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類風濕 七分調養三分治

  林昌松教授向我們介紹說:「慢性病要注意七分養三分治。」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來說,在堅持藥物治療的同時,日常生活中根據自身及季節特點,調節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等,也是輔助治療的好方法。

  別讓脾胃「傷上加傷」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病程較長,往往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因此脾胃常常會受到一定影響。這時,不能只注意食物營養價值的高低,而忽略本人的具體情況。一般來說,飲食需定時、適量;不能饑飽失常,更不能暴飲暴食;食物之軟、硬、冷、熱均宜適當,以防再傷脾胃。

  林昌松教授認為,各種食物有寒涼溫熱之分,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對保護脾胃來說尤為重要。原本就體質內熱的人,不宜吃大蒜、蔥、韭菜、辣椒等熱性食物和紅參、鹿茸這類熱性補品。而脾胃虛弱者,堅硬、生冷的食物或水果均宜少吃;胃酸過多或脘腹飽脹者,不宜多吃甜膩之物。

  哪些食物要忌口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體內免疫處於紊亂狀態,往往對有些藥物或食物比正常人反應更為敏感。有的病人可能會發現,有時吃了某些食物後,關節疼痛會明顯加重。因此,病人過去吃過哪些曾明顯誘發關節炎的食物,應該「忌口」。海產類食物因嘌呤含量較高,大量進食易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疼痛加重,故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也不宜多吃海產品;另外,因為酒性熱助火,內熱病人應少飲或不飲。

  當然,當病情穩定後,忌口則可放寬。林昌松教授強調,食物合理的營養搭配、適當的烹調、良好的色香味,能提高病人的食慾,有利於病人身體狀態的恢復。如果長時間嚴格忌口,反而影響病人機體對營養的吸收,於病情不利。

  水果蔬菜不妨多吃

  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來說,由於處於長時間的慢性消耗中,所以平時要注意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蔬菜、水果,更是必不可少的有益食物,既可以滿足人體對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需求,又可以改善人體的新陳代謝,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作用,從而有助於緩解關節炎症狀。例如山藥、扁豆、黑木耳、芹菜、苦瓜、絲瓜等食物,均有助於緩解局部的紅腫熱痛等症狀。

  適當鍛煉可通經疏絡

  中醫認為,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重在通經疏絡,而活動鍛煉可以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因此,適當的鍛煉可增強這類病人的抵抗力,促進關節功能恢復。甩手、捶背、散步、太極拳等鍛煉方法,都很適合中老年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但運動不要過於劇烈,過度運動不僅無益於健康,還可能加重病情。

  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寒感冒。林昌松教授建議,對有早起鍛煉習慣的中老年病人來說,可適量添加衣物,或儘量推遲早起鍛煉時間,避免受寒。

  常搓手勤暖腳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末梢循環往往不好,容易手足發涼,四肢欠溫。遇到寒冷的天氣,身體暴露的部位就更容易受寒。中醫學認為,十二經脈中的陰經、陽經在手指端處交會,經常搓揉按摩手部,不僅可活動關節,有利氣血經脈通暢,升提陽氣防寒保暖,還可以幫助病人緩解手脹、晨起手指關節僵硬等症狀。這種保健方法十分簡便,您在看電視或坐車的時候都可以做。常言道:「寒從腳下起。」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每天晚上睡前用一盆熱水泡腳半小時,邊泡邊搓,不僅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改善睡眠。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本文指導醫生:

林昌松教授 主任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病科

擅長疾病: 擅長風濕病(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詳細]

初春養生多吃哪些水果?五大要點需遵守

立春後,就意味著春季的開始,初春季節的氣溫並不會立刻回升,所以我們還是要注意保暖,但是不能再捂,那麼,初春怎麼養生保健?

女性更年期愛發脾氣該如何調理

心悸也就是心慌,也是最常見的更年期綜合症症狀之一。更年期女性說這種感覺簡直就像「做賊心虛」,很不是滋味兒。當外界有突然響動,有時動靜並不大,自己卻感到一陣心慌,心臟「突突突」地跳個不停,需要好大一段時間才能漸漸平靜下來。反覆做心電圖檢查,做24小時心電圖,甚至平板運動試驗,結果常常正常,充其量發作時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