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緻癌純屬謠言 但這5種情況千萬別放味精

味精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調味品之一,但是有很多人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的產物,認為味精是有毒的。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聊一聊味精。

味精是什麼?

通俗的講,味精就是用小麥(玉米等糧食)澱粉經過微生物發酵,然後經過一系列的提取過程,最終產生的一種胺基酸,叫穀氨酸,並與鈉結合形成穀氨酸鈉。鮮味廣泛存在於食物當中,主要來自食物中的胺基酸、有機酸、穀氨酸等元素。尤其蛋白質多的食物中含量更多,比如魚湯、海鮮,而味精的成分就是穀氨酸鈉,跟食物中的穀氨酸一模一樣。

有人會跳出來說:味精是經過化學反應後,獲得的一種化學物質!現代食品工業中,味精是用微生物發酵糧食、澱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這樣的工藝和釀酒、制醋類似的。人們不害怕吃醋喝酒,怎麼就唯獨覺得味精有害呢?味精的原料是澱粉,它是標準的食物中獲取鮮味的過程。

味精會致癌是謠言!

味精中的穀氨酸鈉加熱到 120℃ 以上時,可能產生焦穀氨酸鈉。這也就是傳說中味精緻癌的「罪魁禍首」。只可惜,這純屬自尋煩惱。焦穀氨酸鈉並不致癌,只是沒有了鮮味。這也就是為什麼建議出鍋之前,再放味精的原因。儘管味精已經被證明是無害、無毒的,但是依舊不能放的太多,否則也會讓你很難受的,就像是鹽吃得太多一樣。

5種情況不宜防味精

1、溫度太高

味精溶解的最佳溫度是70℃-90℃;在150℃時,它會脫水,產生結晶;如果到了200℃以上,穀氨酸鈉會變為焦穀氨酸。焦穀氨酸沒有鮮味,所以做菜或湯要等臨出鍋時,再加入味精為最佳。

2、伴涼拌菜

因為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提鮮的作用。而涼菜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無味且掃興如果做涼菜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涼菜之中。

3、炒肉菜時

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除了肉類,其他帶鮮味的食物也沒必要加入味精,如雞蛋、蘑菇、茭白、海鮮等。

4、放醋

酸性條件下,味精的溶解度低,鮮味效果下降。所以糖醋里脊、醋熘白菜等酸味大的菜餚,都不能放味精。

5、甜味菜餚

甜味為主的菜裡面加味精,不但不能增鮮,反而會抑制甜鮮的本味,並產生一股異味。

冬季病症多 應該做好這5種病症的預防措施

冬季不光空氣寒冷,而且還有大風,雨雪,冰凍等惡劣天氣,這會讓人體的防禦能力還有抵抗力大大的降低,從而引來各種疾病產生。而在冬季,以下這五種疾病是很容易發生的,所以你更應該加強預防工作了。

排毒瘦身祛濕粥有哪些

燕麥本來熱量就比較低,搭配上蘋果可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減肥粥了,蘋果的卡路里是非常低的,同時蘋果和燕麥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我們腸胃蠕動,幫助消化,燕麥還能夠幫助我們排出身體多餘的水分,想要瘦身的朋友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