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水不當也會中毒 夏季如何正確補水

夏天炎熱,人體大量缺水,如果不及時補水,便會影響肌膚,重則還會威脅到身體健康。因此夏季補水非常重要。但補水也不盡然是喝水就可以,也要講究方法的。

喝水也會中毒,嚴重的甚至會致命?

這並非危言聳聽!此前一名美國婦女在參加一項喝水比賽後死亡,醫院給出的結論是水中毒。這結果令很多人吃驚,但是它就這麼發生在我們身邊。近期隨著天氣變熱,多地傳出喝水中毒的消息,中毒者主要集中在兩類人群,一是大量出汗後大量喝水者,二是為減肥節食以水充飢者。中醫專家表示,「水中毒」非常危險,會出現心慌、乏力、頭暈等症狀,嚴重的還會突然昏倒,而在極端情況下,還有可能致死。

那麼在炎熱的氣候環境下,如何正確補水呢?

補水妙招1:熱茶也宜夏天喝

冷飲只能驟然降低體表或局部溫度,不能持久解熱、解渴。而適當地飲用熱茶,對消暑解渴、清熱涼身更為有利。

原因:飲熱茶後能擴張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排汗暢快,大量汗液通過皮膚表面的毛孔滲出體外而揮發,帶走大量體熱,能降低體表溫度達2℃~3℃。此外,茶葉中的茶鹼有利尿的作用,排尿也能帶走一部分熱量。此外,茶水中還含有茶多酚、茶色素和胺基酸等,不但能刺激唾液分泌,而且能與唾液發生反應,滋潤口腔,產生清涼感覺。這都是冷飲所無法起到的作用。

補水妙招2:補水也可多選擇

夏天還需要多吃些利水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蓮子等。如果把西瓜皮、銀耳、百合一起煮,適量加入藕粉,便是一劑補水良方。

原因:研究發現,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超過70%,即便一天只吃500克果蔬,也能獲得300~400毫升水分。西瓜、冬瓜等果蔬有很好的潤燥、生津、補水之功效,不但能增加水的攝入,還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此外,有些淡水魚如鯉魚、草魚、甲魚和瓜果一樣,含有利尿成分,能促進腎臟中尿液的形成,以幫助人體的水分平衡。

補水妙招3:喝白開水更健康

水是構成人體的主要成分,各種液體占整個人體中的60%,所以正確地飲水,尤其是喝白開水對身體更適宜。

原因:中醫專家發現,水經沸騰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其中所含的氯減少了一半以上,所含的微量元素幾乎不變,各種理化性質都很接近人體細胞的生理鹽水。所以,新鮮的涼開水是最便宜的好水。此外,在高溫天氣出汗後,如果飲用含有糖分的飲料,進入人體後還需要消耗體內水分幫助代謝,會產生「越喝越渴」的感覺。

補水妙招4:多補不如巧補水

夏日補水並非多多益善。尤其是屬於水濕、痰濕體質的人和患有心臟病、腎臟和肝臟病變的人更不宜補水過多,不然反而影響健康。要善於自我判斷體內是否缺水,並根據氣溫條件合理補水。

原因:人體每天攝入的水量,包括食物中所含的水分和飲用的液體應該與排出的水量,包括出汗、從呼吸道呼出的水分以及隨大小便排出的水分基本相當,如果攝入水量過多,超出腎臟的排出能力,容易發生水中毒,出現水鹽代謝異常,如水腫等現象。

端午節吃粽子都有啥講究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碗左右,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腸、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吃楊梅牙齒酸怎麼辦

楊梅之所以受人喜歡,在於它口感酸甜,能和中消食,生津止渴,是夏季祛暑之良品,可以預防中暑,去痧,解除煩渴。所含的果酸既能開胃生津,消食解暑,又有阻止體內的糖向脂肪轉化的功能,有助於減肥。但是,由於楊梅季節比較多,在5月底到整個6月,人們會頻繁食用楊梅,有的甚至一天一人吃幾個人的量,這不僅不能很好吸收楊梅的營養,還會助人促熱上火,因為楊梅屬性溫類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