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綠色治療,它在治療疾病的整個過程中,對人體以及周圍環境無任何不良影響,符合國際公認的減肥方案,具備「不腹瀉,不厭食,不乏力」的特點。因此,在眾多減肥療法中,針灸減肥受到了青睞。
那麼,有些人為什麼進行針灸減肥反而將體重「減」重了呢?這並不奇怪。因為減肥不等於減體重,而是減脂肪。也就是說,減肥與減重的概念不相同。有些人針灸減肥後體重並無明顯改變甚至有所增加,但脂肪指數降低,腰、臀、大腿、手、上臂等處脂肪減少,這可能是由於配合針灸,人體的代謝紊亂糾正後體脂減少而肌肉增加所致,所以體重改變不明顯甚至增加,但從機體本身來說則更趨健康了。你的體重雖然有所增加,可「肥胖」現象明顯地好轉,這也是針灸減肥的「功績」。
為什麼有的人針灸減肥有效,有的卻無效呢?我們知道,正常成年人超過標準體重越多,說明脂肪細胞中的水分含量也就越多,針灸減肥的效果也就越明顯。有的人本身超重不嚴重,因此減肥的效果也就不那麼顯而易見。其次,減肥效果還與是否全身減肥有關,一些局部減肥(如腹部減肥),效果明顯但減重並不明顯。
減肥效果還與脂肪的特點有關,軟脂肪減得快而明顯,硬脂肪則見效不快。況且,針灸減肥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任何減肥方法都須逐步調整。由於每個人對針灸的反應不盡相同,一般需要堅持3個月以上的密集和強度治療,特別肥胖的人則需半年至1年,即針灸減肥是一個慢慢調整機體的過程,當療程停止後,體重基本上能保持1~3年的正常水平。可見,針灸減肥有效者以單純性肥胖為主,其中以獲得性肥胖(攝入大於消耗)者效果佳。
另外,針灸減肥療效不僅靠醫生良好的技術,肥胖者的主觀意願,意志、飲食、運動等也很重要。否則,醫生的技術再好,減肥者不予很好地配合,仍然堅持不良的生活方式,大吃大喝,懶惰不動,其減肥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美容院、減肥中心一紮就扎三四十針(為了多收費)。減肥者也有的認為針扎越多效果越明顯,其實這是個認識誤區。針灸是需要專業知識的,它有章有法,注重選穴,因人而異,辨證施治。若盲目跟風進行針灸減肥,有百害無一利。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氣功療法中的「六字真言」
1.預備式:整套功法都以預備式為基礎,每個字動作之前先做好預備式。即:松、靜、自然。松是肌肉關節放鬆,但松而不懈。靜是排除雜念,情緒安定。自然,是呼吸、動作純任自然,不憋氣,不用力呼吸,動作輕鬆舒適自然大方。姿態端正,兩足平站開立與肩同寬,兩膝放鬆似屈非屈,松腰塌胯,含胸拔背虛腋,沉肩膀墜時,目平視而反觀,屏息體會脈搏之跳動,待呼吸微微綿綿如安睡狀態再開始練功。當放鬆之時,心中默念,頭腦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心空,腹松、腰脊都松馳,臀部松,兩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兩臂十指都放鬆輕微擺動,鬆弛如肉之欲墜。
2.呼吸法:本功法一律採用順腹式呼吸,就吸氣時引天空之清氣,進入肺中,胸部擴張壓迫橫膈膜下降,則小腹自然隆起。本功法先吐後納。以念字為吐,呼氣盡。呼氣時,開口讀字用提肛收腹縮腎之力壓出各臟腑之濁氣。初練時,為了調整口型,可發出大聲音,待把口型練熟能調動內氣時,則呼氣讀字訣,吐氣如微風習習不使耳聞,這一點很重要。待該經絡中之濁氣全部吐盡,則兩唇輕閉,舌抵上齶,用鼻吸入清新之空氣開始吸氣的過程,橫膈膜隨吸氣之勢向下擴張,小腹隆起,吸氣純任自然。吸氣盡可用一個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做第二次呼氣讀字,每個字連做六次後,做一次調息。
