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每個階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壓力,易感覺到疲勞。連續出差加班、攝入的營養不足和一日三餐不規律等,會使得人們頭痛頭暈、脾氣變得異常煩躁以及臉色發黃。疲勞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病理性的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這被稱為慢性疲勞綜合症,會增加患上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總感覺到疲勞有可能是哪些疾病?
1、糖尿病
多數糖尿病患者早期會出現疲勞和乏力感,但往往被人們所忽略,認為是太勞累或壓力大引起的,使得血糖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身體肥胖、三高以及有糖尿病家族遺傳史的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若出現乏力以及疲勞感,需去醫院做血糖檢查。
2、心血管疾病
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動脈粥樣硬化時,患者會出現莫名其妙的疲勞感、頭痛頭暈以及氣喘。經過研究表明,易感覺到疲勞的人是心臟病的高危人群。若經常感覺到疲勞,但做心臟超聲和心電圖檢查,發現沒有明顯的心臟瓣膜疾病或心肌缺血,需進一步做檢查診斷,看看到底是哪種疾病。
3、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但仍然感覺到疲憊,需警惕癌症、貧血,也有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如何緩解疲勞感?
1、保持適度運動
長時間坐著會讓人們感覺到勞累,每天抽出20~30分鐘的時間運動,每周至少堅持4~5次,能有效緩解疲勞感,同時也能提高新陳代謝速度,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
2、保持規律作息
每天至少睡夠7~8個小時,保持規律作息,才能有效對抗疲勞感,儘量養成午睡的好習慣,午睡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不管是中青年人還是老年人,每年需做一次體檢,能及早診斷疾病,及早治療。
3、保持規律飲食
需注意飲食多樣化和均衡,避免吃垃圾食品。多吃含鐵食物,如綠葉蔬菜、牛肉、動物血液、內臟和堅果等,身體缺鐵會降低血液運輸氧氣和營養能力,使得人們思維變得遲鈍,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身體嚴重缺水時,會降低氧氣在血液中輸送能力,使得人們變得異常疲憊,所以每天需喝2000~2500毫升水,採取少量多次原則,不能等到口渴時再喝水。
4、保持心情愉悅
平時要保持積極樂觀心態,遇事時泰然處之,以寬廣的胸懷來接納一切,不能事事追求完美,也不能過於較真,這樣才能維持精力充沛,緩解疲勞感。多培養興趣愛好,當感覺到勞累或壓力過大時,可以短期旅遊或戶外運動等。
溫馨提示
多休息是緩解疲勞感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總是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需引起重視,可能是疾病來臨。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減少熬夜,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情,減少久坐和久躺時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各種膝關節疾病患者如何運動?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運動方法!
經過研究表明,保持適度運動能降低患上膝關節炎風險。不管年齡有多大,疾病有多麼嚴重,運動治療都是膝骨關節的一種治療方法,保持適度運動能減輕疼痛感,有效改善軀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跌倒風險,不過需根據自己情況來選擇合適的運動項目。
各種膝關節疾病患者如何運動?
1、膝關節手術後患者
曾經做過膝部手術患者,運動前必須保證關節活動度良好,保證能正常伸直。於膝關節而言,伸直比彎曲更為重要,若不能正常伸直,膝關節會在彎曲狀態下走路,易引起疼痛感。大腿前部的股四頭肌能有效保護膝關節,只要患者做完手術後,腿部能正常伸屈,需儘早做下肢肌肉訓練。炎症期6個星期到三個月後開始練習靠牆靜蹲,不過運動時不能操之過急,剛開始讓大腿和牆面夾角保持15度,然後再慢慢過渡到35度到45度,這樣能喚醒萎縮的肌肉。另外也可選擇騎行、散步或游泳等低強度的運動,能減少對膝蓋帶來的傷害。不過膝關節差的人運動前必須做好熱身和放鬆動作,一般做10~15分鐘,這樣能喚醒腿部肌肉。
2、膝蓋四周肌肉和軟組織受傷的人
膝關節是由半月板、軟骨以及骨骼,還有韌帶所構成的,僅僅靠以上結構根本不能保護膝關節,還需有強大的肌肉力量。若膝蓋周圍肌肉和軟組織曾經受過傷,需針對性加強腿部肌肉力量,運動的時候儘量帶上護膝,這樣能減少軟組織承受的壓力。上了年紀後肌肉力量會逐漸下降,再加上患有某些疾病,膝蓋周圍肌肉力量會越來越薄弱,從而使得膝蓋不穩,易受到磨損。平時要保持有氧運動,可以平臥自抬腿或者靠牆靜蹲,這樣能有效鍛煉大腿肌肉,不僅安全,而且也能加強膝關節耐力。
3、膝關節炎患者
一般中老年人易出現膝關節炎,這屬於關節退行性病變,還有過度勞損、身體太肥胖以及受到創傷等也會引起膝關節炎。此類患者運動前應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看一看軟骨損傷的程度。若只是輕微的軟骨損傷和磨損,先採取力量訓練,然後提升肌肉力量,最後再做有氧運動。軟骨損傷比較嚴重,不能做下肢負重運動,如爬山、爬樓梯以及打球等,可選擇不負重的運動如游泳、騎行或散步,也可以做能針對於上肢鍛煉的運動。骨關節炎屬於自限性疾病,不需做特殊治療,只要多注意休息就能慢慢好轉。若軟骨損傷正處於進展期,過度運動會加重病情,因此不能做負重運動,更不能長時間爬山和跑跳。
溫馨提示
不管哪個年齡段的人都要保護好關節,科學安排飲食,合理攝入鈣,適當的曬曬太陽來補充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合理鍛煉關節,避免關節受到損傷。肥胖會加重關節面負擔,使得關節結構磨損和老化,從而導致變形性關節炎,因此需積極減輕體重。另外要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能長時間下蹲。
高尿酸是如何發展痛風的?分為4個發展過程!
