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艾灸取什麼穴位

1、中脘穴

人體穴位,屬奇經八脈之任脈。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

2、神闕穴

神闕穴,就是肚臍眼,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擊中後,衝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

3、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三寸處,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均可使用。臨床上多用於泌尿、生殖系統疾患。

4、子宮穴

子宮穴,經外穴名,出《針灸大全》。原說在「中極兩旁各二寸」,今據《針灸大成》定位於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5、歸來穴

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白帶,陰挺。

6、八髎穴

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八髎就是八個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對,所以叫做「八髎」。

7、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深層有脛前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主治胃腸病證,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虛勞諸證。操作方法為直刺1~2寸。

8、三陰交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常用腧穴之一,為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出自於《針灸甲乙經》。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常拔此穴可調補肝、脾、腎三經氣血,對治療內分泌失調,防治現代文明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顯著。直刺1~1.5寸。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痛經應該艾灸什麼穴位?

1、三陰交

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2、關元

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小腸的募穴。

3、中極

任脈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膀胱的募穴。

4、合谷

手陽明大腸經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5、子宮穴

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點揉子宮穴,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鐘,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6、太沖穴

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其他婦科疾病。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

7、八髎穴

八髎穴對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有治療和預防作用,尤其針對女性生殖系統,按摩八髎有運行氣血,活血化瘀的效果,痛經時使用按揉及按壓的手法,效果都不錯。

8、合谷穴

很多穴位都有止痛效果,合谷穴就是其中一個,它具有鎮靜止痛,通筋活絡的效果,使用按揉的手法。

針灸和艾灸的區別

針灸和艾灸都屬於中醫療法,一提起這兩種療法,很多人認為是同一種療法。其實不是,針灸與艾灸療法都是通過刺激人體穴位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但是兩種療法有很大差別,並不是同一種療法。

雖然它們都是建立在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之上,但針療產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藥物和物理的複合作用。而且兩者治療的範圍也不一樣,所謂「針所不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區別。

其一、針灸與艾灸都是通過刺激人體穴位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但針灸只屬於物理療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稱的「艾草」所制,用於灸法,可起到藥性治療與物理治療的雙結合。

其二、針灸如把握不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針消毒不好的話還可能會交叉感染,而艾灸屬於外部自然療法,沒有副作用。

艾灸保健有哪些好處

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針灸艾灸不能灸這3個穴位

雖然乳中穴禁忌針灸,但在古代的一些書籍中尚有關於本穴刺灸的記述。如:晉代的《肘後備急方》載:治卒癲「可灸三壯」;又如:《銅人針灸腧穴圖經》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絕對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