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養生先養腎
從冬至開始後,人體容易發生凍傷、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應及時增添衣褲,注意保暖,養生重點講究「防寒養腎」,即注意防寒保暖,並養護腎陽。
隨著氣溫的降低,應逐步增加衣物,頭、腳、背腹是相對容易受涼的部分,尤要注意這些部位的保暖。此外,冬季是護腎、養腎的季節,日常生活中可適當增加一些「養腎功」,如多按摩腰部,雙手相搓,以略覺發熱為度,再將雙手置於腰間,上下搓摩腰部,直到腰部感覺發熱為止。搓摩腰部,實際上是對腰部命門穴、腎俞、氣海俞、大腸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這些穴位大多與腎臟有關。待搓至發熱之時,可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溫腎壯腰之作用。
天氣轉寒後,在飲食上也應以溫腎壯陽,增加熱量為主,加強機體的抗寒能力。多增加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入,多攝取一些溫補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牛肉、雞肉、豬肚、乳鴿、鵪鶉、黃鱔、板栗、燕麥、高粱、紅棗、核桃、龍眼、生薑等。避免生冷、寒涼食物及冷飲等,如蜆肉、蚌肉、螃蟹、田螺、綠豆、綠豆芽、柿子、香蕉、西瓜、獼猴桃、冰啤酒等,以免損傷脾陽、腎陽。
冬季養生養腎四膳食
一、刺莓酒
材料:刺莓果、米酒。
調理方式:將刺莓果洗淨,乾燥,去果核,研碎,放入瓶內,加入米酒,密封瓶口。每日振搖1次,浸泡7天以上。早晚各服15毫升。
保健功效:健脾益氣,補心養血。治心脾氣血不足,陽痿不舉,腎疲乏力,健忘失眠。
二、羊肉湯
材料:羊肉、枸杞、胡椒粉。
調理方式:將羊肉洗淨後切碎,放進鍋內加入適量的水熬煮,等肉煮熟時,加入枸杞繼續將羊肉煮至爛熟,接著放入蔥、姜、鹽、胡椒粉調味即可。
保健功效:補腎壯陽、養血益精。適用於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形體消瘦、腎虛陽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老年體虛等病症患者。
三、雙耳湯
材料:黑木耳、銀耳、冰糖。
調理方式:先將木耳和銀耳以溫水泡發,清洗乾淨後一起放到蒸碗裡,加入適量的水和冰糖,放到蒸籠中蒸熟即可。
保健功效:補腎、滋陰潤肺。適用於肺腎陰虛引起的口乾舌燥、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氣喘及高血壓、血管硬化、眼底出血等病症患者。
四、山藥湯圓
材料:山藥、糯米、紅糖、胡椒粉。
調理方式:將山藥研磨成粉末,放進蒸鍋里蒸熟,再加入紅糖和胡椒粉做成肉餡。將糯米浸泡片刻,磨成糯米粉,再將山藥餡和糯米粉做成湯圓放進鍋里煮熟即可。
保健功效:健脾補腎。適用於腎精虧損、脾虛少食等病症患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進補先排毒 9款花茶清腸胃
排毒其實很簡單,只要選擇好合適的花茶,排毒就不再是問題,那麼哪些花茶具有很好的排毒效果呢?
1.洛神花:可消除疲勞及便秘,並具有利尿、促進新陳代謝的功效。
2.馬鞭草:有強化肝臟的代謝功能,並具鬆弛神經、幫助消化及改善腹氣的功效。可淨化腸胃及瘦身,減去多餘脂肪。
3.金盞花:舒解經痛,刺激膽汁分泌,分解脂肪。
4.玫瑰花:最美麗的美容茶,可與多種花茶及果茶搭配增加口感及療效。
5.紫羅蘭:能解酒醉,益肝臟,消除眼睛疲勞,保養上呼吸道,並有治療傷風感冒的功效。
6.杜松果:有健胃利尿,預防膀胱炎、尿道炎,減輕關節疼痛的功效。
7.檸檬草:可幫助消化、利尿,滋潤肌膚及預防貧血,對於油性膚質者,可加入水中清潔皮膚,促進血液循環。
8.菩提:有利尿、治頭痛及焦慮,幫助消化及消除浮腫的功效。可排除體內毒素,有瘦身效果。
9.芙蓉花:色彩亮麗的熱帶花朵,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以熱開水沖開後會呈現如寶石般燦爛的顏色。性溫和、微酸,有利尿、治水腫的功用。
溫馨提示:花茶的沖泡方法要依據花茶本身的特點,例如:有些花草需用煮的方法讓茶的味道出來;有些用泡的方法即可;當然更有些植物本身味道很重,熱開水一衝味道便出來,適宜當下立即飲用,否則浸泡久了,茶湯變苦,可能就很難下咽了。但是,對於孕婦而言,對花草茶的選擇一定要慎重。
按摩耳朵養生:推耳後可降血壓
中醫治病講究「望聞問切」,面色看出健康狀況,耳朵也能反映你的腎是否健康。「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虛」,通過刺激耳朵穴位可治多種疾病,還能強腎健身。
中醫認為:耳是「腎」的外部表現,「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廓較長。
