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5種有毒蔬菜 春季別隨便吃

在買蔬菜的時候,在選擇上面一點要小心,特別有的菜在買回家需要正確處理之後才能食用,以免遲到帶毒的蔬菜。那麼,哪些蔬菜最有可能帶毒,要多加小心的呢?

1、藍紫色的紫菜

藍紫色的紫菜水發後若呈藍紫色,則說明在海中生長時已被有毒物質環狀多肽污染。這些毒素蒸煮也不能解毒,不可食用。

2、四季豆和菜豆

四季豆和菜豆它們的有毒成分主要是皂疳和胰蛋白酶抑制物。烹調時,應先將其煮熟,然後撈出,再加上調味佐料燜煮,便可解毒性。

3、鮮木耳

鮮木耳含有一種啉類光感物質,它對光線敏感,食用後經太陽照射,引起日光皮炎,個別嚴重的還會因咽喉水腫發生呼吸困難。為此,不可食用。

4、新鮮黃花菜

所含秋水仙鹼進入人體後經氧化會產生有毒物質,食後會引起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極易誤診。而干黃花菜在加工時經清水充分浸泡,已將大部分秋水仙鹼溶出,所以一般不會中毒。

溫馨提醒:除了以上蔬菜,白果、杏仁、木薯等食物也都帶有一定的毒性,不要過多食用。

5、蠶豆

蠶豆體內紅細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氧酶吃了蠶豆後會得溶血性黃疸,又稱蠶豆病。這種病多有遺傳性,因此,有家族病史的人應到醫院檢查,並避免吃蠶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網傳白米飯是垃圾食品 適量吃且正確搭配才健康

最近,網絡熱傳一則「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不少健康網站還進行了轉載,引起一些人的擔憂。其中一些觀點讓人驚訝,比如「一碗白米飯就是一碗糖」「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等等。這些說法是否靠譜?

白米飯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 並不會致糖尿病

米飯,是中國人日常飲食中的主角之一;一味米飯,與五味調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大米性平、味甘; 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功效。留有胚與糊粉層的大米飯含有人體90%的必須營養元素,且各種營養素十分均衡,所以是最佳主食。

除此外,白米飯含有約8%蛋白質(按大米重量計算),每天吃6兩(300克)大米(符合膳食指南推薦量)可以獲得24克蛋白質,大約是普通成年人每日蛋白質推薦量的1/3。雖然米飯中蛋白質質量的確不如魚肉蛋奶,但大米蛋白質與其他來源的蛋白質混合食用後,可以提高整體蛋白質營養價值。另外,白米飯(精製穀物)中還含有少量維生素(主要是維生素B族)、礦物質(如鉀、鈣等)、膳食纖維等,白糖則完全沒有。

網上熱傳糖尿病是綜合原因形成的,吃白米飯不會吃成糖尿病,但糖尿病人的確應注意少吃精製穀物。對於已經患糖尿病的患者來說,由於白米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澱粉消化吸收後升高血糖的反應很快(糖指數高達87),不利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因此,糖尿病患者應該少吃白米飯(精製穀物),代之以粗糧(雜糧、雜豆、全谷)。

白米飯吃多少最適宜?

雖沒有規定一個人應該吃多少碳水化合物,但提出碳水化合物的產熱量一般占總熱量的60%左右為宜。這也就是說,一個人需要攝入多少碳水化合物,和他的總熱量有關。老人由於消化吸收功能減弱,攝入應少一些;青少年正在生長發育階段,攝入應多一些。

健康飲食應為:糧食足量,男性每天應攝入碳水化合物400克,女性300克,其中應適當增加薯類糧食的比重。借鑑世界營養學家廣泛推薦的地中海膳食結構,土豆為主的薯類食物每天應攝入170克,蔬菜、水果日攝入300~400克,奶類每天保證攝入200克,多吃雞、鴨、鵝、兔和魚肉,少吃豬肉。

健康人群,一天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能少於150克(3兩),更不能一點碳水化合物都不吃,在沒有碳水化合物攝人的情況下,機體將以大量的氧化脂肪產熱。脂肪代謝產物酮體可能會在體內積累,造成酮中毒。

白米飯怎樣吃更健康? 主食多樣化且粗細搭配

主食(穀類食物)在膳食結構中具有重要地位。吃足夠多的主食對維持膳食平衡及合理營養具有重要意義。除主食數量夠多(每天250~400克)外,吃好主食還要多樣化,且粗糧和細糧搭配食用。如何才能做到主食多樣化且粗細搭配呢?

