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夏季後,室外的溫度就升到了每年最高點。人們也開始為了度夏而做出一系列的準備。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此後,炎暑來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
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夏季養生的記載:「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逆之則傷心。 」昨日,湖北省中醫院熊家平、鄧蘭瓊兩位知名教授根據臨床體驗,給出了立夏養生建議。
氣溫高,是「熱邪」;雨水足,成「濕邪」。立夏後,濕熱之邪聯合致病。這個時候的飲食仍應清淡。因為,肥甘厚膩生濕,辛辣生熱,內因外因同時作用,會加劇體質虛弱。專家表示,儘管夏季不是胃病的高發季節,但仍可以喝粥使胃氣調和;
中醫認為,春應養肝,夏應養心。陰虛火旺的人,在入夏之際,更容易心氣紊亂、脾氣暴躁。因此,《黃帝內經》也說,夏季應「使志無怒」;
行動上,初入夏季時溫差較大,早晚防濕冷,中午防暑氣。熊家平教授指出,居住在一樓、二樓的居民,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以祛除濕氣。
專家還表示,具有滋陰效果的沙參、麥冬、山藥、枸杞和百合,以及綠茶、金銀花茶等,市民可適量食(飲)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針灸斷紅穴可防止子宮出血
「功血」中醫稱崩漏,認為系由沖任不固所致。其中婦女經血非時而下,量多勢如山崩,稱為血崩或崩中;出血量少,但持續而淋漓不斷,有如雨後屋漏,稱為漏後。崩與漏可互相轉化,不易截然分開,故常合稱崩漏。
功血,臨床表現為不規則的子宮出血,月經周期紊亂,出血時間延長,經血量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根據排卵與否,通常將功血分為無排卵型及排卵型兩大類,前者最為多見,約占80%~90%,主要發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後者多見於生育期婦女。病程長者可伴有貧血症狀,必須全面體檢,排除全身或器質性疾病。婦科檢查一般無特殊發現,有時子宮略有增大,或可觸及脹大的卵巢。
治子宮出血,可採用針灸療法。
針灸斷紅穴,可有效緩解子宮出血症狀。
中醫對功血的治療,可採用針灸斷紅穴。斷紅穴為近年發現的經驗效穴,臨床治療操作簡單、安全便用、療效滿意、易於推廣。
斷紅穴定位:該穴位於手背第二、三掌骨間,即八邪中的上都穴。
針刺方法:局部常規消毒後,用毫針快速沿掌骨水平方向刺入1.5~2寸,使針感上行至肩,留針20分針。配合艾灸15分鐘。
機理:斷紅穴,針之可使經氣相通,針感上行至肩,使經氣通暢而升提之。灸之能補氣固脫,順經氣而能固,經氣固則血止,故治療功血,常獲滿意的止血效果。
來自民間的15種點穴急救法
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突發症狀,而點穴急救法則可以幫助大家緩解症狀或者急救生命。下面介紹15種來自民間的點穴急救法。
來自民間的15種點穴急救法
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顏面蒼白,四肢軟癱。
1、點穴手法
(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內外關:用姆指、食指對揉內、外關穴,並用力於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澤穴。
(4)擦手足心:術者用掌側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以皮膚熱為度。
(5)按百會:用指點按百會穴,可長按1~3分鐘。
2、急救選用穴:少商、少澤、大椎、足三里、隱白、三陰交、至陰。
二、足轉筋:因風寒入侵或腎虧筋萎。症見抽筋、筋僵、筋硬、疼痛難忍、不能屈伸。
1、點穴手法
(1)擦足心:術者先將手掌擦熱,然後擦揉患者足心,以膚熱為度。
(2)點按承筋、委中、陽陵泉:用手指按柔揉動三穴。
(3)拍打阿是穴:用手指並聯拍打疼痛處。
(4)推足陽經:用手指推行足陽經,從上往下推。
2、急救選用穴:環跳、足三里、湧泉然谷、絕骨承山。
三、中暑:因外界高熱,人體內臟陰氣虛脫而造成中暑。症見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身軟無力,嚴重者昏迷不醒。
1、點穴手法
(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堆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處,以膚熱燙為度。
(3)拍心窩:用手動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窩處。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動手心、足心、背心處,以膚熱潤為度。
(5)捏腳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腳趾,進行有節奏的握捏。
(6)按太陽:用兩姆指按太陽穴。
(7)拿眉輪:用姆、食指對拿眼匡眉輪。