嘌呤的最終產物是尿酸,身體中嘌呤類物質代謝發生異常時,會升高血液中尿酸含量。尿酸升高可阻礙血液分泌尿酸,使得尿酸不能正常排出體外,從而引起痛風,那高尿酸是如何發展成痛風的,需經歷哪4個時期呢。
高尿酸發展成痛風的自然病程分為哪幾個時期?
1、急性關節炎期
急性關節炎發作前,患者可出現明顯的關節刺痛感和全身無力。病情早期睡覺時會因為疼痛而驚醒,一般12個小時左右疼痛最為劇烈,可出現撕裂樣或刀割樣的疼痛。發病關節可有紅腫熱痛,幾天或幾個星期內能自行緩解。起初發生在單個大腳趾上,然後慢慢的發展到腳跟腳背腳踝和膝蓋以及手肘手腕等,嚴重時會使得多個關節同時受累。
2、間歇發作時期
急性關節炎發作後可逐漸進入間歇發作時期,一年內發作次數增多且病情加重,受累關節可從下肢慢慢發展到上肢,從小關節然後再發展到大關節,嚴重時可影響脊柱或肩部關節。也有部分患者根本沒有經歷間歇期,第1次發病後就直接進入慢性關節炎階段。
3、痛風石
痛風石分為皮下和慢性痛風石。前者易發生在耳廓或關節,可有大小不一的贅生物,呈現黃白色,潰爛後會有大量白色糊狀物排出且一直得不到治癒。後者是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或周圍組織導致的。不管是哪種痛風石都會對關節處骨質帶來傷害,使得周圍組織發生纖維化,甚至會引起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
4、痛風性腎病
若痛風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可發展成尿酸性腎病。尿酸鹽結晶在腎間質沉積,可導致慢性腎小管腎炎,降低尿液腎臟濃縮能力,尿液增多,排除大量小分子蛋白質,而且可出現白細胞尿,若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會引起腎小球功能下降或腎功能不全等。尿酸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尿酸鹽結晶會沉積在泌尿系統,從而形成結石。小的結石可跟隨尿液排出體外,但大結石可堵塞尿路,引起腎絞痛和排尿困難,甚至引發腎盂擴張和血尿。另外一些尿酸鹽結晶在腎小管和集合管沉積,可導致急性尿路阻塞,引起無尿和少尿,甚至導致急性腎衰竭。
溫馨提示
尿酸高的人避免吃高糖分食物,如各種糕點和巧克力等,吃太多糖分會升高尿酸水平,易引起痛風或腎功能衰竭。高糖的食物熱量高,會增加脂肪含量,引起身體肥胖,紊亂嘌呤代謝,從而導致痛風。另外也不能喝含有酒精的任何飲料,酒精新陳代謝過程中可分解出乳酸,影響腎小管對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水平,導致急性關節炎。酒中也含有太多烏甘酸,在身體中代謝成嘌呤,從而合成尿酸,升高尿酸水平。除此之外,雖然濃湯營養價值高,但高尿酸患者不能喝,因為其中含有太多嘌呤,勢必會影響尿酸代謝,加重病情。
冬至養生注意事項,你需要知道的冬至養生食譜
冬至二十四氣節中的一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寒冷的時候已經來臨。在這個時節進行養生來年身體不畏寒冷,也因此大多數人在冬季都會採取各種措施養生。但在採取措施的同時卻容易忽略一些注意事項,因此在冬至要學會真正養生,飲食也要注意。
孕期尿酸高會有什麼影響?小心誘發這3種併發症,趕緊做好防範
懷孕是女性最特殊的時期,但女性懷孕後體內雌性激素減少,易升高尿酸。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終產物,在身體中起著抗氧化功能,而且也能抗DNA,損傷保護血管。懷孕後若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會使得尿酸升高,從而帶來意想不到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