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同事施了什麼魔法,而是因為讚美的話讓我們重新激發出工作的熱情。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也指出,人在溫飽之後,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自我實現」。可見,喜歡被讚美是人的天性。聽到別人讚揚自己的優點,就會覺得自身價值得到了肯定。可以激勵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此外,被讚美時心理上會產生一種「行為塑造」,我們會試圖把自己塑造成具有某種優點的人。並且,這種塑造有心理強化作用,會不斷鼓勵自己向著某個好的方向發展,真正具備同事口中的某些優點。正是在這種自我塑造的過程中,我們產生了一種不斷前行的力量,倦怠感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但是,在讚美同事時也要把握好一個「度」。任何讚美都不能是奉承,要實事求是,要出於自己地本心鼓勵他們。如果無限誇大這些優點,不僅不會起到激勵作用,反而惹人反感。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真正的人才
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就學的時候,同許多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一樣,對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對社會狀況的深刻洞察力充滿了自信,並引以為豪。弗瑞德·凱斯博士,既是我的論文指導教師,也是我的老闆。我的論文主要內容均涉及洛杉磯市政的諮詢項目,這是我走向諮詢行業的第一步。那個時候,我的導師不僅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名教授,還是洛杉磯城市規劃委員會的領導者。
儘管凱斯導師生性樂觀開朗,但這天他看起來非常氣惱。「馬歇爾,你到底怎麼回事?」他嚴厲地責備道,「市政廳的一些人常對我說,你在那裡似乎很消極,易發怒,好評判,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教授,你根本想不到,市政府的效率是多麼低下,發展目標也存在著嚴重問題。」我憤憤不平地對我的導師說道,「那裡存在的毛病實在太多了。」
「多麼了不起的一個大發現!」凱斯導師揶揄道,「但我還是要很不情願地告訴你,馬歇爾,街邊角落的那個理髮師早在幾年前就告訴過我這一點。你還有別的什麼讓你煩惱的事情嗎?」
凱斯導師的譏諷並沒有嚇倒我,我繼續憤慨地指出,市政府的許多舉措,都明顯地偏袒那些曾經慷慨捐助的富人。這一次,凱斯導師笑了起來。「第二個重大發現!」他說道,「你的評判能力的確很高,你的眼光也非常銳利。但是,我不得不遺憾地再次告訴你,那個理髮師也早就發現這一點了。」
他注視著我,臉上呈現出經歷豐富的人才會具備的睿智神情:「請你允許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說一下我的看法。我認為,你現在的言行,對將來有可能成為你的客戶的人絕不會有絲毫幫助,對我,對你自己也沒有什麼幫助。現在,我可以給你提供兩種選擇:A.繼續你的憤慨,你的消極,你的評判。如果你打算選擇這一項,我會解僱你在市政廳的工作,而且,你永遠也別想在我這裡拿到博士學位。B.做一個能不斷提出建設性的且具可行性的意見和方法的諮詢家,而不是評判家,讓事情因為有你而變得越來越美好。我的孩子,你選擇哪一個呢?」
我從凱斯導師那裡學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真正的人才,不是能夠評判是非、指出對錯的人,因為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真正的人才是能夠讓事情變得更好的人。
警惕歲末年初職場焦慮症
歲末年初,很多單位的領導、員工都面臨崗位調整、職級升降、續簽勞動合同等變動,領導擔心職務被降、員工擔心降級裁員,因而都處於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中,而一旦這種情緒不能很好地被排遣掉,那麼就很容易導致「職場焦慮症」。壓力累積致焦慮症人數上升
李先生在某高校後勤工作多年,雖然從來沒有簽過勞動合同,但已被單位視為「元老級」員工。可他怎麼也沒想到,最近他竟然成為單位第一批被裁對象。這幾天,他總是沉默不語,讓家人為之擔心;在某汽車製造企業工作的小王,也遭遇到了裁員的「打擊」,惶惶不可終日的他最終採取了寫舉報信的方式「反擊」,結果迅速下崗。
第四軍醫大學心理學教研室施旺紅教授表示,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患職場焦慮症的人也在不斷上升。具體表現為當事人常常會持續性或發作性地感到莫名其妙的擔憂、坐立不安、手腳發抖或聲音發顫,同時伴有出汗、口乾、嗓子發堵、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噁心嘔吐、頭暈、全身尤其是兩腿無力等症狀。他們的情緒反應之強烈與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很不相稱,在旁人看來他們的擔憂和緊張是毫無必要的,至少是太過分了,但他們卻控制不住自己,無法擺脫精神上的痛苦。
施旺紅認為,適當的焦慮可以催人奮進,如果焦慮超過一定的度,就會威脅心身健康。其實,心理壓力早已存在,只是到了年關或單位人事變動這些特殊的節點,積累了長時間的壓力愈加凸顯出來,會集中出現職場焦慮症的各種表現,許多心理脆弱者甚至會一蹶不振。據調查,在罹患心理疾病的職業人士中,50%以上的人是在年關的崗位調整中蒙上了心理陰影。
不妨備一點「精神年貨」
春節將近,由各種原因引發的心理困惑開始集中顯現。所以歲末年初,不妨也備一點「精神年貨」,以保持自身心理的平衡。
首先,要及時發現不良情緒。當出現明顯的焦慮症狀時,要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其次,要正確認識焦慮的產生。消極逃避只會適得其反,要及時進行自我調節。調節的方法很多,如分析原因,把每天要做的事情一條條列出來,分清重點,不太重要的就劃掉,以減輕精神壓力;學會傾訴,要善於將自己融入家庭或集體中,切莫「所有問題都自己扛」,通過與朋友交流可減輕症狀;鍛煉身體,讓自己出身汗,促進機體代謝,也可減輕症狀。
如果自我調節無效,就要積極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了,通過心理諮詢解決自己的心理癥結,或看精神科醫生,適當服用抗焦慮藥物,幫自己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