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台灣有一所私立大學的校長談他們學校培養學生的定律:尊重領導、理解規則、勤奮工作。筆者以為歸納得很精闢。
大學畢業生就要進入職場了,第一份工作挺重要,進入一個好的企業或組織,一生都將獲益。因為好的公司有一套公開而有效的規則,並且還對新員工進行一系列的培訓,使你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和組織的規則。
而管理差的組織,雖然也有自己的規則,一般會是一套永遠正確,大而化之的明規則,可是由於大而化之,自然很難真正運行這樣的規則,所以一定又會有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又由於是潛規則,上不了台面,與明規則常常起衝突,所以常讓新入職者很困惑。
於是在網上,大家常常帶上面具抨擊「假正經」與「潛規則」,年輕的學子就更困惑,不明就裡了。
其實,任何組織里都有兩套規則,只是多少不同而已。管理學家喬治·埃爾頓·梅奧在霍桑實驗中的研究發現,一個機構內部除了有自己正式的組織體系外,一定包括有非正式社會群體,或者非正式組織,通俗地講,也就是社會內部會存在兩套規則體系,他對管理者的建議是管理者應該努力讓非正式的社會群體保持積極的合作。
管理者都不否定組織潛規則的存在,而是試圖適應,並使非正式群體保持合作。對一個新入職者來說,否認或者挑戰潛規則顯然不明智,並且現實中也很少有人這麼做。
那麼,難道只能入鄉隨俗,隨波逐流了嗎?筆者這麼多年交往或關注政界、商界的成功人士,發現他們大多都經歷了很複雜的環境,可又普遍保持著良好的心態與品位,世事通達而又積極樂觀,人情練達但又樸素誠懇。馮侖先生的著名語錄,「傍大款、學先進、走正道」,就是他們狀態與心態的一個小的縮影。
所以筆者的建議是,畢業生有可能的話,就業時選一個有良好組織文化的機構,如果能遇到一個好的上司,那便是你一生的福氣。就如同打球一樣,加入一個好的俱樂部,有一個好教練,培養了紮實的基本功,想不取得好成績都很難。
所謂組織文化好的公司,就是其明規則能正確處理組織內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係,組織規則的運行高效易行,人與人之間關係簡單,溝通順暢。特別是績效獎懲公正、及時等等。客觀地說,我國目前達到這種狀態的機構與組織鳳毛麟角,但這些年來一直在進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環境與組織文化建設。
如果進入一個明規則不靈,潛規則盛行的公司,也不必像怨婦一樣,抱怨命運不公。筆者的建議是,熟悉業務規則,適應潛規則(當然,適應的尺度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線),並且不忘人類社會普遍尊崇的價值觀,如「真、善、美」等,這才是恆久成功之道。
切記,憤世嫉俗的書生不可能成功,以潛規則為利器打天下者的成功也無法持久。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詩人北島抨擊現實犀利、解氣,可是你我凡夫俗子一定是既不願為了成功而「卑鄙」,也不肯為了「高尚」而提早進了墓穴。所以我們只能是在適應「潛規則」與堅守「高尚」之間尋求一種平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白領:職場傻人也有傻福
去年單位里新來了兩個畢業生,一年下來,讓我對職場的一些定律又有了新的認識。
小王在我看來實在沒有什麼過人之處,相貌普通,能力平平,還有一口讓人受不了的地瓜腔。有一次,我發現他這個正牌的研究生居然連許多基本的電腦操作都不懂,我訝異的程度不亞於聽說一個高中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於是見他整天坐在電腦前忙忙碌碌,或者對一些簡單得不得了的問題不恥下問。周圍的同事對他的評價似乎都不錯,覺得這個年輕人謙虛肯干,踏實勤勉,一點都沒有研究生的架子。
相反,另一個大學生小方則做事風風火火,效率極高。什麼事到他手上,他只需留心看看人家的做法,便已熟知工作流程,三兩下就完成了,別人需要三天做的事他可能一天就綽綽有餘,所以在大家眼中,小方總是無所事事,遊手好閒,晃蕩得很。
年終考評時,小王得到大家一致好評,對小方則有很多人選擇了語氣虛虛的「也不錯」。看得出小方聰明能幹的,對他心懷戒備,惟恐他日被「後浪」推倒在沙灘上,於是裝聾作啞任由笨人當道,缺少慧眼的領導賞識的是小王的勤勉,也相信群眾的眼睛是「塑料」的,卻沒想到群眾的眼睛真的是塑料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傻人自有傻人福。足見職場上的某些定律與自然規律是相背離的,在一個昏庸的工作環境下,這說不清道不明的職場規則若能參透,也算得上高人一個了。
那些小感動 你還記得?
