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到底是痔瘡還是直腸癌?專家教你來分辨

近年來人們是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了,然而對於一些私密部位,由於覺得尷尬,往往讓有的人羞於就醫,導致病情的耽誤,肛門就屬於這樣的特殊部位。痔瘡是最為常見的肛腸疾病,常常表現為大便疼痛和便血,可便血同時又是直腸癌的早期症狀之一。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判斷便血到底是痔瘡還是直腸癌?

痔瘡有什麼典型症狀?

俗話說十人九痔,說的就是痔瘡的高發病率。專家表示,雖然十人九痔的說法有些誇張,但痔瘡的確是肛腸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原因是肛門襯墊由於老化或是外界刺激,逐漸失去彈性聲致斷裂,導致肛墊組織下移,其中的痔靜脈叢因此發生的迂曲、擴張和瘀血就會形成痔瘡。

痔瘡按照發生部位的不同分為內痔、外痔以及混合痔三種,部分內痔患者甚至不會感覺到任何不適或者明顯症狀。

不過針對大部分的痔瘡患者而言,還是會有一些自覺症狀,包括出血、疼痛、脫出、肛門緣異物感、發癢等,其中便血的確是最典型的症狀之一。

如何分辨便血到底是得了痔瘡還是直腸癌?

但便血是不是就一定是得了痔瘡呢?事實並非如此,除了痔瘡,另一種更為可怕的肛腸科高發病——直腸癌,在早期也可表現為便血,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辨別?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鄧艷紅教授在此前採訪中表示,直腸癌早期症狀主要表現為排便症狀改變,如便秘或腹瀉、有排便不盡感、大便里急後重、大便有粘液或者帶血等,其中以大便帶血最為常見,但患者要想自己區分便血到底是不是直腸癌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對低位直腸癌而言,它表現出的便血與痔瘡便血區別不大,而且越是低位的便血就越難區分。但一般來說,便血越紅表示離腸外面越近,大便出血得厲害的更偏向於痔瘡,而直腸癌主要表現為大便表面帶血。」

要想確診到底是痔瘡還是直腸癌,鄧艷紅教授建議大家可以到醫院由專科醫生進行檢查,有時還不一定需要做腸鏡,只需醫生進行指檢即可判斷。

「直腸6-7厘米左右的範圍醫生是可以摸到的,通過指檢,醫生可以初步診斷出包括直腸癌的一些疾病,包括直腸息肉、盆腔囊腫、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指檢對早期直腸癌的診斷尤其重要。」

據了解,直腸癌早期治癒率約為90%,為了能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大家如果發現自己有便血等的情況,還是不要妄自判斷,而應及早到醫院由專業醫生進行診斷。

本文指導醫生:

鄧艷紅副教授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

擅長疾病:結直腸癌、胃癌、胃腸間質瘤、食管癌、小腸...[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易出現哪些疾病?專家教你一一對症預防

冬季天氣寒冷乾燥,即便是一個健康的人,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或大或小的疾病,比如感冒、凍瘡、脫皮等,針對這些情況,家庭醫生在線編輯採訪了廣州市中醫醫院內科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


廣州市中醫醫院內科副主任中醫師高三德

冬季手容易脫皮?

「一到冬季手就會脫皮,這是怎麼回事」?高三德表示,這主要是因為人體皮膚也有新陳代謝的更新,手容易脫皮,可能與其體質、常接觸水、或被凍傷等有關,稍稍注意一些生活習慣,做好防寒保暖,塗上潤膚品,過段時間便會自愈。

當然,也有可能與營養不均衡有關,如果平時的飲食是少蔬果多肉,缺乏維生素,易引起皮膚代謝問題,導致手脫皮,這種情況建議調整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飲食搭配,營養均衡,才能保證皮膚正常的代謝,減少嚴重的脫皮症狀出現。

除了生活習慣和營養方面的因素,手容易脫皮也跟某些疾病相關,比如手蘚、汗疱疹等,此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冬季容易長凍瘡?

「此外,冬季長凍瘡的人群不在少數,症狀大多是紅腫、瘙癢等,在中醫學上看,它主要受到寒的刺激,以及體內氣血不足等兩個原因引起,氣血比較薄弱的地方,也就容易出現凍瘡,比如膝關節、腳趾、手等。」

想要預防冬季長凍瘡,高三德建議,除了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外,在體質調養方面,要注意多補充氣血,《內經》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有讓氣血旺盛起來,才能夠抵禦寒邪。

冬季易感染傳染性疾病?

