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瘙癢就等於洗得不夠嗎?

  皮膚科專家指出,頭皮屑是由皮脂、馬拉瑟菌和個體易感性這三大因素共同決定的。而多數人的頭皮健康問題,通過遵循科學的養護方案就能解決。

  短髮更容易顯得油膩

  健康的頭皮下聚集了眾多的皮脂腺、汗腺和數以萬計的毛囊。毛囊的數量和密度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每個人的頭上約有10萬~15萬個毛囊,而每個毛囊在人的一生中大約能長出20根頭髮,在此之後這個毛囊就完成自己的「光榮使命」。因此,成年後頭皮毛囊的數目不會增加,反而會逐漸減少,通常嬰兒時期每平方厘米頭皮有1100個毛囊,這個數字在25歲時下降到600個,到了50歲時,則只剩下250個。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頭髮變得不如以前濃密,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正常現象。

  而在毛囊的上部,有與之相接的皮脂腺。皮脂從毛囊開始順著頭髮向上擴散,滋潤著頭皮和頭髮,就像是天然屏障一樣起到保護作用,但皮脂並不被頭髮所吸收。皮脂腺能產生多少皮脂,主要由人的遺傳基因決定,但總的來說,皮脂的分泌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逐漸減少。專家指出,皮脂腺產生皮脂多少與髮型無關。非常短的頭髮,表面只需要少量皮脂就能布滿,因而短頭髮容易顯得更為油膩。一般來說,青少年時期雄激素水平較高,皮脂腺產生的皮脂大量增多,所以青少年會有油性頭皮傾向。

 

${FDPageBreak}

  頭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病因相同

  不少有頭屑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驗:頭髮一油就容易出頭屑。其實,除了頭皮出油這一可以感受到的因素以外,頭屑還與另一個肉眼無法看見的因素――馬拉瑟菌密切相關。

  馬拉瑟菌是一種常見的真菌群,在頭皮上以頭皮分泌的皮脂為養料。而頭屑是由頭皮角質層細胞組成,正常情況下,馬拉瑟菌和人類相安無事,頭皮角質化的表皮細胞是個別脫落的,這一過程需要大約28天的時間,但是一旦馬拉瑟菌出現繁殖異常,數量超過正常水平,就會造成表皮代謝加速,這一過程被壓縮到了7~21天。表皮細胞會成群大片脫落,這就是我們見到的頭屑。同時,馬拉瑟菌會破壞頭皮角質細胞和細胞間脂質層的緊密結構,使頭皮容易瘙癢、敏感。

  除了頭皮屑以外,馬拉瑟菌還會引起更為嚴重的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它的症狀比一般頭屑更嚴重,頭皮會更紅腫,頭皮屑也會更大更多,有明顯的刺激性症狀。但實際上它的病因和頭屑相同,都是與馬拉瑟菌有關。」許慶芳說。

  另外,頭屑的多少還和個體易感性有關,對脂肪酸有先天性炎症反應傾向,如接觸到脂肪酸易紅腫、發癢的人,更容易遭受頭皮屑和脂溢性皮炎的困擾。

 

${FDPageBreak}

  多數頭皮問題科學養護就能解決

  根據今年2月召開的第二屆全國頭部皮膚健康峰會公布的調查數據,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存在頭皮健康問題,其中油膩、頭癢、頭屑最為常見。農村人口洗髮頻率比城市人口低,可是兩者頭皮屑的發生率相差卻不大。中國人的頭皮問題主要是不了解頭皮健康養護知識以及不良的衛生習慣造成的,多數人的頭皮健康問題,通過遵循科學的養護方案就能解決。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幾道關於頭皮健康的判斷題,來了解什麼才是科學的頭皮養護方案。

  頭皮是全身最薄的皮膚?

  分析:錯。腳底皮膚是全身最厚的皮膚。頭皮厚度僅為腳底皮膚的1/50,是全身第二薄的皮膚,僅次於眼周皮膚。因此和眼周皮膚一樣,頭皮需要得到比臉部皮膚更為悉心的護理。

  頭皮出油多是洗髮太頻繁?

  分析:錯。皮脂腺能產生多少皮脂主要由遺傳基因決定,並隨體內雄激素水平而變化,具體表現為年齡增大而出油減少。此外,良好的休息和飲食習慣也有助於減輕油膩狀況。

  頭皮瘙癢只是因為洗得不夠?

