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診斷鑑別要點

心慌是一種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或心慌感。當心率加快是感到心臟跳動不適,心率緩慢時感到搏動有力。心慌時,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率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也可以有心慌。

心慌伴神經官能症:多見於心臟神經官能症者,患者以青壯年女性多見。除心慌外,患者常有心跳快、胸悶,心前區刺痛或隱痛,呼吸不暢。並常伴有頭痛、頭暈、失眠、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經官能症症狀。發病常與精神因素有關,每因情緒激動而發作。

心慌伴高血壓:若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心慌、頭暈、頭痛、血壓高,應考慮高血壓性心臟病引起的心慌。若既往無高血壓病史,陣發性血壓升高,心慌則與嗜鉻細胞瘤有關。

心慌於飯後3小時以後出現:心慌於飯後3小時或空腹時出現,伴頭暈、飢餓感、出冷汗,應考慮低血糖,對於那些已經藥物治療或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是否藥物過量引起的低血糖反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怎樣對心慌進行科學的診斷?

心慌是一種自覺心臟跳動的不適感或心慌感。一般健康人僅在劇烈運動、神經過度緊張或高度興奮時才會有心慌的感覺。患者可主訴心臟快速有力的跳動、心臟停搏感、心臟顫動感,心慌不能完全與心臟病等同。

心慌的診斷需要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查體及輔助檢查進行,通常都可以明確心慌的病因。

採集病史時應注意詢問發病的緩急及病程的長短;發作是持續性 還是陣發性,是否反覆發作;有無煙、酒、茶、咖啡等攝入史;是否與勞累、精神緊張、情緒激動、睡眠不好有關;既往有無心律失常病史,有無使用心率增快或減 慢的藥物;有無器質性心臟病病史;有無神經官能症或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史;是否有甲狀腺毒血症、貧血、發熱、感染、嗜鉻細胞瘤等病史;以往的治療經過。

心慌實驗室檢查介紹

心慌是自覺心跳快而強,並伴有心前區不適感。臨床上常見於各種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貧血、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等。

一、檢驗項目選擇:

血常規,血糖,心肌酶譜,尿3 -甲-4 羥苦杏仁酸測定,甲狀腺功能檢查。

二、檢驗結果判定:

(1)紅細胞計數低於3 ×1012/L 、血紅蛋白低於70g/L , 提示可能為各種貧血性疾病。

(2) 血糖降低,提示為低血糖症。

(3) 尿3 -甲-4 羥苦杏仁酸測定值升高,提示可能為嗜鉻細胞瘤。

(4) 心肌酶譜測定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脫氫酶升高,提示可能為心肌梗死。

溫馨提示:心慌是許多疾病的一個共同表現,其中有一部分心慌的患者並無器質性病變,因而病史對於心慌的診斷尤為重要。如應仔細詢問患者心慌的發生是否與體力活動、精神狀態以及應用藥物等因素有關。若心慌常在輕度體力活動後產生,則病變多為器質性的,應進一步詢問既往有無器質性心臟病的病史,若心慌發生在劇烈運動之後,或在應用阿托品等藥物之後,則為機體的一種生理反應。

心慌的發病機制是哪些?

心慌是人們主觀上對心臟跳動帶來的不舒服的感覺,健康人一般僅在劇烈運動、精神高度緊張或高度興奮時才會感到心慌,屬於正常情況。而在某些病理情況,比如心率過快、過慢以及有過早搏動,患者主要症狀即為心慌。

心慌需要做哪些檢查項目?

心慌,是對心臟搏動的一種不適應感覺,有時病人描述為心累、心慌等。可見於各種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貧血、嗜鉻細胞瘤、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及心血管神經官能症等。各種心律失常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在心電圖上可有特異表現,故心電圖檢查是鑑別各種心臟原因引起心慌的最常用、最主要的手段,而以下化驗檢查,也有助於對心慌的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