練六字決,吐氣時任其自然,足踵不著意,只用吐濁納清調整氣機,通任督二脈,也叫吐納法。
${FDPageBreak}
3.各讀字、口型的練法
(1)噓字功
發音:噓XU陰平,音「需」讀「希迂」。
口型: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伸,舌的兩邊向中間微微捲起。
動作:兩手疊於小腹上,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女子則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內外勞宮相對,以魚際穴壓在肚臍上,勞宮穴對下丹田,兩眼盡力睜大,並內視肝區,開始呼氣讀「噓字」,呼氣盡,再自然吸氣,可做一個短呼吸稍事休息,再呼氣並讀「噓」字。共呼六次為一遍。
調息:做完一遍後進行一次調息,其動作是:兩臂從兩側前方自然提起,手背朝上,肩松肩自然下垂,肘、腕兩關節放鬆,而自然彎曲,兩手高不過肩,然後臂外旋翻掌使手心朝上,兩臂向前劃孤,合攏,指尖相對,應以不接觸為度,手心向下徐徐向膻中穴、下丹田順氣。
意念:以意領氣,肝經之脈氣自足大趾外側指甲角之大敦穴,沿足背上行,過太沖,入中都,穿膝關,走大腿內側至急脈穴進入陰毛中,繞過陰器,至小腹與胃經平行,上至章門、期門、會於本經肝臟,聯絡膽經,上行穿過橫膈膜,散布於胸肋間,沿喉嚨之後側經過上頜骨的上竅,聯繫於眼球與腦相聯絡的絡脈,復向上行,出額部與督脈會於泥丸宮之內;另一支從眼球入腦的絡脈,分出向下,入頰部內側,環繞口唇之間,另一支從肝臟穿過,膈膜上注於肺,經中府、雲門、天府、尺澤、孔最、列缺到拇指內側少商穴,即和手太陰肺經相連。
適應症:噓字功治肝病。
${FDPageBreak}
(2)呵字功
發音:呵ke陰平,音「科」讀「科鵝」。
口型:口半張,舌抵下齶,腮用力,舌邊觸到整個下齶。
動作:兩臂從兩側以手背朝上自然抬起,肩松而自然下垂,腕肘兩關節放鬆自然彎屈,兩手高不過肩,然後翻掌使手心朝上,兩臂向面前劃弧合攏,指尖相對,以不接觸為度,手心朝下,徐徐向膻中穴、上丹田順氣。兩手下落的同時,開始呼氣並讀「呵」字,呼氣盡再吸氣,稍休息,再橫隔膜下降,小腹自然隆起,做第二次動作。共呼六次為一遍。
意念:以意領氣由脾經之井穴,隱白穴上升,經商丘、三陰交、陰陵泉、經大腿內側上行入腹瀉沖脈並行轉注心經,過橫膈膜聯絡小腸。另一支從心系上挾食道連目系,其直行的脈復從心系上行至肺部橫出腋下,沿著兩臂內側後緣,行於肺與心包經之後方,經少海穴,沿著臂內側直達手掌後銳骨頭上,進入掌內側後緣直達小指端少沖穴。
適應症:呵字功治心病。
${FDPageBreak}
(3)呼字功
發音:呼HU陰平,音「呼」,讀「喝烏」。
口型:撮口為管狀,舌放平用力前伸,微向上卷。右手繼續上提至膻中穴,兩手內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繼續翻轉,外向上托起,同時左手下按;右手上找左手下按之時,開始呼氣並讀「呼」字,右手托至額前上方,左手下按至左胯旁,呼氣盡。隨即右手外旋使手心朝面部,從面前徐徐落下;同時左手外旋使手心朝身體一側,沿腹胸上舉,兩手在胸前重疊,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內外勞宮穴相對,然後左手上托,右手下接,做第二次呼氣並讀「呼」字,共做六次呼氣為一遍。
