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網友胃健康亮紅燈 春季養胃重在養肝

  春季既是養肝又是養胃的關鍵時期。為了喚醒廣大網友對春季養胃的重視,家庭醫生在線於春節期間進行了《春季養胃調查》。此次調查顯示,調查者69.57%曾檢查出有胃病,60.87%均沒有注意平常腸胃保養,並或多或少都存在不良的飲食習慣。

  不要輕視慢性淺表性胃炎

  參與此次調查者73.91%年齡在30-49歲,以中年人為主,最常見的胃病類型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占46.67%比例。家庭醫生在線醫學委員會專家、廣東省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黃穗平教授表示,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常見的一種類型,始於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部分嚴重的慢性淺表性胃炎可以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甚至發生癌變。

  飲食問題是造成慢性胃炎主因

  黃穗平教授指出導致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是飲食問題,首先是飲食不潔,不潔食物中含致病微生物如細菌,其中一種是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桿菌不但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還可引起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其次是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或饑飽不均,暴飲暴食會引起胃酸分泌紊亂而使胃黏膜受損;饑飽不均則使胃酸沒能及時得到食物的中和,破壞胃黏膜從而引起胃炎或潰瘍,或影響胃的排空功能,造成膽汁返流入胃,破壞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引發胃炎。除了飲食外,情緒問題亦是造成慢性胃炎的原因,中醫有憂思傷脾、屬惱怒傷肝之說,思慮過度、抑鬱、惱怒都會影響脾胃的功能;再次是個人的體質問題,本身脾胃較虛弱的人比起脾胃健壯的人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更容易得胃病。

  少吃多餐養胃不靠譜 針對病因預防慢性胃炎

  據調查顯示,51.72%被調查者均有「養胃必須少吃多餐」的觀念,黃穗平教授指出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黃教授建議廣大網友要按照一天三餐的正常飲食,按時按量進食,切忌少吃多餐、暴飲暴食,不良的飲食習慣正是造成慢性胃炎的主因。

  參與調查網友均都或多或少有不良飲食習慣,其中更以「三餐不定」(也就是饑飽不均)最為常見,占20.75%比例。黃穗平教授提醒大家要預防慢性胃炎,要針對病因,改變饑飽不均、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注意飲食規律與清潔;保持情緒平和舒暢,壓力大的上班族在下班後要為自己減減壓,運運動、培養自己興趣愛好,緩解不良情緒;此外,黃穗平教授還指出護脾養胃,還應該根據個人體質進行,如脾虛者應避免吃寒涼食物,可適當吃些溫補的食物,如黃芪、黨參、淮山等;體質熱的人應少吃辛辣燥熱的食物,避免上火,應適當吃些沙參、石斛、麥冬之類滋陰清潤的食物。

  春季養胃養肝為先

  另外,此次調查顯示,參與者60.87%平時均沒有注意腸胃保養,僅15%選擇了中醫食療的方式養胃。黃穗平教授指出所謂胃病三分治七分養,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根據個人體質進行的中醫食療,屬於飲食調養,對「養胃」是大有裨益的。而胃病的「七分養」,除飲食調養外,還包括保持心態平和的情緒調養,調整生活作息規律的生活調養,做太極拳等體育活動的運動調養多個方面。對於春季應該如何養胃,黃穗平指出,中醫認為春季屬木,木對應肝,而脾則屬土,肝與脾密切相連,故若春季肝氣失調、疏泄失常,則易肝木克傷脾土。只有肝氣疏泄正常,脾胃的運化才能正常。因此,春季養胃重在養肝,要保持肝氣疏泄正常,需注意保持心情平和,不要惱怒與鬱悶,以免 「怒則傷肝」,影響肝氣疏泄,傷及脾胃,造成脾胃功能的紊亂、減弱。

  黃穗平教授還指出,根據個人體質不同,中醫養胃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建議大眾可通過家庭醫生在線養生頻道等有中醫食療權威資訊的渠道,多學習一些中醫胃腸調養的方法,針對自己的體質調養腸胃。

本文指導醫生:

黃穗平教授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脾胃病科

擅長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腹瀉、便秘、潰...[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注意均衡飲食 6大食物提高孩子免疫力

  食物種類

  水

  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寶寶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速度快,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才會旺盛,免疫力自然而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黃、綠色蔬菜

  天天五份蔬果,不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寶寶身上。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寶寶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穀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千萬不要覺得寶寶愛喝蔬果汁就常常榨汁給他喝,果汁內含有的營養物質變少甚至沒有。

  菇類

  最近二十年來,歐美和日本提倡多吃菇類,因為它能預防及改善許多心血管系統的富貴病,例如高血壓、動脈硬化。菇類還能增強免疫力,預防及對抗癌症,還含有豐富維生素B群,能緩解壓力,帶來好心情。寶寶可能會討厭一些菌類的味道,媽媽可以把這些菌切碎煮粥給寶寶食用。

  糙米、薏仁

  五穀類食物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添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奶之後,替代食物也是穀類。全穀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很豐富,這些抗氧化劑具有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對媽媽和寶寶都有好處。

  蕃茄

  蕃茄可說是活力食品,含有多種抗氧化強效因子,如蕃茄紅素、胡蘿蔔素、維生素C與E,可保護視力,保護細胞不受傷害,還能修補已經受損的細胞。生吃蕃茄或稍微烹煮都好,加入少量橄欖油,能溶解更多蕃茄紅素,效果更佳。番茄酸酸甜甜的味道很符合寶寶的口味,寶寶喜歡自然會多吃,自身免疫力也得到了提高。