冬季也是感冒包括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等感染性、傳染性疾病的好發季節,高三德表示,「近年來,由於國家注重預防和免疫措施等的落實,此類疾病已較少流行,但也不排除有個別散在的病例出現。」

所以,在平時要做好預防:(1)注意個人衛生清潔;(2)儘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減少互相傳染的機會;(3)有呼吸道、心腦血管等疾病史的病人或中老年人很容易會因為天氣寒冷的刺激,誘發或加重哮喘、腦血管疾病以及類風濕等,甚至還可能會引起中風、心梗等一些較緊急的疾病。

溫馨提示

俗話說得好:「寒從足生,冷由背起」,保暖一定要從足部開始。有些人的頭部、頸部、四肢等都怕冷,要注意備好帽子、圍脖、手套、厚襪等,尤其是中老年人,要重點注意腰、腿、腹、背的暖和。

本文指導醫生:

高三德講師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治未病科

擅長疾病:弱精症、少精症、精液不液化等男性不育症及...[詳細]

喜歡吃臘肉的看過來 臘肉這麼吃更健康

離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很多人家開始製作臘肉臘腸了。不少人都喜歡吃臘肉和臘腸,乾乾的硬硬的,嚼起來有滋有味特別香。大家也知道臘肉臘腸屬於不健康的食品,但是又特別喜歡吃,怎麼吃才能相對健康些呢?

臘肉為什麼不健康?

1、 臘肉的含鹽量較高

臘肉要使用大量的鹽進行醃製,每100克臘肉里的含鹽量約為2.1克,這個數值超過同等重量的豬肉含鹽量的十幾倍,而我國建議的每人每天鹽的攝取量要少於6克。因此長期吃臘肉,很容易造成鹽分攝入過多,從而加重或導致血壓升高或波動。

2、 臘肉的脂肪含量非常高

在製作臘肉的過程中,大量的鹽會使肉中的水分流失,但無法使脂肪流失,相反卻使脂肪的相對含量增加了。與此同時也使膽固醇的含量增加了,臘肉中膽固醇的含量比豬肉要高出50%。正是這些高脂肪高膽固醇導致了高脂血症。

3、 維生素被破壞

因為製作臘肉的方法,會使肉中很多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有益的成分被破壞,比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維生素C等。

如何相對健康的食用臘肉

1、剛醃好的臘肉不吃

剛醃好的臘肉里亞硝酸鹽的含量是最高的時候,這時候吃臘肉,會造成亞硝酸鹽中毒,長期食用的話,慢慢會導致癌症。所以想吃臘肉也要先忍一忍,最好是將醃製好的臘肉放置兩周之後再食用,因為放置兩周之後,臘肉中的亞硝酸鹽含量會開始變少。

2、每天適量

由於臘肉屬於高亞硝酸鹽、高油脂、高鈉的食物,所以一定要儘量少吃。吃的時候可以切上幾片與其他蔬菜一起燒制,用臘肉中的鹽分來調味,就不另外再放鹽了。

3、蒸煮臘肉

吃臘肉前把臘肉泡在水裡,把鹽分泡出去一些,在烹飪的時候儘量選擇蒸煮臘肉,蒸煮的方式最健康。這樣可以再次降低臘肉中的鹽分,如果用炒制的方法,則會鎖住臘肉中的鹽分和脂肪。

4、搭配對的食材

合理搭配其他食材一起吃臘肉,可以讓我們吃得更加健康。建議臘肉、臘腸搭配粗纖維蔬菜、乾菜及洋蔥、大蒜等高抗氧化物質。

5、主食粗細搭配

吃香腸臘肉時,不要忘了主食也要粗細搭配。在煮米飯時可加入玉米、糙米、小米、燕麥米、黑米、紅豆、綠豆等粗雜糧。也可用紅薯、紫薯、山藥等薯類代替部分主食,這樣可增加葉黃素、花青素、膳食纖維等有助於身體健康的有益營養物質。

冬季應多喝開水 要做好這4個防燥保健措施!

其實在冬季,是有很多疾病高發的,如果在這個季節你不引起注意的話,就會引來多種疾病復發,因此在平時你一定要做好相關的養生工作,一般來說想要讓身體和皮膚有保持在健康狀態中,就要做好以下四點。

冬季多喝茶好處多 再加上枸杞的功效更顯著

現在去醫院治病,大多數都是西醫診療,很多人對老中醫的印象現已很平平了。客觀上西醫對一些急性疾病有迅速緩解的作用,可是對一些慢性病,甚至是大病面前,西醫也會無能為力。往往中醫對於一些慢性病和大病中醫確可以有明顯的效果,甚至可以治癒,所以許多人對中醫有敬仰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