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常見6大原因 中醫針灸可治療口臭

口臭是指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症狀。口臭的形成大多是由身體毒素長期累積形成的,因此消除口臭需要從根本上對身體進行調理才可根除,切不可急於求成用一些對腸胃刺激較大的藥物。

口臭是怎麼產生的?

1、心理壓力過大,會影響神經系統工作和分泌唾液的習慣。人一般每天要分泌約1.5升唾液,而心理壓力過大時天然「漱口水」明顯不足,發乾的口腔會變得髒兮兮,於是異味很快產生。在亞洲家庭協會行政委員會委員、香港政府專聘情緒管理顧問凌康桐看來,經常憤怒的人很容易有口臭。

2、口腔疾病。「85%的口臭其實源自口腔本身的問題。」葉瑋說,患有齲齒、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的人,口腔內容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厭氧菌,其分解產生出硫化物,從而產生口臭。

3、長期便秘的人,會因體內產生的有害物質不能及時排出,而引起口臭以及腹脹、食慾減退、易怒等症狀。

4、服用使唾液分泌減少的藥物,如某些鎮靜藥、降血壓藥、阿托品類藥、利尿藥以及具有溫補作用的中藥等,易導致口臭。

5、節食減肥,或婦女在月經期間出現內分泌紊亂時,都會導致口臭。

6、口腔就像一個微型工廠,裡面生活著約50兆個細菌,它們呆在陰暗的角落「日夜工作」,啃噬著食物殘屑,製造出發酵腐敗的臭味,並隨著呼吸散發出來。這也是為什麼睡醒覺以後口臭比較重的原因。

中醫針灸治口臭:

選用善清各種內熱的勞宮穴為主,配太沖、內庭針刺治療口臭能夠受到滿意的療效。於一側手掌屈指握掌時,在掌心橫紋中,第三掌骨的橈側,中指指尖點到處取勞宮穴。在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太沖;足背第二、三趾間縫紋端取內庭。常規消毒後毫針直刺0.8寸,施以提插捻轉瀉法,留針20分鐘後搖大針眼緩慢起針並於針眼部擠出鮮血10餘滴,再常規碘酒消毒治療完畢。左右側隔日交替針刺,五次一療程。

注意施術後當天針刺處禁濕水及接觸不潔之物防止感染。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輸穴、滎穴;五行中屬火。滎主身熱,心開竅於舌,心包行使心令。針刺勞宮穴,再配以足厥陰肝經輸(土)、原穴太沖;足陽明胃經的滎穴內庭,共同起到清心、疏肝、和胃的作用,達到中醫學治病求源的效果。對於因牙齒疾病、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肺結核、糖尿病、癌症患者、接受化療者而引發的口臭有一定效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四式氣功可養腎 練氣功抓住「三調「

中醫認為,陽氣發源在腎,因為腎主管生殖功能,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腎又是貯藏營養精華的臟器。因此冬季養生應養腎。養腎之法不外乎中國傳統的療法之一:氣功。醫家氣功強調保健、延年,道家氣功講求性命雙修。中醫專著《黃帝內經》記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積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煉方法。

中醫氣功 養腎練氣四式

一、伸筋拔骨式:達摩祖師所傳的舒筋活血功夫

直立屈肘攥拳於腰,向右轉體屈膝,雙拳上護顏面,左足尖虛步點地,上體前傾上左步,左拳變掌,反掌向側後方下伸,上右步右掌隨之,繼上左步,左手向上變托掌,再上右步,右手隨軀幹還直亦變托掌,眼仰視雙掌縫間。

重心左移向左轉體屈膝,右掌再下穿伸向側後方,反向重複上體前傾上右步,右拳變掌,反掌向側後方下伸,上左步左掌隨之。

二、調氣式:達摩祖師「少林八式」中的第二式

掌握練氣、練力的要訣。可以調理氣血的循環,旺盛代謝作用。任何老弱病殘,均易練習,只要在氣功的訣上注意,便可收到效果。

先口閉,以鼻呼吸,垮肩下氣,意守小腹,呼吸聽其自然。要使動作隨呼吸而進退;手出時為吸,手回時為呼。

左右手掌里向成圓圈旋轉之。有如太極拳中的「攬雀尾」。右轉數十圈後,再推到左邊,亦是里向轉數十圈。

三、煉精化炁:強精健體、避免遺精早泄

寢前、早起、午睡之時,均可練習。蜷身,閉目,以左右食指塞耳孔,以不透氣為度,呼吸以鼻,口要閉,如此自然呼吸。有時,在由鼻呼氣時,覺氣達兩腳板,如此一二次,不是口口如此。以後,仍是自然呼吸。5-10分鐘即可覺很適應,覺精管、尿管有收縮感即可。

