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春困秋乏」,說起寒露時節的養生,應主要從三方面下手。「燥」是秋季的主氣,如何防止秋燥對抗秋乏?要注意多食溫潤之品,調整起居、保證睡眠、加強鍛煉,還可以經常泡腳以養生保健。
經常泡腳 驅除寒冷促進代謝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節氣前後要特別注重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由於兩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 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腳部受涼,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
防寒從腳部開始,所以腳部的保暖,就成了秋季養生的頭等大事。涼鞋可以洗洗刷刷全部收起來了,夏季喜歡在家光腳走來走去的人,現在也應穿上棉襪和拖鞋。如果想美美睡一覺,最好用熱水泡泡腳,暖暖和和進入夢鄉。熱水泡腳可預防陽虛調節經絡,既解乏又利於睡眠。在水中加點中藥藥材,還可以起到其它的保健作用。
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又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還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驅除寒冷,促進代謝,從而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但要注意防止燙傷皮膚,溫度應以40—50攝氏度,時間以半小時內為宜。同時,飯後不宜馬上泡腳,易影響消化,入睡前效果最佳。
防止秋燥 常食蜂蜜少食辛辣
此時節的飲食調養應以滋陰潤燥為宜,應多食芝麻、糯米、粳米、栗子、乳製品等柔潤食物,同時增加雞、鴨、牛肉、豬肝、魚、蝦、山藥等以增加體質;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因過食辛辣易傷人體陰精,且容易上火。此外,現在正是吃螃蟹的季節,但由於其性寒,應適可而止。同時要注意忌與柿子同吃,以免生成胃石。
「朝朝飲水,晚晚蜜湯。」這是我國古代對付秋燥的飲食良方,意思是說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喝些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此外,還適宜多飲枸杞菊花茶,可以使人有光澤,每天堅持喝,能起到 「和顏悅色」的作用。
為防秋躁還可多吃些新鮮瓜果蔬菜,如梨、柿子、柑橘、石榴、葡萄、大棗、香蕉、荸薺、柚子、甘蔗等,這些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 肺、潤燥生津的功效,是預防秋燥的最佳輔助食品。除水果外,還可多食胡蘿蔔、冬瓜、藕、銀耳、百合等食品以及豆類及豆製品,還有食用菌類、海帶、紫菜等,可養陰潤燥。
調整起居 保證睡眠加強鍛煉
中醫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秋冬之時,萬物斂藏,養生者宜順時而養,須護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養五臟。故秋季時節應該注意保養體內之陰氣。當氣候變冷時,正是人體陽氣收斂,陰精潛藏於內之時,故應以保養陰精為主。此時陽光的熱量也不再像春夏那麼充足,秋季養生要遵照大自然的規律。
此時節我國北方已呈現深秋景象,南方則秋意漸濃。由於陰天較少、晴天較多,素有秋高氣爽之稱。可增加戶外活動、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同時應注意保暖、 及時添衣、預防感冒。寒露之後降溫幅度會增加,晝夜溫差也會加大,這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說,尤其是抵抗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已經不適合進行所謂「秋凍鍛 煉」,否則很容易著涼患病。
進入秋季後,人們身體出汗明顯減少,人的機體也進入休整階段,水鹽代謝功能開始恢復平衡,消化系統功能也日漸正常,然而此時人們的身體卻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疲憊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乏」。克服「秋乏」應該從調節人體節律入手,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針對性的合理調整,其中,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春分養生食譜:7款祛濕健脾好加佳餚
春分時節,天氣陰晴不定,尤其是嶺南地區濕氣顯著,是由春季雨水較多和回南天造成的。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就演變成了內濕氣。為了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也要注重祛濕健脾,將身體裡面的濕邪驅走,讓脾胃順利運轉起來。而春分養生食譜具有調理的作用。