  分析:錯。過低的洗髮頻率會使污垢、微生物在頭皮上大量聚集,自然會引發多種頭皮問題。但在正常洗髮頻率下仍可能發生頭皮瘙癢,此時這就是由真菌引起的刺激反應,而非清潔不夠,應考慮使用去屑洗髮水。若出現季節性的瘙癢,也可能是個體易感性問題,應注意緩解焦慮,保持心情放鬆。

  洗頭時用指甲抓撓?

  分析:錯。指甲抓撓會引起頭皮損傷,進而引發感染,使頭皮問題愈演愈烈,還可能因拉扯而使頭髮脫落。在使用去屑洗髮產品時,正確洗髮方法是:先在掌心揉出豐富的洗髮水泡沫,再用指肚適度按摩頭皮,以達到充分的清潔和去屑的效果。

  去屑護髮素不必塗在頭皮上?

  分析:錯。無去屑功能的護髮素,對於頭皮沒有任何作用,所以不必刻意塗在頭皮上。但有去屑功能護髮素,必須接觸到頭皮才能發揮去屑功效,因此應該塗在頭皮上。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蕨菜養生奇效:提神解膩清熱活血

  蕨菜吃起來清脆細嫩,滑潤無筋,味道馨香。家常可熗、炒、打滷下麵條、做成包子餡等,吃法極多。烹飪界對蕨菜更是珍愛。因其顏色翠綠,造型美觀,能做出 多種色香味形俱佳的涼熱菜,既富有濃厚的山村風味,又清香四溢,使人望而垂涎。如經名廚之手,也可做出不少美味佳餚,如商芝肉、炒肉蕨菜、木樨蕨菜、海米蕨菜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珍饌。日本的「雞素燒」更是知名的蕨菜佳蔬。

  蕨菜營養豐富,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因此,人們稱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

  中醫學認為,蕨味甘,性寒,有清熱、利濕消腫、安神、活血、止痛之效,可於用治療發熱、痢疾、黃疸、白帶增多等,也可作為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的食療品。

  治腸風熱毒 用蕨菜花焙為末,每次服6克,米湯送服。

  治泄瀉 蕨菜根30克,水煎,去渣,分二次早晚服。也可用蕨菜根研粉,先用冷開水調勻,加紅糖,開水沖服。

  治發熱不退 蕨菜根30克,水煎服。

  治脫肛 蕨菜全草5克,煎湯服。

可樂與精子的迷思

  

  2010年上半年,網絡上又突然爆出一條科技新聞稱: 「丹麥大學研究顯示可樂殺精,日飲一公升,精子少三成。」這是怎麼回事?在這項研究里,可樂是否是引起精子減少的罪魁禍首呢?我們來按照循序漸進的方式分析一番吧。

  這個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這個研究的組織者蒂娜·延森(Tina Kold Jensen)醫生認為,在當今時代,成人與青少年飲用的含咖啡因飲品急劇增多。對女性而言,有研究提示咖啡因的攝入增多可能增加孕婦自發性流產風險,可能降低受孕率等(尚存爭議)。那咖啡因對男性的生殖能力會有什麼影響呢?

  延森醫生在檢索文獻後發現,以往這方面研究的結論莫衷一是,有的說,咖啡因攝入增多會影響精子質量,有的則認為毫無影響。更何況,這些研究的研究對象並不具有代表性,大多是不育男性群體或者將進行絕育術的男同胞。因此,她想做一項關於咖啡因攝入與男性精子質量到底有何關係的研究。為了讓研究具有代表性,她必須獲取最具代表性的一群男人的資料。

  這個研究是怎麼進行的?