耳垂組織豐滿,在一定程度上是腎氣盛健的一種徵象。因為耳不是一個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經絡及五臟六腑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從耳朵刺激點測出內臟疾病
人體各器官組織在耳廓上都有相應的刺激點,一旦器官組織發生病變,耳上的某個特定部位中醫稱之為「穴位」、就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和反應,因此當刺激某個耳穴時,就可以診斷和治療體內相應部位的疾病。
一些有經驗的醫學專家亦可以通過耳部皮膚顏色的深淺變化,有無凹凸變形、結節或脫屑,毛細血管是否充盈等協助診斷疾病。所以,經常按摩耳朵,可以健腎壯腰,增強聽覺,清腦醒神,養生延年。
按摩耳朵的具體方法
拎耳屏:
雙手合指放在耳屏內側後,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內向外提拉。手法由輕到重,牽拉的力量以不痛為限。每次3-5分鐘。此法可治療頭痛、頭昏、神經衰弱、耳鳴等疾病。
掃外耳:
以雙手把耳朵由後向前掃,這時會聽到「擦擦」聲。每次20下,每日數次。只要長期堅持,必能強腎健身。
拔雙耳:
兩食指伸直,分別伸入兩耳孔,旋轉180度,反覆3次後,立即拔出,耳中「啪啪」鳴響,一般拔3-6次。此法可使聽覺靈敏,並有健腦之功。
鳴天鼓:
兩掌分別緊貼於耳部,掌心將耳孔蓋嚴,用拇指和小指固定,其餘三指一起或分指交錯扣擊頭後枕骨部,即腦戶、風府、啞門穴,耳中「咚咚」鳴響如擊鼓。
該方法有提神醒腦、寧眩聰耳之功效,不僅可作為日常養生保健之法,而且對中老年人常見的耳鳴、眩暈、失眠、頭痛、神經衰弱等病有良好的療效。
揉耳輪:
以食指貼耳廓內層,拇指貼耳廓外層,不分凹凸高低處,相對捏揉。如果發覺痛點或結帶不舒服處,表示對應的器官或肢體有病變的可能,適度多多捏揉可治病。日久,痛點消失說明局部病變有好轉。
此法不拘遍數,做2-5分鐘,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耳輪處主要有頸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應區。
此法有健腦、強腎、聰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陽痿、尿頻、便秘、腰腿痛、頸椎病、心慌、胸悶、頭痛、頭昏等疾病。
按耳窩:
先按壓外耳道開口邊的凹陷處,此部位有心、肺、氣管、三焦等穴,按壓15-20下,直至此處明顯的發熱、發燙。然後,再按壓上邊凹陷處。此部位有脾、胃、肝、膽、大腸、小腸、腎、膀胱等穴,同樣來回摩擦按壓15-20次。
提耳尖:
用左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然後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同樣用右手繞過頭頂,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處。
然後再往上提揪,直至該處充血發熱,每次15-20次。此處的穴位有神門、盆腔、內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關節以及肝陽穴、風溪穴等。
拉耳垂:
用左右手的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將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發熱發燙。耳垂處的穴位有頭、額、眼、舌、牙、面頰等穴。
推耳後:
用兩手中指指面,分別置於兩耳後,沿翳風、瘛脈、耳殼後、顱息上下來回各推擦20-30次,至局部皮膚發熱。具有滋腎養肝,降低血壓的作用。
按摩全耳:
雙手掌心摩擦發熱後,向後按摩耳正面,再向前反折按摩背面,反覆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以上方法,每次可以全用,也可有選擇的運用幾種。按摩全耳後,最好配以干梳頭。用十指干梳頭,可以刺激頭部的經絡,增加腦部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可有效地治療和預防腦動脈硬化、腦血栓的發生,每次手梳頭的次數不應少於30-40次。
入睡難多因肝鬱氣滯 五種睡眠中醫應對法
晚上睡不著覺很折磨人。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從中醫角度看,基本分為五種情況。
泡腳時出汗部位預示身體狀況 上身出汗表氣虛
泡腳的好處很多,所以近年泡腳養生很受歡迎。其實,從泡腳時的出汗部位可以判斷身體有哪些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