2、急救選用穴:人中、印堂、百會、風池、承漿、合谷足三里、湧泉、丹田、中皖、內關、外關、肩井、少商。
四、中毒:因誤吃各種有毒藥物或食物中毒。症見四肢無力,噁心嘔吐;神色大變、睕腹疼痛。
1、點穴手法
(1)探喉頭:術者迅速用手指伸進患者口中,輕微地撥動喉頭催吐。
(2)推任脈:從臍中推向膻中,反覆多次,使患者有嘔吐感。
(3)揉中睕:中指點揉中睕穴。
(4)掐委中:用指深陷委中穴。
(5)拍大椎:用白水沾於手上拍打大椎穴。
2、急救選用穴:人中、承漿、合谷、勞宮、足三里、湧泉、行間、天樞、臍中四邊。
五、中風:中風多因邪中臟腑或邪中經絡所致。其症見突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點穴手法
(1)頂風池、風府:用手指向上頂風池和風府穴。
(2)案按內、外關:用拇、食指對按內關、外觀穴。
(3)彈撥膏盲:用手指深透膏盲穴,進?行左右彈撥。
(4)掐人中、地機、委中:用手指深陷人中、地機、委中三穴。
(5)揉腹部:用掌貼于于腹部,進行揉動。
(6)點足三里:用指點叩足三三理里穴。
(7)推陀脊:用手指推行佗脊薛各穴。
2、急救選用穴:十宣、少沖、血海、湧泉、勞宮、大陵、神門、三陽路、三陰教交、照海、河谷。
${FDPageBreak}
六、誤死:誤死都見於平日無病者,突然在坐、臥或行走時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過度,突然昏死。
1、點穴手法
(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驚動則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別點壓在人中、承漿穴上。兩穴分別通於督脈、仁脈。
(4)掐十宣或或氣端穴。
(5)揉丹田:用掌貼於丹田處,按順時針方向揉動丹田。
(6)振耳心:用手指伸於耳內微微振動,然後放鬆。
2、急救選用穴:合谷、內關、外關、少商、大陵、神門、龍頷、百會、啞門、印堂、太陽、地機、行間、至陰、湧泉、九竅。
七、痧症:因患者體虛,正氣不足,外界穢濁癘氣之邪承乘隙侵入機體,使氣血阻滯,氣機失常而發病。症見全身脹累,四肢無力,唇青面赤。
1、點穴手法
(1)拿肩胛:用手指深拿肩甲胛處筋,進行反覆拿提。
(2)推額面:用手指分別推額面,印堂至太陽處。
(3)揉五心:用手揉動手心、足心、背心處,以膚熱潤為度。
(4)掐少商、少澤:用手指深掐少商、少澤穴處。
(5)擦頸後:術者沾酒擦頸後窩,及風池、啞門、大椎等穴。
(6)拍肘、膝窩:術者沾酒或水拍打肘窩、膝窩,以近膚熱紅為度。
2、急救選用項:人中、陀脊、合谷、足三里、內關、三陰交、然谷、少沖、委中。
八、溺水:因水吸入體內,閉塞呼吸,使氣血停頓。症見人事不省,脈息全無。
1、點穴手法
(1)按壓胸背:患者俯臥,頭低足高。術者用手按壓胸背,,應有節奏地一按一松。
(2)吹鼻吸嘴:使患者平躺。術者將氣吹入鼻內,然後捏住。用口對著患者的口深深吸氣,須反覆多次。
(3)推手足三陰:從指(趾)端內側向身軀部推行。
(4)揉五心:用手擦揉手心、足心、背心,以膚熱為度。
(5)吹竅穴:用氣吹動耳竅。
(6)掐十宣:用手指深陷十宣穴。
2、急救選用穴:太陽、人中、地機、合谷、大陵、內關、外關、血海、氣海。
九、癲狂:癲狂是屬於神志失常的疾病,多因七情所傷,心神不能內守。臨床上分癲症、狂症兩類。
1、點穴手法
(1)彈卒癲:用手指彈男患者卒癲穴。不可多彈,因振心動神刺激強。
(2)掐人中、後根:術者用手指深陷人中穴和後根處。
(3)拿肩井:用手拿提肩井穴。
(4)揉神門、內關:用手指揉動神門、內關穴。
(5)按神闕、天樞:用手指重按神闕、天樞穴。
(6)叩腦後:用手掌捂耳,手指輕扣腦後。
(7)推督脈:用指從印堂推行至長強穴。反覆多次。
2、急救選用穴:風池、缺盆、人迎、鼻柱、期門、中渚、三陽路、曲池、湧泉、足三里、地機。
十、產後昏厥:婦女產後因失血過多,或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致使發生昏厥。症見臉色蒼白、昏迷不醒、四肢無力。
1、點穴手法
(1)掐人中、百會。用手指掐人中、百會穴。
(2)擦湧泉:用手指迅速擦揉湧泉穴。
(3)按內、外關、長強:用手指點按內關、外關、長強處。
(4)拍胸、背心:用手指沾白酒拍胸、背心處,以膚紅為度。
2、急救選用穴:印堂、承漿、行間、十宣、少沖、然谷、中沖。
${FDPageBreak}
十一、小兒驚厥:小兒屬驕陽之體,易受外邪。因外感風寒之邪入里,化熱生風,或因痰熱及驚恐而成。症見四肢抽搐、口禁、角躬反張、眼睛上吊。
1、點穴手法
(1)掐人中、少商、二扇門:手指深陷人中、少商、二扇門各穴。
(2)按百會:用手指揉按百會穴。
(3)逆運八卦:用手姆指逆推手內、外八卦,以掌心敷熱為度。
(4)揉印堂、頸後窩、小天心:用手指沾冷水揉動三處。
(5)推下六腑:用手從肘外側推至手小指端。
經絡保健:腰陽關穴常按治腰疼
中醫將人體的頸、胸、腰椎分為三關,分別為風寒關、氣血關、寒冷關。我們的腰陽關穴就在第四腰椎,正好處於寒冷關的中間地帶,而這裡又是陽氣通行的關隘。很多老人到了冬天經常感到後背發涼,很大一個原因就是這裡的經絡不通,陽氣無法上行。這時候,只要打通了腰陽關,陽氣順行而上,所有的問題自然就能迎刃而解。
中醫望診:鼻子反應的疾病徵兆
中醫指出,鼻子是「望診之王」,有「上診於鼻,下驗於腹」的說法,可見中醫望診中對鼻子的關注。鼻子及其四周的皮膚顏色最能反應身體的疾病徵兆,因為鼻子位於面部正中,根部主心肺,周圍候六腑,下部應生殖。那麼怎麼從鼻子看出疾病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