  在丹麥,所有18歲以上的成年男性,無論出身如何,若無慢性疾病,均需參加體檢,以確定是否符合參軍服役標準。有些青年因學業等原因可推延體檢時間,但在學業完成後,仍需接受體檢,參軍服役。換句話說,丹麥的徵募入伍標準是延森醫生能完成這項龐大研究的前提,她能方便地獲得一大群最具代表性的年輕人的數據。

  為了說服參加體檢的年輕人參與這項研究,延森醫生是這樣做的——在2001至2006年間,每逢參軍體檢之時,她便出現在體檢現場,當場宣傳並招募志願者:只要填寫一份調查問卷、貢獻一份精液,並被抽一次血樣,他們就能獲得約100美元的酬勞。射出一份精液,讓別人去做研究,確實有點羞赧。(招募現場很有意思,延森在研究中提到,與拒絕參與研究的年輕人相比,參與者的受教育程度更高。)這樣一共招募到2554名志願者,參與率為31%。換句話說,10個被搭訕的人中只有3個願意參與進來——做調查真是不容易!

  延森的團隊自1996年起就對精子質量研究十分在行。在精子研究實驗室中,延森讓年輕人單處一室,通過手淫的方式提交一份精液。而調查問卷的內容中,最主要的信息便是咖啡因的攝入來源與含量。相關問題主要集中於「既往一周喝過何種飲料?」選項內容包括紅酒、啤酒、白酒、可樂與其他軟飲料。此外,每天喝幾杯咖啡、茶,每周吃多少乳酪、黃油、巧克力、蔬果、雞肉、羊肉、牛肉、漢堡等亦被記錄下來。

  這個研究獲得了哪些結果?

  年輕人都從哪裡獲得咖啡因呢?結果顯示,半數以上的咖啡因來自咖啡飲用,僅有20%來源於可樂。一杯咖啡里,通常含有117毫克咖啡因,而一瓶500毫升的可樂中則只有70毫克。

  有70名小伙子壓根兒不飲用咖啡,他們的精子質量很好。但是,適度攝入咖啡因(低於800毫克)的年輕人,精子質量並無明顯降低。而對每天攝入咖啡因超過800毫克(平均七杯)的年輕人,一些有意思的結果出現啦!

  這些狂飲咖啡因的人,飲食習慣不夠健康,他們更喜歡吃漢堡與乳酪,更嗜飲白酒,更經常吸菸,身體質量指數不是過高就是偏低。此外,他們的社會層次偏低,體檢報告中顯示的或自行匯報的生殖器官問題更多。與其他適量攝入咖啡因的年輕人相比,他們18年前尚在母親子宮時,受到的被動吸菸的影響也更多。

  經過重重分析比較後,延森醫生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結果,那就是可樂的飲用量與精子質量的顯著降低具有相關性。原來,2554名年輕人里有93名每周的可樂飲用量超過14瓶,平均每天超過1升。結果顯示,他們的精子質量降低了,表現為精子總數下降30%。好在,精子總數雖然降低了,但依然處於世界衛生組織所制訂的正常精子數量範圍之內。這些狂飲可樂的人不喜歡喝牛奶,不喜歡吃蔬果、魚肉,而更喜歡牛肉。與其他志願者相比,他們自報的生殖器官疾患(問題)更多,在母親子宮時可能就享受過二手菸。

  作者是如何看待這項研究的?

  延森醫生在文章的第一段簡明地概括了研究的主要結果:

  每天攝入咖啡因不超過800毫克,每周消耗500毫升裝可樂不超過14瓶,與精子質量下降無關。但我們也觀察到,日均消耗可樂超過1升,與精子質量下降相關。大量飲用可樂的年輕人精子質量降低,若要找原因的話,也不得不歸因於可樂含有的其他成分,而不是咖啡因。此外,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可能是相關因素。

  這簡單的一段話可以有很多種解讀。一般人最直接的反應是: 天哪!可樂能殺死精子,可樂會降低精子質量。可若從另一種角度來看,由上述結果卻得出如下結論。

  咖啡因並不影響精子質量。每日飲用咖啡(咖啡因含量低於800毫克)、可樂(每天兩瓶500毫升裝)壓根兒不影響精子的數量、活力與形態。換句話說,只要仔細想想每天的飲用習慣,你真的至少喝了兩瓶可樂,或者7杯咖啡嗎?若不是的話,那就無需為「咖啡、可樂殺精」的種種傳言過分擔憂了。