1、加入小米

把優質小米淘洗後,與大米混合在一起(大致比例1:3),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這個做法最簡單,在我老家稱為「二米飯」。

2、加入紅豆

即所謂紅豆米飯。把帶皮紅豆需要提前浸泡(早上上班出門時冷水浸泡,晚上下班可用),與大米混合在一起(大致比例1:4),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如忘記浸泡紅豆,還可以速成:用高壓鍋(數分鐘)先把紅豆煮接近熟,再與大米混合在一起,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

3、加入綠豆

綠豆與大米混合可以煮粥,也可以煮飯。先把綠豆放入電飯煲中煮開8~10分鐘,再加入大米(大致比例1:3),常規煮飯即可。

4、加入飯豆(扁豆)

把扁豆提前浸泡數小時(充分膨脹),再與大米混合在一起(大致比例1:4),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

5、加入黑米和糯米

把黑米、糯米(均為少量)與大米混合,電飯煲常規煮飯即可。這樣做出的米飯顏色較黑,可能不太漂亮,但口感不差。

早上不宜吃玉米窩頭紅薯 7種人不適合吃粗糧

「多吃點粗糧對身體好」,已是人人皆知的健康理念。但科學的食用方法也很重要,一旦吃不對,反而會損傷身體健康。

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於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增加食物在胃裡的停留時間,延遲飯後葡萄糖吸收的速度,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醫學研究還表明,纖維素有助於抵抗胃癌、腸癌、乳腺癌、潰瘍性腸炎等多種疾病。但是對於粗糧,我們既要多吃,又不宜吃多,因為過食粗糧也有壞處。

對多數人而言,每天攝入的粗糧,占到主食的1/2—2/3即可。按照中國營養學會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能量攝入越高,膳食纖維的需求量也就越高,以促進腸道代謝產物排出體外。像上班族、老年人等中低能量攝入人群,每天應該吃25克左右的膳食纖維。活動量大、脂肪攝入多的人,35克左右就可以。

以下 7種人不適合吃粗糧:

1、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群

因為粗糧里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會結合形成沉澱,阻礙機體對礦物質的吸收。

2、患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

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進食大量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3、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如果長期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克,會使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臟、血液等臟器功能的損害,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

4、體力活動比較重的人群

粗糧營養價值低、供能少,對於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而言營養提供不足。

5、生長發育期青少年

由於生長發育對營養素和能量的特殊需求以及對於激素水平的生理要求,粗糧不僅阻礙膽固醇吸收和其轉化成激素,也妨礙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6、老年人和小孩

因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減退,而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消化大量的食物纖維對於胃腸是很大的負擔。而且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較低,不利於小孩的生長發育。

7、胃腸功能差的人群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纖維對胃腸是很大的負擔。

吃粗糧注意事項:

頓頓飯大多吃粗糧

有些人聽說吃粗糧好,就很少吃米飯和白面。但粗糧雖好也要適量,以免加重胃腸負擔。此外,還要講究粗細搭配。專家建議,可以在做主食時混入粗糧,比如蒸米飯時加點小米、糙米、綠豆或紅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燕麥,磨豆漿時加一把紫米等,這樣吃起來口感也更好。早中晚吃粗糧最好有所區別,比如早上喝粗糧豆漿或粗糧粥,中午吃「粗細搭配」的主食,晚上可以吃點好消化的粗糧粥。

很多人覺得,吃粗糧就是為了更健康,所以往往只搭配素菜,以為這樣攝入的脂肪少,會好上加好,其實不然,粗糧最好的搭檔是肉類和蛋類。

早上不宜吃窩頭等粗糙食物

由於胃腸尚未完全甦醒,早上吃粗糧會影響消化吸收,但可以喝水分高、潤滑作用強的粗糧飲品。中午時,人的消化功能最旺盛,可以多吃點粗糧,如豆子、紅薯、玉米等。

吃的品種過於單一

人們最常吃的粗糧是小米、玉米和紅薯,但長期只吃這幾種會影響營養均衡。專家建議,製作粗糧食品要儘可能將多種食材混合烹調。比如,玉米、小米、大豆單獨食用,就不如將它們按1:1:2的比例混合食用,可以使蛋白質起到互補作用,營養價值也更高。

由於粗糧質地粗糙,難以下咽,所以很多人會在粗糧食品中加入很多糖、油和澱粉來改善口感。尤其是餐館和超市中製作的粗糧食品,常用油煎,或用食用鹼、泡打粉製造出多孔效果,用精白麵粉和澱粉來加強細膩感,用糖來改善口味,這樣的加工方法會讓粗糧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

不分人群、體質吃

老人和兒童的胃腸功能較弱,不要一次吃太多粗糧,最好粗糧「細做」。熬粥是最方便的形式,可將小米和大米一起煮成粥;小米麵煎餅、小米麵饅頭也是不錯的選擇。

快餐讓肝功能每況愈下 每天喝酸奶可保肝護肝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一些快捷食品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快餐食品的消費進入了了千家萬戶,快餐給消費者帶來了便捷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健康隱患,過多的食用快餐會引起肝功能損害,誘發肝病。

吃雞蛋5大誤區:天天吃雞蛋死得更快?

雞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品,不正確的吃法對我們的健康有著不良影響。在生活中,我們應注意以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