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只對細菌感染有效
從我國的患病情況看,腹瀉後只有約30%的患者需應用抗菌藥治療,70%的患者不需要、也不應該用抗菌藥治療,但事實的狀況是濫用抗菌藥的現象較普遍,真正應該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應為菌痢、霍亂、嬰幼兒沙門菌腸炎、各種重症腹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需要強調的是抗菌藥是處方藥,必須是醫生根據患病情況開具。
感染性腹瀉禁用止瀉劑
止瀉劑主要作用於腸壁,是通過抑制胃腸平滑肌收縮、抑制腸蠕動,減少排便次數來達到止瀉效果的,常用的藥物有:地蘭諾酯、洛哌丁胺、複方樟腦酊等,主要用於非感染性的一般腹瀉,對於感染性腹瀉的急性期、炎症及中毒症狀較明顯時,應視止瀉劑為禁忌。
如果腹瀉次數多,持續時間長,患者出現了脫水症狀,則可在補液、抗菌治療的同時使用止瀉劑。
急性炎症可用吸附藥及腸黏膜保護劑
吸附藥及腸黏膜保護劑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急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引起的腹瀉,主要有藥用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鉍等。作用原理是藥物口服到大腸後,通過吸附或收斂作用減少腸內容物對腸壁的刺激,或形成保護膜,減少腸黏膜滲出而發揮止瀉作用,這些藥物宜空腹服用。
菌群失調宜選微生態製劑
臨床上常見的微生態製劑有雙歧桿菌、嗜酸性乳桿菌、酪酸菌、地衣芽孢菌無毒菌株等,可用於急慢性腸炎、消化不良、腸道菌群失調等。其能大量補充腸道內正常菌群的數量,並能促進其增殖,從而糾正菌群失調,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並以此達到止瀉目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家居巧妙運用「大」與「小」(圖)
大與小是一對矛盾統一體,如果運用得當,能更讓居室添彩。
家居裝飾的整體構思,要有一個大的思路,比如說房間的基本色彩、裝飾的基本造型和使用的基本材料等,都需要統一考慮。另一方面,在具體設計當中還需要一些細節方面的創意和構思才好。如「牆台」的設置、地面局部的圖案設計等。
大床,小衣櫃
床大些睡得舒服,也顯「闊氣」,既實用又美觀。而衣櫃為「立體狀」,太大了就顯「堵」,故衣櫃的選擇一定要視房子的大小而定,寧小勿大,可選兩個小個兒的,有距離的對稱而放。
大寫字檯,小坐椅
寫字檯大些,很有讀書學習的氣氛,物品也好擺放,隨手拿來才有方便性可講。而坐椅在經常移動中,還是輕些、小巧些為妙。
大魚缸,小魚種
魚缸大些,水多可調節室內溫度,又可免去加氧設備,如養熱帶魚也好控制溫度。養些小型魚種,則不必總換水,是「忙人」的明智選擇。
大植物,小花盆
如今用綠色植物來美化家居也是一種潮流。在較大的室內空間裡當然是種植一些大型花卉才更有視覺衝擊力,而花盆則可相對小一些,室內室外移動起來更方便。
大門窗,小曲格
中國古典民居的一大特色即是高門大窗加精細工藝曲格。如今玻璃窗雖簡化結構,卻少了藝術美感。對現有門窗加以改造,多些格框曲折,便有了些許民族特色。
大博物架,小擺設
博物架大些可防止「物滿為患」,留有餘地,會有再購精品的情思。而架上所擺之物不宜過大,小巧精美才可「豐富多彩」。
大彩電,小音響
一般來講,全家老小看電視的時間比聽音響的時間要多上2至5倍,故彩電要大些。而「音響」既然利用率不高,其尺寸就應小些,少占些空間才好。
正確控制血糖 糖友要學會挨餓(圖)
許多糖尿病人容易餓,老想吃東西,原因是大腦中有一個「飢餓中樞」,它是由一組特殊細胞組成的。病人飢餓時,這些細胞會提醒病人及時進食。
由於糖尿病人血液中的糖進不了細胞,因此不管外周血糖有多高,只要細胞無法吸收,就會有飢餓感,如果採取一餓就吃的方式,則會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血糖越進不了細胞,人就越餓,越餓越吃,血糖就越高,於人體的危害就越大。打個比方,汽車的油表反映的是油箱內的油量。正常情況下,您踏油門,汽油進入發動機,汽車行走。如果汽車得了「糖尿病」,踏油門後,汽油進不了發動機,於是您可能不管油箱裡的油有多少,還會去加油。
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時感到飢餓時,一般都需要控制飲食,合理的飲食是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不過,適當飢餓不等于越餓越好。不少糖尿病人在控制飲食過程中會感到飢餓難耐,甚至出現頭昏、心慌、手抖、全身乏力、出汗等症狀,嚴重的甚至出現低血糖反應。可見「餓」也是要有原則的。
首先,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前兩天因飲食控制出現「餓」是正常的,因為人體從以前的飲食習慣過渡到控制飲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患者心理上必須克服。
其次,糖尿病的飲食控制要把握度,不能餓得太厲害。一般糖尿病人每天攝入的飲食量要根據體重和體力消耗來計算。輕體力勞動者,每天每公斤體重須攝入30—35千卡的熱量;中度體力勞動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35—40千卡;重度體力勞動者,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35—40千卡。若病人偏胖,標準放低;偏瘦,則提高標準。
再次,蛋白質的攝入還要根據腎功能適當增減。腎功能差的糖尿病患者,每公斤體重每天需要蛋白質0.6—0.8克。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加大腎臟的負擔。
最後,餓也不必強忍,少吃多餐也可以解決「餓」的問題。建議患者將每日飲食總量分配到4—5餐中,白天每3—4小時進餐1次,睡前一兩小時再少量加餐,這對於血糖波動較大、打胰島素的病人效果最佳,既能解決「餓」的問題,又避免了餐後血糖高、餐前血糖低的困境。
開春料峭,穿衣食療防「倒春寒」
這幾天,申城的天氣再度徘徊於濕冷中,愛美的女性紛紛換下了裙子、短褲,重拾大衣、羽絨服。專家指出,在料峭的初春時節,仍需適當「春捂」,食療進補。
快樂升一級,心臟風險降兩成(圖)
在最新一期的《歐洲心臟學雜誌》上,一項研究稱,積極的情緒有助於降低患冠心病的風險;與多愁善感者相比,樂觀者更不易患冠心病,這是首次發現積極情緒與冠心病存在獨立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