項目的過度長時間、高強度運動,提倡多項目交叉運動、訓練;加強適應性訓練,包括訓練時間、強度、耐熱能力等,良好的適應性訓練能推遲和減輕橫紋肌細胞損傷;勞逸結合,在進行大運動量訓練之前安排好休息,身體不適和感冒、發熱者應禁止參加運動和訓練;

6、吃高嘌呤高蛋白食物——忌海鮮+啤酒

現在很多職場人士經常應酬,大魚大肉,導致蛋白質攝入量超標。要提醒的是,長期的高蛋白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使腎臟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此外,很多人喜歡就海鮮喝啤酒,海鮮產品是高蛋白食物,含有嘌呤和苷酸成分,和啤酒混合在一起,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謝物,加重腎臟負擔,易導致高尿酸血症,甚至腎結石、尿毒症。

對策:已有腎功能損傷的人群,蛋白 質的攝入更要嚴格控制。此外,當你熱衷於食用高蛋白食物,又或盲目補充高蛋白營養品時,當心,別累壞了腎臟。

7、常喝濃茶

茶葉中含有咖啡因,少量可起到醒神作用,如果攝入過多會使血流加快、血壓升高。體內經常含有較高濃度咖啡因,會對腎臟帶來巨大負擔。此外,茶葉中含有較多鞣酸,容易與體內的鐵結合變成一種難溶性物質可致腎結石。

對策:每次泡茶不宜超過5克,每天不超過兩道茶。此外,磚茶、普洱茶含氟較多,也不宜多喝。

8、忍尿——不可忍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則可能引起濁毒的留滯,加重腎臟的負擔。因此,定時飲水是很重要的養腎方法。然而當膀胱中貯存的尿液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刺激神經,產生排尿反射。

對策:及時如廁,將小便排乾淨。否則,積存的小便會成為水濁之氣,侵害腎臟。因此,有尿時及時排出,也是養腎的方法之一。

9、便秘

大便不暢,宿便停積,濁氣上攻,不僅使人心煩氣躁、胸悶氣促,還會傷及腎臟,導致腰酸疲憊、噁心嘔吐等。

對策:保持大便通暢,也是養腎的一種方法。大便難解時,可用雙手手背貼住雙腎區,用力按揉,可激發腎氣、加速排便;行走時,用雙手手背按揉腎區,可緩解腰酸症狀。

腎損傷的「SOS信號」

腎病號稱沉默殺手,不過也並非沒有表現,但如果你出現這些非典型症狀,那或許是你的腎臟在求救了:

1、尿量變化

正常人每天排尿1000—2000毫升,平均1500毫升,無論是尿量變多還是變少,都可能是腎臟疾病的表現。特別是正常人夜尿很少,如果發現夜裡要起來好幾回,而睡前喝的水並不多,更要警惕腎臟病變。小便有泡沫,就應引起注意。

2、尿性狀改變

正常人的尿色是透明的淺黃色,如果喝水少或清晨第一次排尿,顏色稍深。如果尿色發紅,或者尿中泡沫多,要注意去腎內科檢查。

3、全身沒力氣

腎功能不好時,很多廢物難以從尿里排泄出去,會出現精神不振、疲勞、乏力等感覺。造成眼瞼及雙下肢浮腫。

4、胃口不好、噁心嘔吐

腎臟病發展到終末期,會影響胃腸道功能,導致噁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症狀,因此有了這些表現,除了看消化科,還要注意排除腎臟病。

5、出現水腫

慢性腎臟病的患者由於腎臟排泄功能下降,腎臟分泌的激素紊亂以及尿蛋白的流失,出現水鈉瀦留,

養腎按摩療法

1、足部按摩

足部保暖是養腎的一種方法,這是因為腎經起於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因此,足部要特別注意保暖,睡覺時不要將雙腳正對空調或電風扇;不要赤腳在潮濕的地方長期行走。另外,足底有很多穴位,如湧泉穴等,每晚睡覺前按揉按揉,可起到養腎固精的功效。

2、三穴按摩

氣海穴在肚臍下兩橫指,關元穴在肚臍下三橫指,每天用手掌順時按揉約三十次。腎俞穴在背後褲腰帶和腰椎交叉處上四橫指左右,每天用手掌拍打約一百次。

3、搓腳心

每天早晚搓腳心,用手按壓湧泉穴,使腳心發熱,建議早晚搓腳心1次,左右腳各按100次。

倒春寒當心頸椎病復發 熱敷緩解疼痛最有效

進入倒春寒的月份,天氣寒冷夾帶濕氣,頸椎病尤為容易復發。天氣冷,人們總是不時地加些保暖內衣褲,卻往往忽視了頸部保暖,然而頸部保暖可以有效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及其復發。你對頸椎病了解有多少?如何預防頸椎病的發生?以下一一詳解。

春季養生重養肝 推薦四款簡易藥膳

乍暖還寒的春天已經來了,然而許多人卻還無法適應氣候變化,免疫力低下或過度亢奮的人們,都很容易出現感冒或過敏的症狀。中醫師表示,春季養生更著重於養肝,透過適當的飲食調養,促進身體陰陽平衡和免疫力的平衡。遠離春季疾病,其實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