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身體突然一「抖」 難道暗示著癲癇發作?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有這樣的經驗,明明睡得挺舒服的,冷不丁身體一個抖動,就把自己抖醒。很多人就開始擔心,這難道是傳說中的「鬼壓床」,或者是癲癇前兆?

其實睡覺中抖動是一種生理反應,是不受意志控制的急速肌肉不自主抽動,與常見的眼皮跳、打嗝十分相似。一般認為是睡前過於疲勞,壓力過大,導致大腦神經緊繃,與健康並無直接聯繫。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神經康復科主任醫師常燕群(專家預約)教授也認為,單憑夜晚入睡的肢體抖動,不足以確認是癲癇發作。

即然入睡抖動不是病,那麼一般怎樣容易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呢?

1、呼吸頻率太低惹的禍

某些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抖動其實是「肌抽躍」,因為在入睡時呼吸頻率降低幅度太大,大腦判定身體即將步入死亡,所以發射一個脈衝讓身體覺醒。這種情形下的入睡抖動,一般是身體機能不佳,需要調節作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2、大腦工作故障

另外一種說法認為入睡抖動不過是大腦工作的小故障而已。因為入睡後全身肌肉放鬆,沒有足夠反饋信號傳送,導致大腦誤認為是身體下落的危險訊息,所以調節運營系統保護,從而產生肌肉抽搐。雖然入睡抖動無須太過著意,不過睡得正香正甜時,莫名抖動導致突然驚醒,甚至因此難以入睡,還是令人十分討厭的。

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這種入睡抖動的發生呢?

1、平日多做些足尖運動

所以足尖運動,就是脫鞋站立,腳尖著地並儘量抬起腳後跟,持續十秒後放下,休息數秒後再反覆進行,每次可進行十至十五分鐘,早晚各一次。這樣可有效刺激足部末梢穴位,促進血液循環,解除小腿痙攣。

2、睡前來次舒服的泡腳吧

每天入睡前用三十多攝氏度的熱水浸泡雙腳,最好能浸泡至踝關節,持續十五至二十分鐘,同樣能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舒筋活血,解除痙攣。

本文指導醫生:

常燕群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任醫師

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學康復科

擅長疾病:兒童腦性癱瘓、智力低下、自閉症、語言發育...[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黑豆和黑芝麻哪個更補身體?不了解這些就吃錯了!

黑豆和黑芝麻營養極為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由於二者都是黑色系養生食物的突出代表,因此黑豆和黑芝麻到底哪個更補身體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黑豆更補身體,也有人認為黑芝麻更補身體,那麼到底黑豆和黑芝麻到底哪個更補身體呢?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黑豆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以維生素E和維生素B的含量最高。維生素E是一種可保持身體健美的物質。而黑豆中的維生素E的含量比肉類的高出5—7倍,因此常食用黑豆有利於保持身體的健美。

同時,黑豆的皮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為皮中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抗氧化劑的來源,可清除人體內的自由基。特別是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該物質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還能增強抗氧化的效果。

此外,黑豆還富含粗纖維。常食用黑豆,可促進消化,預防便秘。而且黑豆中還含有膳食纖維,可以減緩升糖的速度,糖尿病患者食用後可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黑芝麻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無獨有偶,黑芝麻也富含維生素E,且維生素E的含量居植物性食物之首。從上面,大家已經了解維生素E是良好的抗氧化劑,適當地補充維生素E可助潤膚美顏。

同時,黑芝麻中的鈣含量十分豐富,據調查,每百克黑芝麻中的含鈣量接近800mg,而相同克數的牛奶與之相比,含鈣量僅為200mg,因此黑芝麻是補鈣的佳品。

此外,黑芝麻中鉀元素的含量也很高。鉀元素可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而且當人體吸收鉀元素之後,其會促進鈉的排出,因此常食用黑芝麻可以降低血壓以及保持心臟的健康。

黑豆和黑芝麻哪個更補身體?

由上述可見,黑豆和黑芝麻對身體都大有裨益,且各不相同。那麼,到底哪個對身體更好呢?其實,不管是黑豆還是黑芝麻,它們都是很有營養的食物,由於各自的功效不同,且都能強身健體,因此,很難去判定哪個對身體更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兩者對身體健康都有利,但各自也存在食用禁忌。

黑豆雖好,但食用過多易加重腎臟負擔,而且有些人群也不適合食用黑豆,如孕婦,孕婦食用黑豆容易影響激素分泌;月經不調的人,黑豆會延緩排卵,因此這部分人也不適合食用黑豆。

而黑芝麻,黑芝麻的油脂含量高,因此不適合過量食用。同時,適量食用黑芝麻可護髮,但過量食用會加速禿頭,所以建議每次食用黑芝麻以一勺為佳。另外,食慾不良、大便稀的人不宜多吃黑芝麻。

小便什麼顏色最健康?

正常人一般情況下,尿的成分是95%的水加5%的代謝物,正常的小便是淺黃色透明的,尿裡面有一種叫尿膽紅素的東西是有顏色的,顏色的深淺跟膽紅素的濃度有關。水喝的多,就把色素稀釋了,看上去是無色的,其實還是有顏色的,水喝的少,或者憋尿,腎對水的重吸收就讓尿濃縮了,尿液就黃一些。

膽紅素濾過人體消化系統後,諸多器官會將其分解,但並未完全分解掉,最終這些色素到達腎臟並變成尿膽素,所以尿液便呈現黃色。如果尿液清澈,表明這些物質被稀釋掉,體內水合作用充足。如果尿液呈亮黃色,可能表明飲食中的維生素B及胡蘿蔔素過量。如果尿液呈棕黃色或深黃色,可能意味著身體脫水,因為身體缺水時體內膽紅素水平更高。如果尿液中帶有血絲,可能與劇烈運動及吃稀釋血液的藥物有關,也可能與膀胱癌、腎結石及尿路感染等相關。乳白色小便常見於絲蟲病、腹腔腫瘤、結合壓迫腎周圍淋巴管等。乳糜尿應與尿內磷酸鹽和碳酸鹽的灰白色相鑑別。後者多見於兒童,寒冷的天氣易發生,系正常現象,必要時可作化驗檢查。淡紅色或棕紅色尿液可能存在血尿,每升尿內含血量超過1毫升,即可出現淡紅色,稱為肉眼血尿。常見於腎臟疾病(結核、結石及炎症等),也可見於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

總之,健康尿液的顏色是越清越好。讓尿液變清需要多喝水,如果一天堅持喝8杯水,你的尿液應該呈現健康的顏色。

除了伊波拉病毒 還有哪些你不知道卻又致命的病毒

伊波拉病毒席捲整個非洲,在歐洲也已經出現了部分流行。伊波拉病毒致死率非常高,被認為是現階段最致命的病毒,那除了伊波拉病毒外,還有哪些可以稱得上是最致命病毒呢?以下給大家科普一下吧。

手抖一般跟這些疾病脫不了關係!

手抖醫學上稱為震顫。它僅是一個症狀,它是指身體的一部分或全部抖動,主要表現為不隨意的有節律性的顫動。臨床上手抖分為:靜止性震顫、運動性震顫、姿勢性震顫、回跳性震顫及震動性震顫等。震顫雖然表現為手的抖動,但其病根多在大腦,多是因某種疾患使大腦涉及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