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奶越濃越好
有人認為,牛奶越濃,身體得到的營養就越多,這是不科學的。
所謂過濃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濃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標準。也有人惟恐新鮮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而如果是嬰幼兒常吃過濃牛奶,會引起腹瀉、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還會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腸炎。這是因為嬰幼兒臟器嬌嫩,受不起過重的負擔與壓力。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許多人的"共識".加糖是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給的熱量,但必須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里加什麼糖好呢?最好是蔗糖。蔗糖進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後,變成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過規定範圍。
還有一個何時加糖的問題。把糖與牛奶加在一起加熱,這樣牛奶中的賴氨酸就會與糖在高溫下(80℃~100℃)產生反應,生成有害物質糖基賴氨酸。這種物質不僅不會被人體吸收,還會危害健康。因此,應先把煮開的牛奶晾到溫熱(40℃~50℃)時,再將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為,既然牛奶屬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時吃一定大有益處。事實並非如此。液體的牛奶加上巧克力會使牛奶中的鈣與巧克力中的草酸產生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於是,本來具有營養價值的鈣,變成了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從而導致缺鈣、腹瀉、少年兒童發育推遲、毛髮乾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結石的發病率等。
四、牛奶服藥一舉兩得
有人認為,用有營養的東西送服藥物肯定有好處,其實這是極端錯誤的。牛奶能夠明顯地影響人體對藥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藥物的濃度較相同的時間內非牛奶服藥者明顯偏低。用牛奶服藥還容易使藥物表明形成覆蓋膜,使牛奶中的鈣與鎂等礦物質離子與藥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非水溶性物質,這不僅降低了藥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所以,在服藥前後各1~2小時內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用酸奶餵養嬰兒
酸奶是一種有助於消化的健康飲料,有的家長常用酸奶餵食嬰兒。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雖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長,但同時也破壞了對人體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長條件,還會影響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腸炎的嬰幼兒及早產兒,如果餵食他們酸奶,可能會引起嘔吐和壞疽性腸炎。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檸檬汁以增加風味
在牛奶中加點橘汁或檸檬汁,看上去是個好辦法,但實際上,橘汁和檸檬均屬於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質,就會使蛋白質變性,從而降低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湯、稀飯
有人認為,這樣做可以使營養互補。其實這種做法很不科學。牛奶中含有維生素A,而米湯和稀飯主要以澱粉為主,它們中含有脂肪氧化酶,會破壞維生素A.孩子特別是嬰幼兒,如果攝取維生素A不足,會使嬰幼兒發育遲緩,體弱多病。所以,即便是為了補充營養,也要將兩者分開食用。
八、牛奶必須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溫度要求並不高,70℃時用3分鐘,60℃時用6分鐘即可。如果煮沸,溫度達到100℃,牛奶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焦化現象,而焦糖可誘發癌症。其次,煮沸後牛奶中的鈣會出現磷酸沉澱現象,從而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
九、瓶裝牛奶放在陽光下曬,可增加維生素D
有人覺的補鈣還要補維生素D,而多曬太陽是攝取維生素D的好方法,於是便照方抓藥地把瓶裝牛奶放到太陽下去曬。其實這樣做得不償失。牛奶可能會得到一些維生素D,但卻失去了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因為這三大營養素在陽光下會分解,以致部分或全部失去;而且,在陽光下乳糖會酵化,使牛奶變質。
十、以煉乳代替牛奶
煉乳是一種牛奶製品,是將鮮牛奶蒸發至原容量的2/5,再加入40%的蔗糖裝罐製成的。有人受"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的影響,便以煉乳代替牛奶。這樣做顯然是不對的。煉乳太甜,必須加5~8倍的水來稀釋。但當甜味符合要求時,往往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也比新鮮牛奶下降了一半。如果在煉乳中加入水,使蛋白質和脂肪的濃度接近新鮮牛奶,那麼糖的含量又會偏高。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陳皮的功效和作用
烹調:陳皮味苦,有橘子的清香,故常用於烹製某些特殊風味的菜餚,如「陳皮牛肉」、「陳皮雞丁」等。桂皮甘甜微辣,有濃郁香味,燉肉、燒魚時放上點桂皮,味美芬芳。它也是加工五香粉、五香瓜子、煮茶葉蛋必備的調味品。桂皮因含有揮髮油而香氣馥郁,可使肉類菜餚祛腥解膩,芳香可口,從而令人食慾大增。
功效:陳皮也是一味常用中藥,具有通氣的健脾、燥濕化痰、解膩留香、降逆止嘔的功效。桂皮具有散寒止痛、化淤活血、健胃強體的功效。
1. 用於胸腹脹滿等症。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於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 ,又能行氣寬中,用於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常與木香、枳殼等配伍應用。
2. 用於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故常用於濕阻中焦、脘腹脹悶、便溏苔膩等症,可配伍蒼朮、厚朴同用。又善於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藥,每與半夏、茯苓同用。
3. 用於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噁心嘔吐等症。該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症,常與人參、白朮、茯苓等配合應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若胃寒嘔吐,可與生薑同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茹、黃連等藥同用。
禁忌:陳皮性溫燥,故舌紅赤、唾液少,有實熱者慎用;內熱氣虛、燥咳吐血者也應忌用。桂皮辛熱燥烈,易損胎氣,故孕婦忌食;陰虛火旺、血熱出血者也不宜食用。尤其夏季應忌食桂皮。
儲存:陳皮必須保持乾燥,曬乾後放入密封瓶內,置乾燥的地方收藏。陳皮越久越好,貯藏時如發覺翻濕,就要再度曬乾或焙乾再收藏。桂皮須
陳皮做法指導:
濕濁阻中,脾胃氣滯,脘腹脹痛,食少便溏 者,多與蒼朮、厚朴、甘草配伍,以燥濕健脾和胃。
痰濕壅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痰多,胸膈脹悶者,多與半夏、茯苓配伍,以燥濕化痰止咳。
脾虛水濕不運,肢體浮腫,小便不利者,可與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等到骼,以健脾利水。在乾燥的環境中保存,防止受潮而影響品質。
9種藥物的最佳服用時間
1.滋補類藥物:如人參蜂王漿、蜂乳等,適宜在晨起空腹時或夜晚臨睡前服用。
2.助消化藥物:宜在飯前10分鐘服用,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充分與食物混合。
3.催眠、緩瀉、驅蟲、避孕藥:一般在夜晚臨睡前半小時服用(作用快的瀉藥應在早晨空腹時服用)。
4.維生素類藥物:一般宜在兩餐飯之間服用(用維生素K止血時應及時服)。
5.抗菌素類藥物:排泄較快,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濃度,每隔6小時應眼藥1次。
6.降血壓藥:根據人體生物鐘的節律,服降血壓藥1日3次,分別安排是早上7時、下午3時和晚上7時,並且早晚兩次的用藥量適當比下午的少,臨睡前不可服用降壓藥。
7.治皮膚過敏藥:如撲爾敏、苯海拉明,宜在臨睡前半小時服用。
8.對胃有刺激的藥:如阿斯匹林、消炎痛等,應在飯後半小時服用。
9.驅蟲藥一般空腹口服:但有時易刺激胃腸道引起的噁心等症,可於兩餐之間或晨間少進些早餐後半空腹服用。
從早美到晚:女性養生時刻表
女性在冬季進行養身是很好的時機,「秋冬養陰」的道理大家都略知一二,但是具體的事項和最佳的時間就不是那麼清楚了。
豬肝糖水治經期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