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到各大醫院治療腹瀉的小寶寶多了起來,除了因為夏季細菌滋生,胃腸道疾病最容易乘虛而入以外,也有小兒自身的生理原因,有的甚至是因為對牛奶過敏所引起。小兒容易發生腹瀉,特別是周歲以下嬰兒更容易發生。全世界每年死於腹瀉的兒童高達500萬-1800萬,在我國小兒腹瀉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見病、多發病。因此,專家提醒家長:夏季發生腹瀉,切不可掉以輕心,要找准寶寶腹瀉的原因,並有針對性地對小兒進行護理,讓寶寶健康過夏季。
看「便便」找腹瀉原因
近日,兒科醫院的腹瀉患兒明顯增多,不少家長在寶寶發生腹瀉後並不知道原因,也不知道該怎樣護理,該給寶寶吃什麼。有的家長一看見小兒腹瀉便緊張,給孩子用抗菌素,其實小兒腹瀉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有嬰兒的生理性腹瀉,有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瀉,還有感染性腹瀉等等,其病源有細菌、病毒、真菌等,在治療上不能一概而論。
成都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巨容告訴記者,常見的小兒腹瀉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感染性腹瀉,通常是由細菌和病毒引起的。夏季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變質,滋生大量細菌,這也是引起腹瀉的原因之一。另一類為非感染性腹瀉,是因為氣候炎熱,小兒腸胃功能差造成。腹瀉最主要的症狀就是解大便的次數和量都增多了,少則每日3~4次,多可增加到每日10餘次,同時性狀也發生了改變。因此,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便便」,大致判斷孩子患上的是哪類腹瀉。巨醫生說,如果大便裡帶有黏液和血,很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大便呈水一樣的稀糊狀,沒有黏液,則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如果寶寶拉的大便很臭,而且夾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多半屬於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當然,伴隨出現的還會有嘔吐、腹痛、發熱、食慾減退等症狀。
小兒夏季容易腹瀉
張女士一歲大的女兒前幾天有些拉肚子,剛開始以為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於是就自己給寶寶吃了抗菌素,但是拉了兩天都不見好轉,張女士就趕緊將孩子帶到醫院。經醫生檢查,寶寶是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的腹瀉,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有脫水的危險。醫生也提醒家長,夏天腹瀉是小兒最常見的多發性疾病,不能馬虎。
巨容醫生介紹,小兒腹瀉是由其小兒的生理特點決定的。小兒的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殺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過多地進食飲料,又稀釋了胃酸,這樣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殺死,很容易進入腸道而引起腹瀉。另外,兒童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這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再者是嬰幼兒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的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又都要經過胃腸道來消化吸收,與成人對比,兒童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夏天氣溫高,細菌容易繁殖,也是增加了感染的原因之一。
小兒可能對牛奶過敏
一些小兒的腹瀉還有可能是因為開始添加輔食時餵養不當造成的。記者在醫院看到,一個四個月大的小寶寶,在出生後不久就用母乳加奶粉混合餵養,嬰兒一直對奶粉「不感興趣」,先後換過4種品牌奶粉,但常會發生腹瀉,原有的面部額部濕疹也加重了。專家指出,其實這就是一例典型的牛奶過敏導致腹瀉病例,不僅僅是小兒,一些成人也會對牛奶過敏,這是由個人體質決定的。雖然牛奶是營養食品的首選,可有些人喝牛奶後,會出現不適,這主要是由於牛奶中含有乳糖。而乳糖在體內分解代謝需要有乳糖酶的參與,有些人因體內缺乏乳糖酶,使乳糖無法在腸道消化,從而造成腸鳴、腹痛甚至腹瀉等症狀。
分析過敏原因從而避免過敏是最關鍵的措施,此類患兒如長期不能確定原因,可表現為遷延性腹瀉,如不及時尋找適宜的餵養方式,長時間吸收不良會導致貧血、生長發育明顯延緩。另外,若是長期按痢疾、腸炎治療服抗生素也會導致腸道菌叢紊亂,發生抗生素誘導性腸道感染。
要預防寶寶腹瀉,專家表示,最好母乳餵養,因母乳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吸收,是防止腹瀉的最佳食物,而且儘量不要在夏季斷奶。人工餵養的嬰兒,注意食具每天要煮沸消毒,每次用前用開水沖燙,消毒好的食具要避免污染,奶瓶上加罩,牛奶每次要煮沸後食用。
同時,不論服用母乳或牛奶的小兒都應按時定量,如大便稀、次數多就不要添加新的輔食。在添加輔食時原則是從流質到半流質到軟食到固體食物,注意要從少量逐漸加多,不要幾種食物一起加。夏季炎熱,要避免過食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另外,小兒生活要有規律,充足睡眠,加強適當的戶外活動,以增強體質。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兒腹瀉時應停服鈣片和魚肝油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張愛民主任答:腹瀉多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幼兒。導致寶寶容易腹瀉的原因主要是小兒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而小兒正處於生長發育快速期,所需營養物質多,消化負擔重,容易造成胃腸功能紊亂。小嬰兒體內免疫球蛋白水平較低,免疫功能差,因此,稍有餵養不當或當外來致病因素侵襲時,便會引起腹瀉。
小兒腹瀉時應停服鈣片和魚肝油
南海凌先生問:我家仔仔20天來肚瀉情況反反覆覆,驗過大便沒發現細菌感染,現時不添加輔食,只是食粥和奶,鈣片和魚肝油還可以食用嗎?小孩14個月了,還不會走路,但喜歡周圍爬,請問算不算走路慢呢?