1、春分養生食譜:山藥炒萵筍
材料:山藥1根,萵筍1根,蔥、蒜適量,水、食用油適量。
做法:將山藥和萵筍分別對開再切片,山藥放鹽水裡泡一會兒防氧化變色;起油鍋,蔥蒜爆香,先放萵筍片炒幾下;加入瀝過水的山藥片同炒;調入適量鹽,加少量水蓋上鍋蓋煮兩分鐘;最後調入少量雞精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祛濕,健脾補肺。
2、春分養生食譜:荷葉瘦肉淮山薏米湯
材料:瘦肉300g,荷葉2塊,薏米、扁豆、蓮子各一把,淮山一根,鹽、薑片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仁和淮山清洗乾淨。然後將這三者清洗乾淨後,溫水浸泡60分鐘左右。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荷葉主要功效是清熱毒、止血和祛濕。對於春季的寒濕也是有所療效的。再加上健脾祛濕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氣潮濕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與不爽的感覺。
3、春分養生食譜:赤小豆燉鯉魚
材料:鯉魚1尾(1000克以上),紅小豆100克,陳皮、花椒、草果各7.5克,蔥、姜、胡椒、鹽、雞湯、蔥花各適量。
做法:將鯉魚去鱗、鰓,摳去內臟,洗淨。將紅小豆、陳皮、花椒、草果洗淨,塞入魚腹。將魚放入沙鍋,另加蔥、姜、胡椒、鹽、雞湯,上籠蒸至魚熟後即可出籠,再撒上蔥花即成。
功效:行氣健胃,醒脾化濕,利水消腫,減肥。
4、春分養生食譜:炒扁豆煲鳳爪
材料:炒扁豆150克(中藥店有售)、雞腳4對、豬瘦肉100克、生薑3片。
做法:炒扁豆稍浸泡,洗淨;雞腳去甲,切開,用刀背敲裂,洗淨;豬瘦肉洗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約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油便可。
功效:利水化濕、健胃補氣。鳳爪即雞腳,中藥扁豆炒後更健脾化濕。其清潤可口,具有消暑化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為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養生湯品。
5、春分養生食譜:山藥芡實扁豆排骨湯
材料:可選用懷山藥15克,芡實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懷山藥,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污並斬件,芡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濕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6、春分養生食譜:清炒馬齒筧
材料:馬齒莧、色拉油、鹽、姜、大蒜(白皮)、香油。
做法:將馬齒莧洗淨,切成3厘米長,入沸水鍋內焯水後撈出,瀝乾水分;蒜子、姜切末。鍋置旺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七成熱,下姜、蒜末煸香,放入馬齒莧,加鹽翻炒均勻,淋香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馬齒莧在民間也叫長壽菜。此菜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散血涼血之功效;適應於目翳、心血管疾病、腎炎水腫、熱毒瀉痢、便血、痔瘡出血等。
7、春分養生食譜:紅棗薏米淮山煮排骨
材料:排骨150克、紅棗10克、薏米30克、淮山250克、薑片20克,鹽、生抽、胡椒粉、雞湯、花生油各適量。
做法:排骨洗淨斬件,以鹽、生抽、花生油拌勻備用;紅棗、薏米洗淨,浸泡30分鐘備用;煮開雞湯,放入紅棗、薏米和薑片慢火煮30分鐘,然後放入排骨和淮山中火煮熟,最後調味即成。
功效:除了祛濕之外,薏米還有「美容食品」的稱號,能夠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是很多愛美人士所鍾愛的食材。
關於這24個節氣的命名
關於這24個節氣的命名,其實也還是有一定講究的。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極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裡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春分養生茶:5款神清氣爽潤燥茶
春季景象溫順,陽氣上升,宜選刺激感官、芬芳濃郁的花瓣類茶材,可以幫助散發冬季積存在體內的冷邪、生發人體的陽氣,養肝利膽、疏通經脈,如玫瑰、茉莉、菊花。春季常喝養生茶令人精神振奮、大腦清醒、五內通暢,從而有效地消除春困,提高工作效率。
24節氣不同的季節變化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