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蜂蜜水要選對時間(圖)

  如今,一些美容或食療網站上推崇每天兩杯蜂蜜水的做法,早晨空腹喝一杯通便、防便秘;晚上臨睡前喝一杯美容又安神。我個人認為,放棄蜂蜜水使用中的兩個「第一」,才能有效發揮蜂蜜最佳的營養價值。

  清晨空腹第一杯就飲用蜂蜜水,這種做法是不適宜的。蜂蜜水中含有相應的糖分,不是以單純水的形式存在。飲用後,蜜中的果糖要經過人體代謝轉化為葡萄糖,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這樣失去了清晨第一杯水清掃身體內環境的作用。

  蜂蜜作為第一杯水,不能有效地補充機體細胞的水分,排尿時間比白開水相對減緩,降低體內排毒的功效。此時的體內沒有清除廢棄物,又來接受新的物質,那麼新物質與一夜代謝的廢棄殘渣混合,就呈現了體內新舊雜合物質的代謝吸收過程,不能很好地獲取蜂蜜的營養物質,殘渣的再次代謝更不利於健康。

  所以,在清晨飲用完白開水後,體內相對潔淨了,再食用蜂蜜就更有利於發揮其防治功效。為了不影響早餐的食慾,可以將蜂蜜直接食用或與麵包等一起食用,還可以與酸奶、果蔬汁等混合食用。

  睡覺前30~60分鐘飲用一杯蜂蜜水,也不是人人適用的。其原因是此時飲用蜂蜜水,由於飲用後會使血糖快速提高,夜裡細胞本來就缺水,血液黏度相應較高,再飲用蜂蜜水,血黏稠度會更高,不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的意外。所以中老年人、血脂異常者還是選用白開水更為適宜。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莫讓時尚家裝損害健康

  

  居家保健與家庭居住的小環境密切相關。某些家庭裝修手法對健康有很大影響,且這些裝修手法往往是居家裝修中常見的。比如下面幾種裝修對健康就很不利。

  高光彩光:室內的採光和照明不應過亮,尤其是光束指向性很強的射燈,絕不能作為照明的主角使用。有的人把居家裝飾得像歌舞廳,其實黑光燈、熒光燈以及閃爍的彩色光源則構成了彩光污染,會危害人體健康。據測定,黑光燈可產生波長為250~320納米的紫外線,其強度大大高於陽光中的紫外線,人體如長期受到這種黑光燈照射,有可能誘發鼻出血、脫牙、白內障,甚至導致白血病和癌症。彩色光源還令人眼花繚亂,不僅對眼睛不利,而且可干擾大腦中樞神經,使人感到頭暈目眩,站立不穩,出現頭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慾下降等症狀。熒光燈照射時間過長會降低人體的鈣吸收能力,導致機體缺鈣。

  反光:表面光滑、帶有鏡面效果的裝飾材料會反射光線,也造成室內的「光污染」,使人感到頭暈目眩、心神不安。

  鏡面:在當今的室內設計中常見將整個牆面、柱面或天花板用鏡面玻璃或鏡面金屬做飾面材料。可是在客廳和臥室中最好不要用鏡面,除了反射光線之外,晃動的人影也會給人帶來凌亂的感覺;床也不宜對鏡,人在半清醒狀態易被鏡中影像嚇到,精神不得安寧。

  贅布:紛繁複雜的裝飾品不僅不能給空間帶來美感,反而會使整體空間顯得雜亂,裝飾效果也不好,且容易藏污納垢,成為危害健康的污染源。

  石材:家庭中大面積使用天然石材,存在放射性的威脅,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易釋放出氡。研究表明,氡對人體的輻射傷害占人體一生中所有受到的全部輻射傷害的百分之五十五,是除吸菸以外引起肺癌的第二大因素。

  貼面:塑料地板革、PVC貼面等很多人造的貼面材料,不光色彩和質感很差,給人浮華、廉價的感覺,散發的氣味也會影響人體健康。

掏耳危害多 耳屎可殺菌護耳道

  

  人們一般以為「耳屎」就是耳內的垃圾,其實它有一個非常有意境的學名叫「耵聹」。耵聹富含許多大家意想不到的成分:如胺基酸、脂肪酸、溶菌酶、免疫球蛋白等。耵聹可保護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膚乾裂,具有抑菌和殺菌的作用;還可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保護鼓膜。

  一般情況下,耵聹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下頜運動,藉助耳道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緩慢地從耳道內向耳道口移動,乾燥成痂、自動排出。因此,常挖耳朵可以說是多此一舉,更確切地說,常挖耳朵是一種不良習慣,還可能誘發多種耳病。

  外耳道是一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彎曲管道,呈「S」型曲線。外耳道的皮膚薄如絲蟬,皮下組織稀少,與軟骨膜附著緊密。挖耳時尖銳的挖耳器具或粗暴的挖耳方式常引起外耳道的損傷,甚至出血。

  如果挖耳用力過度,可損傷外耳道皮膚甚至鼓膜,長期反覆刺激可引起外耳道充血、腫脹,細菌趁機而入,也可引發炎症、流水,嚴重者會形成外耳道癤腫和外耳道炎。

  對於一般細菌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後會很快好轉,但如誘發真菌感染,則需用抗真菌藥物才能奏效。

  如果長期習慣性地挖耳朵,造成外耳道皮膚的粗糙、增厚、表皮皸裂、脫屑,進而出現局部的炎症、劇癢,也可引起外耳濕疹。濕疹滲出液的長期刺激可繼發感染,合併外耳道炎,此時容易引起誤診,並難以治癒。

  如果經常挖耳易刺激鼓膜發生慢性炎症, 並有刺傷鼓膜的危險。鼓膜刺破後,可以發生感染,形成化膿性中耳炎,導致聽力下降。挖耳時如不慎傷及內耳,可引起神經性耳聾,還有誘發中耳癌的危險。

  少數人耳內耵聹腺分泌旺盛、外耳道上皮脫落較慢,表現為黏稠的液體,被稱為「濕性耵聹」,俗稱「油耳」。一般情況下是生理性的,但如果伴有異味,則可能是耵聹腺細菌感染。濕性耵聹者的「耳屎」生成速度比較快,如果不方便到醫院就診,自己挖耳要注意:

  最好用棉棒,輕輕在外耳道口轉動,然後耳朵朝下,讓耵聹自行排出,避免使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挖耳。

  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有濕性耵聹的人,如果長期不清理外耳道,可能會形成耵聹栓塞,影響聽力。此時,最好到醫院請專科醫生使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須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以預防感染。

曬被子應該注意的細節

被子中容易存留一些人體的皮屑、汗液等,即使是乾淨的被子,連續3個月不曬,裡面也會滋生幾百萬隻蟎蟲,而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有效殺菌。

給大腦補充音樂維生素

我今年64歲,身邊的人常夸精神很好,一點不像這個年紀的人,其實,養生的方法說煩也不煩,飲食合理、勞逸結合、適當運動,這是生理健康三要素,而在心理健康方面,我主張以「仁」待人,在過度勞累或心煩時,則常聽些輕音樂,把它當作大腦的「維生素」,來調節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