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什麼最養生

關於春天的飲食民間有很多流傳,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下面是我「道聽途說」外加「旁徵博引」並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的「吃春」秘籍,獻給熱愛美食和養生的朋友們。

(1)春筍

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讚嘆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地方名菜春筍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不過,北方很難吃到新鮮的春筍,如果是弗爾瑪林里泡過的就算了吧。

(2)蜂蜜

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寒還暖,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立春養生——運動篇

運動:以「慢」運動為主

立春後,隨著氣溫回升,人們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但由於立春後天氣乍暖還寒,這時比較適合進行節奏和緩的運動,如春遊、放風箏、散步、慢跑、打太極以及並不劇烈的球類運動。

在漫步時,天津市民可以做做揉肺運動。由於立春後人體的毛孔逐漸打開,風邪夾寒最容易趁虛而入導致感冒、傷風,經常鍛煉肺經可以提升皮膚抵禦風寒的能力。

另外,肺經在我們手臂的內側,它經過肩窩開始向下延伸到大拇指,所以取它上下兩端的穴位來按摩就會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這兩個穴位比較好找,一個是在肩窩位置的中府,另一個是大拇指的少商穴,每天早晨起床用手半握拳各敲一百遍。

要注意的是,這一時節運動不宜劇烈,不宜大汗淋漓、氣喘吁吁,否則可能耗陽氣,對養生不利。而且由於立春後氣候仍然乾燥,運動時補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二十四節氣之立春養生篇

春季養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別是初春,天氣由寒轉暖,各種致病的細菌、病毒隨之生長繁殖。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現代醫學所說的流感、流腦、麻疹、猩紅熱、肺炎也多有發生和流行。為避免春季疾病的發生,在預防措施中,首先要消滅傳染源;二要常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保持空氣清新;三要加強鍛煉,提高機體的防禦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斷溫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由於人體腠理開始變得疏鬆,對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減弱,所以,初春時節特別是生活在北方地區的人不宜頓去棉服,年老體弱者換裝尤宜審慎,不可驟減。《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老老恆言》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春天在起居方面,人體氣血亦如自然界一樣,需舒展暢達,這就要求我們夜臥早起,免冠披髮,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克服倦懶思眠狀態,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精力充沛。

飲食調養方面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入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飲食調養要投其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髒之神所好也,即補也。苦者是本髒之神所惡也,即瀉也。」明確了這種關係,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肝養肝、疏肝力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如枸杞、鬱金、丹參、元胡等,食品選擇辛溫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

立春養生——飲食篇

春機盎然之時,人體各組織器官功能活躍,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供給機體活動和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春季氣候開始轉暖,風乾物燥,人體發散現象比較明顯。

立春習俗有哪些

立春這一日,我國民間的咬春的另一種食品就是蘿蔔。因為蘿蔔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斷,則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這一日從一大清早,就有人挑著擔子在胡同里吆喝:「蘿蔔賽梨……」那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買個蘿蔔給孩子咬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