意念:以意領氣,脾經之脈起於大趾尖端甲側隱白穴,沿大趾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大都,公孫、三陰交上至小腿肚內側,沿脛骨的後方,穿過足厥陰肝經之前,走股內側前緣直達腹內入於脾臟,絡胃腑,達大橫、食竇、周榮、抵於肋間大包穴。
適應症:呼字功治脾病。
${FDPageBreak}
(4)呬字功
發音:呬,si入聲,音「四」,讀四。
口型:兩唇微向後收,上下齒相合而不接觸,舌尖插上下齒之縫隙,微出,讓氣從口兩側邊角呼出。
動作:兩臂循肺經之道路,兩手心朝上,由腹前上提成托球狀至肚臍上,到膻中處兩手掌翻轉,手心向外向前,同時向左右展臂推掌如鳥之張翼。展臂推掌的同時開始呼氣並讀「四」字,呼氣盡,兩臂隨吸氣之勢從兩側自然下落,稍休息,然後再提起,按上述要領做第二次,呼氣讀字。共做六次為一遍。
意念:以意領氣,使肝經之脈氣從大敦穴上行(參閱噓字的意念一段)至胸,會肺經沿中焦,絡大腸,再上一行過胃,入肺臟,出中府、雲門,入腋下,行於上臂內側,下肘中,沿上臂內側,入寸口,走太淵穴、魚際穴出拇指尖端指甲內側之少商穴,另一支從腕後列缺走入食指尖端大腸經的商陽穴。隨吸氣之勢引天陽下至二趾尖端之厲兌穴。
適應症:呬字功治肺病。
${FDPageBreak}
(5)吹字功
發音:吹chui(吹)陰平,音「炊」讀「蚩威」。
口型:口微張,兩咀角稍在向後咧勁,舌微向上翹,微上後收。稍有前挺之勁。
動作:隨吸氣之勢兩臂從自然之勢,由腎俞上提,經腎經之俞府,指尖朝下,兩手提至胸前,隨即向上向前劃圓弧,撐圓,兩手指尖相對,在胸前成抱球狀。當呼氣時並讀「吹」字,同時屈膝下蹲,抱球下落,身體盡力保持正直,膝關節垂直不超過足尖,提肛縮腎,小腹盡力後收,臂部上提。高矮式之要求,根據個人之體質不要勉強,所謂順其自然,率性為本,不強人以所難。年輕筋柔者能抱膝,年老體弱、筋肌僵硬者,抱至小腹呼氣盡,即可隨吸氣之勢而起立。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徐徐而起立,吸氣盡,身體立直如預備式,稍休息,再按上述要領
炒鹽加中藥 熨敷解痛經
具體方法:取粗鹽粒500克左右(可選用粗海鹽),加入紅花15~30克、莪朮15~30克,放入鐵鍋內干炒約10分鐘,待海鹽發黃髮熱後,把中藥鹽鏟起,放入厚一點的棉布做成的口袋裡,紮緊袋口。把布袋放置在患者腹部正中的神厥穴及腹部兩邊的子宮穴,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溫經散寒的功效。
炒鹽的溫熱刺激能夠使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可提高局部新陳代謝,有消炎止痛、緩解疼痛的效果;紅花、莪朮活血化瘀的功效較強,對於經血中經常出現血塊的、證屬寒凝胞宮的痛經患者效果更好。中藥炒鹽熨敷療法可在患者月經來臨前一周開始施行,每次熨敷30分鐘左右,每日2~3次。中藥鹽可反覆炒或用微波爐加熱,但還是以鐵鍋干炒為最好。重複使用炒鹽加熱時,如果其中的中藥氣味已明顯減少或者消失,應重新加入藥物;粗鹽使用多次後,如顆粒變細則不宜再使用。
在熨敷時,若局部出現紅、癢、皮疹等現象應立即停用;如果痛經症狀較重或經上述治療無改善時,應到醫院治療。
中醫的有趣別名
西方醫學沒有流入我國以前,中醫基本不叫中醫這個名字,而是有獨特且內涵豐富的稱謂。
中藥中的五味:辛、甘、酸、苦、咸
藥物中的辛、甘、酸、苦、咸五種不同之滋味,不同的藥味,具有不同的治療作用。此外,尚有淡、澀二味,習慣上淡附於甘,酸與澀功效相似,不另立淡澀,仍以五味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