嚴重的急性胃腸炎,常造成嬰兒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壞死,再生不良,用於消化食物的乳糖酶會減少,當嬰兒攝入乳類食品後,便出現食物消化吸收障礙,造成反覆腹瀉。濫用抗生素也會造成反覆腹瀉。
對於這些孩子,應積極尋找腹瀉不愈的原因,切忌濫用抗生素。可服用幫助消化的藥物,並補充各種維生素,以及使用調整腸道菌群失衡的微生態製劑,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不含乳糖的防腹瀉奶粉。在腹瀉時應停服鈣片和魚肝油,因為這時不但不能吸收,反而會加重腹瀉,等腹瀉好轉後再服鈣片和魚肝油。
孩子14個月了,喜歡周圍爬,不會走路,這仍屬正常現象。孩子早期運動能力的發育不僅在方式、方法上各不相同,而且年齡也不同。大多數孩子在13個月到14個月時邁出第一步,有的10個月就會走路。而有的要到18個月至20個月才會走路,調查結果顯示,孩子的成長過程和他們的父母相似,孩子的運動方式帶有遺傳的因素。
腹瀉寶寶的護理誤區
寶寶在發生腹瀉後,家長們一定要防脫水,及時補充水分。另外,在護理上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
1 禁食並非必須。
腹瀉後就給寶寶禁食,可能會發生營養不良或生長停滯。寶寶腹瀉期間,飲食可儘量清淡,可以吃一些白粥,忌油膩食物,也不可吃生冷瓜果。如果是嬰幼兒,添加的輔食也要稀一些。如果是對牛奶中的蛋白質過敏則要馬上停喝,儘量母乳餵養,或餵豆奶粉、米糊、米湯等。
2 不要濫用抗生素。
如果經常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孩子肚子脹、厭食,免疫功能也會降低。所以,要儘量少給孩子用抗生素,保證孩子有一副好腸胃。用抗菌素,最好聽從醫生指導。
小兒腹瀉吃什麼?6款食療方告別拉肚子
「拉肚子」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臨床常見症狀,可由飲食不當和腸道內或腸道外感染引起,是以大便次數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樣為特徵的一種病證。見到寶寶「拉肚子」,家長不必急於用藥,可嘗試一下中醫的飲食療法。
中醫的飲食療法講究因人而異,講究辨證,不同證型的腹瀉可運用不同的飲食療法,接著介紹是濕熱型的食療方法。家長如何辨識濕熱腹瀉?患兒瀉下的大便多呈黃色,氣味比較穢臭,多數小兒有發熱症狀,伴有腹痛,口唇乾,要喝水,看看肛門比較紅,小便的次數少,顏色發紅,舌苔黃而膩。對此,可根據患兒的口味,選擇下列一種飲食療法:
1、橘棗茶:紅棗10隻、鮮橘皮10克(或干橘皮3克)。先將紅棗放在鐵鍋內炒焦,然後與橘皮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一天分2次服。
2、馬齒莧粥:馬齒莧20克、粳米30克。先將馬齒莧洗淨晾乾,將粳米加入適量清水,煮成粥,粥成加入馬齒莧,煮沸食用。也可酌加食鹽,或白糖調味,隨意食用。
3、赤小豆山藥粥:赤小豆15克、山藥15克、白糖少許。將赤小豆洗淨,山藥洗淨切成薄片,赤小豆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繼續煮至赤小豆半熟,加山藥片、白糖繼續煮 至熟即成,每天1次,作早餐食用。
4、生薑粥:粳米50克,生薑5片(約10克),連須蔥數段,米醋適量。用砂鍋煮 米做粥,生平媒搗爛與米同煮,直鍋時放入蔥、醋,趁熱食。
5、椒麵粥:花椒15粒,醋1毫升,麵粉30克。將花椒入醋泡24小時去椒留醋,加入白面揉勻,再煮攪成粥煮開食之。
6、鯽魚炭散:將鯽魚燒成炭狀,研末沖服。
小兒腹瀉飲食調養更重要 試試這些民間偏方
寶寶腹瀉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問題,尤其是兩歲以內的小兒,消化系統發育尚不成熟,如果不加注意,進食量過多或食物品種有改變,就會因消化功能紊亂而發生腹瀉。另外,小孩胃腸道防禦感染的能力差,也易受到細菌和病毒等的侵襲。比如夏季常見的細菌性痢疾,各種細菌性腸炎以及輪狀病毒引起的秋季腹瀉等。
兒童秋季腹瀉不必驚慌 腹瀉孩子的飲食調理
秋季是兒童腹瀉高發季節,很多孩子會突然出現嘔吐、腹瀉,家長會說孩子上吐下瀉,很多孩子還會發熱,伴有咳嗽等症狀,這些均是秋季腹瀉的表現,家長看到孩子吃什麼吐什麼,拉出來全是水,精神萎軟,總是要睡覺,一般都很著急。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匆匆趕到醫院急診,其實家長在家進行簡單的處理非常必要,對於孩子病情的恢復更為重要。家長著急主要還是因為對秋季腹瀉不了解,希望我們通過這篇文章能夠了解兒童秋季腹瀉的相關情況,並進行適當的處理。崑山市中醫院兒科任輝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