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齒吞津保健法」是傳統中醫重要養生術之一。古人認為齒健則身健,身健則長壽。據文獻記載 ,一千四百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 ,年過八旬 ,齒緊完好 ,身體健壯 ,他的主要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 ,他認為「齒為筋骨之餘」 ,叩齒則會筋骨健壯 ,精神爽快。唐代名醫孫思邈主張「清晨叩齒三百下」。明朝有位長壽者叫冷謙 ,史載活了一百五十歲 ,他的長壽經驗就是 :「每晨睡醒時 ,叩齒三十六遍。」
古諺語曰:「晨起,叩齒三百響,齒堅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由成熟逐漸走向老化,其功能漸漸衰退,牙齒也不例外。對中老年人來說,牙齒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
在叩齒過程中,口腔唾液增多,我國傳統醫學認為唾液能滋養五臟六腑,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唾液中有許多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物質。養生學家把唾液稱之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樣,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李時珍認為唾液有促進消化吸收,灌溉五臟六腑,滋陰降火,生津補腎,潤澤肌膚毛髮,滑利關節孔竅等重要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如何叩齒才能讓牙齒堅固?
聽說經常叩齒對牙齒有好處,請問是這樣嗎?如果是,請問具體應該怎麼做?
經常叩齒,可促進口腔、整個牙體及周圍組織的健康,增強牙齒的抗病能力,使牙齒變得更加堅硬穩固、整齊潔白。
叩齒,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覆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法。它的具體做法可概括為:精神放鬆,口唇微閉,先叩臼牙,再叩門牙,輕重交替,節奏有致。終結時,再輔以「赤龍(舌頭)攪海,漱津勻吞」,效果更佳。
握固、叩齒、咽津、鳴天鼓 養生四寶固腎強體
中國古代養生術多源於道家,民間廣為傳承的握固、叩齒、咽津、鳴天鼓四法,被合稱為「道家養生四寶」,常做可強本固腎,延年益壽。
「握固」,是道家養生的常用手式,晉朝名士葛洪在《抱朴子》中即倡導「握固守一」。具體方法是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的根部,然後彎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握寶貝一般。古人認為握固有助於安魂定神、收藏精氣,可使氣血布散,辟邪防疾。
「叩齒」,是指將門齒相對,輕輕做上下有節律的叩擊。古代養生家把叩齒作為延年益壽的妙法,每天早晚各叩齒49次。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腎又主骨生髓,所以叩齒能夠激發和固護腎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強化生命功能。
「咽津」,是指用舌頭在口腔中反覆攪動多次後至津液滿口,再將之在口中反覆含漱,自覺津唾甘甜時,將津液徐徐咽下,可起到大補腎陰的功效。
「鳴天鼓」,可聰耳明目、補腎固腎。具體方法是:兩手掌心搓熱後,緊按兩耳外耳道,兩手的食指搭在中指上,向腦後枕骨輕輕叩擊60下,發出像敲鼓一樣的聲音。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刺激,達到調補腎元、保護聽力的功效,對頭暈、健忘、耳鳴等腎虛症狀均有一定的預防和康復作用。
叩齒運動什麼時候做好呢
叩齒是健身法中的長壽之術,它可使牙根膜內血管擴張,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能刺激牙周膜這層結締組織膜更好地履行它固定牙齒的職責。
叩齒運動是胖臉還是瘦臉
叩齒不可能會讓臉部容貌豐滿的,適當的叩齒只是對於牙周組織比較好,無論是現在文獻,還是中醫的典故都沒有說叩齒會胖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