  對那些少數極愛喝可樂的人呢?延森醫生顯得謹慎了一些。她寫道: 「對極少數(3%)『巨』量飲用可樂或咖啡因的年輕人而言,他們的一些精子質量檢測數值比較低。我們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 可樂飲用量在超過一定量後,會對精子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此外,這些年輕人不健康的膳食習慣,或許也能解釋這一結果。由於丹麥青少年的可樂消耗量巨大,若有後續研究證實我們的研究發現,相關公眾健康部門就應當重視。」

  你會發現,作者並沒有說大量飲用可樂是引起精子質量下降的原因。換句話說,在這個流行病學調查里,大量飲用可樂與精子質量降低相關,但不能由此推導出:大量飲用可樂可使精子質量下降。簡單點說,延森醫生所發現的結論是一種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無法證明大量飲用可樂將使精子質量降低。

  事實上,若根據延森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牛奶飲用量下降、日平均攝入蔬果次數少於1次、每周食用漢堡至少2~3次、胚胎期曾暴露於吸菸環境,都與精子質量的降低呈相關性。因此也不能確定大量飲用可樂是否是引起精子質量下降的唯一原因。

  換句話說,很多流行病學調查所得到的結果,大多具備相關關係,卻不能得出因果關係。

  在統計學中有一個拗口又重要的概念,就是「相關關係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Correlation does not imply causation)。有關這一方面的例證,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公雞打鳴與太陽升起總是同時發生,但這並不表示把全世界所有的公雞都殺光後太陽就升不起來了」。

  松鼠雲無心曾對「相關關係並不意味著因果關係」,進行了精彩的解釋:

  在科學方法上,這種研究叫做「流行病學調查」,是為了發現某些現象之間具有相互關聯,而不能證明一件事情是另一件事情的原因。實際上,我們可以用同樣的「研究」方式得出許多荒唐的結論:如果調查哈佛大學中途退學的學生和完成學業的學生後來的平均收入,會發現中途退學者的平均收入可能比完成學業者要高,於是得出結論「從哈佛大學退學有助於在後來獲得更高收入」;或者,在中國的大學校園裡,高消費的學生群體畢業時找到好工作的比例更高,從而鼓勵大學生們「為了畢業好找工作,在大學期間要提高消費水平」……

  這兩個例子的結論很荒唐,但是它的調查和數據可能是真實的。中途退學不是後來收入高的原因,而是中途退學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因為有了更好的機會而成為巨富,典型的如比爾·蓋茨;同樣,大學期間高消費也不是畢業容易找工作的原因,而是高消費的大學生往往有更好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

  對延森醫生的研究而言,那些精子質量明顯下降的年輕人不只是可樂喝得更多,他們的飲食習慣也不夠健康。換句話說,之所以喝更多的可樂,或許只是不良飲食習慣的一個方面。延森發現的現象,正是精子質量明顯下降與大量飲用可樂是相關的,是一個伴隨現象,而不能直接證明大量飲用可樂引起了精子質量的下降。

  此外,這些巨量飲用可樂者的精子總數儘管下降了30%,可依然處於WHO所制訂的正常精子總數範圍內。確鑿無疑的一點是,精子數量的降低可能使受孕難度加大。不過,就延森醫生的這篇研究而言,我們並不確定這些精子總數下降30%的男士的不育風險是否就會加大。

  在路透社的一次採訪中,延森醫生也補充道: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這些大量飲用可樂的人在其他很多方面也迥於他人」。巴西南卡希亞斯大學的法比奧·帕斯卡魯圖醫生在就這一問題接受採訪時則說: 「(精子質量下降)究竟是歸咎於可樂,還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抑或兩者都有,目前尚難確定。」他認為,精子質量下降最主要的因素或許並不是各種飲料或酒水,「我猜測是生活方式。」

5款適合寒冬的健康早餐

我們都知道,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所謂「早餐如進補」,早餐的營養直接決定了一日的飲食質量,不吃早餐,或者是早餐質量太低,都會降低上午的工作質量,很容易感覺疲勞,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是混混欲睡。

國外男性壯陽秘法大盤點:蜂蜜、海藻都助性

美國科學家發現,如果體內的核酸充足,就能有效地增加身體的各項機能,可以間接地提高性功能,並延緩性衰老。含核酸較多的食物有豆類以及各種豆製品,其次是海產品,如海魚、貝類、蝦等。肉類中以各種動物肝臟及瘦肉的含量較高,蔬菜中以綠色蔬菜含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