四、達摩內功

寢前及起床前,平臥,內衣扯開,靠肉。空咽兩口氣,右掌從上而下,向左胸成圓圈逆時揉四、五十下。再空咽兩口氣,左掌如之。再隨意揉胸腹部或再揉上部,不拘次數,適可而止,。但女性只可揉腹部。

練氣功離不開「三調」

第一步調心,就是首先應做到調整、控制意識思維活動。

其基本要求是排除私心雜念,做到「清心寡欲」,以達到入靜狀態。為了更好地練功,必須選擇清靜的環境、固定的時間和地點。練前排淨二便,再寬衣解帶,以防影響入靜。

第二步是調息,就是調整和控制呼吸,以幫助調心和意守入靜。

基本要求是呼吸要做到「細、靜、勻、長」,以逐步達到「無聲無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的境地。鍛煉時要順其自然,不可急於求成,以免出現偏差。

第三步是調身。即調整控制身軀,保持一定的姿勢,以幫助入靜。

長時間維持靜態姿勢,可以調整全身血液的分配。氣功調身一般包括坐、臥、站、跪、行5種情況,也就是5種練功姿勢,任何一種姿勢都要配合調心和調息。原則是「以自然為高,以舒適為法」,但初學者以坐姿為宜。

總之,練功的基本要求是「心要清,息要靜,身要松」,並靈活調整動靜、快慢、鬆緊等。三調之法,初練之人功夫淺,必然是「有意之調」,此時用意太過,反而耗神 ;練功純熟之後,功到自然成,就會過渡到「無意之調」的階段。概括起來就是「積極主動,持之以恆,舒適自然,循序漸進」,做到以上四點,定會成功。

夏季謹防兒童發燒 試試中國傳統的刮痧療法

夏季兒童容易發燒,家長決不可掉以輕心。由於天氣很熱,許多兒童常常是滿頭大汗,滿臉通紅,別以為都是暑熱造成的。只要孩子不想吃飯,懶得動彈,就要懷疑是否發燒,用體溫計測一測,一旦發燒就應引起注意,及時查找原因。

臨床表明,夏季兒童突然高燒應特別傳染病的發生,及時上醫院診斷。

最常見的傳染病有以下三種:

①流行性乙型腦炎。夏季最為兇險的傳染病之一,病原體是一種嗜神經性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吸血來傳播的,多為10歲以下兒童。

②急性中毒型菌痢。細菌性痢疾是夏季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病原體是痢疾桿菌,主要表現有發燒、腹痛腹瀉和解膿血便的症狀。在細菌性痢疾中有一種稱為中毒型菌痢,多見2-7歲的小兒。

③傷寒。是由傷寒沙門氏病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多因水源污染而引起局部流行。傷寒病主要表現有持續高熱、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還有肝脾腫大、皮膚出現玫瑰疹、腹脹腹瀉等表現。夏秋季如發燒持續1周以上的兒童應請醫生詳細檢查是否傷寒所致。

感冒發燒 試試中國傳統的刮痧療法

刮痧的原理

是根據中醫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運用手法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體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頸椎上下左右四處,喉骨兩旁,兩臂彎,兩腿彎,脊椎兩旁,前胸肋骨間,後背肋骨間,兩足內外踝後的足跟肌腱處,左右肋下肝脾區,以及兩肩胛崗上和崗下等處。背部刮痧取俯臥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後會出現青紫色出血點。

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很多,過去民間有用光滑的銅錢、銅勺柄、瓷湯匙等,這些工具,使用既不衛生,也不便於消毒,現多用有由水牛角製成的專門的刮痧板,形狀為長方形,邊緣鈍圓,醫藥商店有售。

刮痧的基本手法

先將準備刮痧的部位擦淨,用刮痧板的邊緣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確定部位進行刮痧。刮痧要順一個方向刮,不要來回刮,力量要均勻合適,不要忽輕忽重。如有痧症,連刮兩臂彎十幾下,即出現暗紫色的條條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處可刮 20下。如患有頭痛或喉痛,則取坐位;頭暈眼花或胸腹疼,則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處疼,則取俯臥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紹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輕鬆,可讓病人休息幾分鐘,在前胸、後背肋間、頸椎上下,或兩肩腫崗上崗下,再每處刮動十餘下,再飲糖姜水或白開水,病人會異常舒暢。

面黃肌瘦吃什麼好?常按3穴位助你活血排毒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的氣色並不好,甚至有可能看起來面黃肌瘦,這非常的影響我們的美貌。事實上,出現面黃肌瘦是有原因的,這種人群一定要在科學辨證的基礎之上進行合理的調養,身體才會越來越好。

決明子食用不當易致噁心腹瀉 注意搭配是關鍵

我們都知道決明子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乾燥成熟種子。它也叫草決明、羊明、羊角、馬蹄決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