  優酪乳

  3歲以下的寶寶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製品為寶寶獲取蛋白質和鈣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製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能夠滿足寶寶發育期的需要,但是寶寶要年滿一歲以後才能喝。注意事項寶寶免疫力的提高還需要生活中其他生活習慣來配合,例如: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緻化加工食品。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想要打造寶寶優質的免疫力還是要均衡、優質的調配營養。

  注意事項:

  寶寶免疫力的提高還需要生活中其他生活習慣來配合,例如: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緻化加工食品。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想要打造寶寶優質的免疫力還是要均衡、優質的調配營養。

孩子精神差不一定是病?教你處理孩子無心向學問題

  你曾為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做作業拖拉、多動、緊張、膽小、退縮、愛哭、不合群、吃飯挑食或暴飲暴食等行為而頭疼過嗎?

  過去,有的人將這些問題歸結為多動症,給孩子吃藥、打針等,但效果甚微,這樣做還可能造成某些後遺症;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有意不聽話,對孩子又打又罵,造成孩子的身心創傷。

  1970年,美國的心理學家愛瑞斯首先發現了在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出現上述症候群。愛瑞斯認為這並不是教育問題,而是兒童大腦功能發育不協調,需要進行心理訓練來加以矯正。經過科學家的大量臨床心理研究發現,相當數量的兒童出現的上述問題是由於大腦對身體感覺統合的障礙。因為人體各部分器官都是通過與外界接觸,向大腦傳遞感覺信息,這些信息經過大腦的有效組織,指揮人完成各項活動。當這一系統由於生長發育障礙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運轉時,就會出現上述行為問題。

  有專家曾提出了「學習內容並不等於學習能力」的觀點。一個小孩能背誦出幾十首唐詩,並不說明他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是靠多種平衡共同支持的。

  據介紹,孩子精神不集中表現有視覺感不良的,表現為儘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甚至學了就忘,不會做算術題,常抄錯題。還有聽覺感不良的,表現為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也有動作協調不良者,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去運動、繫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還有觸覺過分敏感的,特別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的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生殖器等,這都屬感覺綜合失調。

  為什麼會這樣?造成兒童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很複雜,主要與孕育過程中的問題和出生後的撫育方式有關。例如:先兆流產、懷孕時用藥或情緒處於應激狀態、早產、剖腹產、出生後家長搖抱少,尤其是沒讓孩子經過爬就會走路,孩子靜坐多,活動少,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範圍等。這些問題在孩子幼年時也許不明顯,但到了學齡期,就會在學習能力和性格上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障礙。與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他們玩什麼東西一學就會,也能集中精力,可是在學習能力、交際能力和心理素質方面,就顯得十分吃力,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操心。

  據調查,普通人群中,約有10%-30%的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家長和老師應及時發現孩子的這些問題並及時進行心理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學習能力的發展,造成孩子學習能力差、心理髮育遲緩和人際關係上的問題,進而出現厭學、逃學、撒謊等行為問題。 應該讓孩子多進行協調性強的活動,如爬山、跳繩、踢球等,讓他們多鍛煉的同時,家長應該多培養與孩子間的感情,不要因為忙,就鎖住孩子或者乾脆送到托兒所、培訓基地了之。

  第一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來,家長就更生氣,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揚。如剛開始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給1分或2分鐘,孩子會很快做好,家長要作大吃一驚狀呼道:「還不到一分鐘呢!」總之,很誇張的樣子。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現在穿衣服快多了!」「現在收拾書包快多了。」……這樣的話。但千萬不要說成「現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寫作業也這樣快就好了」。只表揚,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過表揚,會激發孩子內在快的動力。

  第二招:節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內部的作業,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會布置什麼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題。等等。總之家長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閒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拖很長的時間,由於老師的布置的作業沒有完成,家長也不會另外安排任務。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就玩了。 對策: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時候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家長布置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遊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

  第三招:從生活習慣訓練。

  只能從生活習慣抓起啊,先給他規定時間,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一位家長說,她女兒早上起床穿一雙襪子要十分鐘,孩子在床上把襪子理呀理,理得家長冒火。什麼吃飯,穿衣,洗漱能拖時間,儘量地拖時間。 對策: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在比賽之間先教孩子怎麼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訓練。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第四招:多給孩子吃益智食物。

  用建腦食品,例如:蛋黃,大豆,瘦肉,牛奶,魚,動物內臟(心,腦,肝,腎)及胡蘿蔔,穀類等.這些食物不僅含有豐富的卵磷脂,且容易消化,對 腦髓 有積極的作用。

適合孩子的運動有哪些?運動鍛煉促進孩子體質

寶寶體質的強弱一部分受先天因素影響,另一部分決定於後天的營養和體格鍛煉。正確利用自然界的各種因素如:日光、空氣和水鍛煉身體,則能增強體質,減少疾病發生。下面為家長們介紹幾種簡便易行的鍛煉方法。

孩子易疲勞或是抑鬱?教你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累的時候,尤其是活躍的孩子們。若孩子長期感到疲勞,還可能會干擾他的學習和運動能力。可是孩子還這麼小,怎麼會疲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