每一個精明的職場中人,大概都有這麼一個本本。
以整潔而中庸的字跡,寫著未來一周的計劃:周一,例會;周二,約新人面試;……周五,完成報表,接觸那個難纏的客戶。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是借用電腦——Windows提供的貼紙條功能。一開機,黃色小標籤清楚明白地提點你,像小管家。
備忘錄無處不在。手機、便箋紙、小黑板、口號、橫幅、勵志書。上天入地。告訴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
「今年我要寫完3本書。」採訪過的作家朋友說。為此,他,每天喝咖啡熬到深夜3點,實在撐不下去,便沖冷水澡。
「今年我得替老闆拿下300萬元的大單子。」年輕的、任營銷總監的妹妹說。為此,她和熟悉不熟悉的男人,左右周旋。直到心如磐石。
「我還想買一套房,改善型。」天底下很多男人們說。為此,他們早晨7:00就出發,晚上7:00還沒有回來。對等他的美眉或者老婆,不耐煩地(脾氣好一點兒的,是無奈地)說:「真正喜歡一個人,就應該輕輕等待。」
截稿時間、客戶生日、財務數字……他們不會忘記。
可記住,是否就等於刻骨銘心?
朋友張君講過自己的故事。他在某大部委的宣傳部工作,平時交往的對象,自然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手機簿上,牛人的名單一大堆;上班8小時,電話、簡訊嘀嘀響個不停。「張兄啊,拜託……」聽起來沒你不行。但一逢年過節,一沒有公事,手機就變得冷清寂寞,他也疑惑,怎麼真正想發簡訊的沒幾個?當然,從熱門網站的簡訊排行榜上,摘幾條吉祥如意好口彩的,轉發、群發沒問題。可這些簡訊,連他自己都覺得矯情:絲毫觸動不了心靈。最後都是被刪除的結局。
${FDPageBreak}
反之,那些能永久在收件箱裡留存的,是這樣一些簡訊:
「聽說2月5日要結冰。開車的你,千萬要小心。」
「是啊,你不在原來那個部門幹了。可是記住,不管滄海桑田如何變幻,你始終是我的好朋友。」
「最近看到一本書,覺得很好看,推薦給你。書中有一段話,仿佛說的就是你。」
這些人,是工作上與他不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即使有,也淡淡如飄萍。但說來也奇怪,人生中電光石火的一剎那,跟一個人位是否高、權是否大,關聯不大。不投緣,一輩子在辦公室相對,都言語淡漠深。投緣,哪怕山水相逢,一縷微笑,都深銘於心。
這些人,這些話,也突破了日常的法則。
日常的法則講究事務性。什麼樣的事,對應什麼樣的章法。你來一個公函,我自然禮數周到地回函;你來一個處長,我自然以相應的規格接待;你道一聲「久仰」,我道一聲「慚愧」。你贈書,寫道,「請某某兄雅正」,我自然回,「拜讀大作,不勝驚喜」。有招式,有套路,四平八穩,心中波瀾不驚。
另外,還講究無事不登門。沒什麼事,打什麼電話?沒什麼曖昧,發什麼簡訊?沒什麼企圖,為什麼誇我的書法?沒什麼目的,平白無故,提醒我哪裡桃花燦爛,可去那裡踏青?
飛鴻踏雪、羚羊掛角,那種渾然天成,那種無跡可尋,那種真誠。很多人忘了。
也不要。
但也有例外。
${FDPageBreak}
比如我的好朋友榕權。榕權是攝影師,基本月薪4000多元,但他好像從來沒有為錢發愁過,該出去玩兒出去玩兒,碰到投緣的朋友,就樂呵呵喊道,聚會聚會。通常由他埋單,他笑呵呵地就掏了。我請他拍雜誌封面,他二話不說,扛上大機器就來。
「回頭把地址給我,給你發稿費。」
他愕然:「咦,還有稿費?我們之間,不講金錢,只講理想與友情!」
這樣的榕權,你擔心他生活得不好麼?易受騙、會受傷?不,以心換心者,恆能勝之。榕權交朋友很容易,都貨真價實、肝膽相照的朋友,而不是浮華人世張口閉口的朋友。他買房交首付時,缺口8萬元,很容易就湊齊了——朋友都信任他。
經濟社會裡,我們講效率、心機、權謀。貨幣戰爭的時代,人兒一個賽一個地精明,生存哲學、秘笈滾瓜爛熟。
不過,還是有一種東西,我們應時刻不忘。它,本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擁有的東西,是我們奮鬥了半生、暗暗渴慕的東西,是我們離開塵世時,惟一能帶走的東西。
那,便是情感。
真情感,於日常的、瑣碎的、約定俗成的事務之外,悠然地存在。
來無影,去無蹤,卻有宏大的、穿越洪流的力量。
有時,人生並無法則,心是法則。
「五一」勞動節將至時,我給通訊簿里的朋友們發了條簡訊,獨家原創:「五一將至,祝大家少勞動、多快樂。這個春天來得遲疑,但終於來了。好好享受這一季。」
有的人回了,有的沒有。有一條留言,讓我印象深刻:「謝謝你,你時常給我感動。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請說話。」
我也感動。說這話的人是著名的職業經理人。他的形象,時常作為大小雜誌的封面出現,非常忙碌。
浮世湯湯,這樣一個人,跟你說這樣一句話,本就值得珍藏。
我們窮其一生,追逐,獵取,但撼動心靈的時刻能有多少?
別忘記「它」。
盤點6類最易嫁入豪門的職業
1號職業 國際航班頭等艙空姐
外企白領升職必備五個條件
外企選擇雇員主要從學歷、實力等方面加以考慮,對於升職的要求更高、更挑剔,什麼樣的人才在外企會得到晉升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