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這句關於吃肉的飲食諺語在民間廣泛流傳。蒜有這麼神奇的功效?吃肉時必須得吃蒜嗎?下面看看專家怎麼解釋,並推薦幾組養生的食物搭配組合給大家。
吃肉為何一定要配大蒜
有一種說法認為大蒜可以化解肉中的有害成分,轉化脂肪,促進其中蛋白質的吸收,因此吃肉時最好要吃蒜。王興國指出,這種說法是對大蒜功能的誇大和誤解。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酸及礦物質,但是大蒜並不含有促進這些營養素消化分解的成分。
不過,「吃肉不吃蒜,營養減一半」,也並不完全是無稽之談。因為瘦肉還是我們獲取B族維生素的重要來源,而蒜可以提高肉中維生素B1的吸收率。維生素B1是最早被發現的B族維生素。它與神經系統的功能關係密切,一旦缺乏它,會令人情緒沮喪,思維遲鈍;嚴重缺乏時發生末梢神經炎,比如腳氣病,還會增加突發心臟病的風險。還有研究證明,補充維生素B1能改善產後抑鬱症。營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居民對維生素B1的攝入越來越少。值得注意的是,它在人體內停留的時間特別短,很容易隨著糞便排出體外。而大蒜裡面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當大蒜被碾碎之後,這兩種物質互相接觸,形成我們熟知的大蒜素。大蒜素能和肉中的維生素B1結合。這樣不但提高了維生素B1的吸收率,還使其溶於水的性質變為溶於脂的性質,從而延長了它在人體內的停留時間。所以,更科學地講,「吃肉不吃蒜」意味著「維生素B1吸收少」。
推薦四組食物搭配最養生:
1、玉米豌豆: 蛋白質互補
玉米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被人體吸收後能轉化為維生素A,具有防癌作用。豌豆具有調和脾胃、利腸利尿的功效,還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C,可使皮膚柔嫩光滑;其中的粗纖維還能預防直腸癌。玉米和豌豆搭配在一起,可提高人體對蛋白質的利用價值。由於兩者組成蛋白質的胺基酸不同,混合食用,蛋白質互補,從而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
2、海鮮蔬菜: 中和嘌呤
海鮮是高嘌呤並呈極高酸性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引起代謝紊亂,增加血尿酸濃度,引發痛風。如果吃海鮮時多吃些蔬菜,作為鹼性食物蔬菜就可以中和尿酸鹽濃度,有利於尿酸排出,大大降低患痛風的危險性。
3、雞蛋麵食: 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雞蛋營養全面又豐富,如果雞蛋和麵食(碳水化合物)一起吃,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有些人早餐只吃個雞蛋、喝杯牛奶,這樣雞蛋中的蛋白質會流失。如果能與麵包或饅頭同吃,就可使蛋白質最大限度地被人體吸收。通常雞蛋最好蒸著吃或煮著吃,如果吃水煮雞蛋,最好煮得嫩點,即開鍋後再煮五六分鐘即可,此時蛋黃剛剛凝固,食用這種狀態的雞蛋,人體對蛋白質的吸收率最高。但最好不要吃煎雞蛋,因雞蛋煎黃或煎煳都會使蛋白質變性。
4、魚豆腐: 加強鈣吸收
魚和豆腐都是高蛋白食物,但所含的蛋白質和胺基酸組成都不夠合理。如豆腐蛋白質缺乏蛋氨酸和賴氨酸,魚肉蛋白質則缺乏苯丙氨酸,營養學家稱之為不完全蛋白質。若將兩種食物同吃,就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使蛋白質的組成趨於合理。如魚頭燒豆腐,不僅味道鮮美,而且魚頭內的維生素D可提高人體對豆腐中鈣質的吸收利用率。需提示的是,做魚燒豆腐或魚燉豆腐時,用老豆腐比較好,再放一些蔬菜和香菇,無論風味還是營養都很不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邊走邊吃早餐危及你的胃 健康吃早餐全攻略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很多白領上班匆匆忙忙,為了節省時間,邊走邊吃早餐,這對身體很不好的,尤其是對胃的危害是相當大的。有人說「邊走邊吃,活不到九十九」。為了自己的身體,保護好自己的胃,以後再也不要邊走邊吃早餐了。
那麼,邊走邊吃早餐有什麼危害呢?
1、 影響消化和吸收。
身體在任何環境下可以咀嚼、吞咽食物,在但身體忙於應付耗費的肌肉活動時,血液供應會從胃腸等消化系統轉換到肌肉,會引起消化不良。人只有在心定輕鬆的情況下吃東西,才會有好消化,好吸收。
2、容易打嗝。
邊走邊吃,大腦既要指揮消化系統,又要指揮運動系統,注意力分散,因而往往不能細嚼慢咽,而且還會發生嗆食、噎塞等意外。 3、腸胃問題。
消化的時候胃部要聚集大量的血液好進行消化活動,走路的時候血液要分散到四肢為四肢提供能量,這就造成消化道血液供應不足,會使胃部排空推遲。短期看不出壞處,長期下來就會造成慢性淺表性胃炎,消化不良,如果走的急的話還會引發闌尾炎。
4、安全問題。
邊走邊吃的時候,人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吃上面,忽略了路面的情況,容易帶來安全問題。
健康吃早餐全攻略:
先喝水再早餐最健康
起床後先喝杯清水然後再吃早餐比較好。專家指出,在夜間的睡眠中,人體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惟獨消化器官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凌晨才真正進入休息狀態。如果早餐吃得過早,就會影響胃腸道的休息。
此外,經過一夜睡眠,人體從尿、皮膚、呼吸中消耗了大量的水分,早晨起床後體內處於生理性缺水狀態。因此,人們不必急於吃早餐,而應先飲一杯溫開水,既可以糾正生理性缺水,對器官也有洗滌作用,有助於改善器官功能。
早餐應有三類食物
早晨時間匆忙,很多人早餐多是「對付」。事實上,早餐應像正餐一樣吃。專家指出,早餐應提供一天能量的40%,午餐提供一天能量的40%,晚餐提供一天能量的20%。按照最次的標準來說,早餐最少也要占到一天能量的20%,其餘兩餐各占一天能量的40%。
受時間限制,早餐很難像正餐一樣充分準備,但至少要講究食物搭配,要有提供蛋白質和脂肪的主食,要有利於消化的液態食品(如牛奶、豆漿)。中國營養學會推薦,合理的早餐中,碳水化合物供能要占一天總能量的60%左右,蛋白質供能占10%至14%,脂肪供能占25%至30%。
總的來說,早餐應當含有3類食物:澱粉類主食如饅頭、麵包、粥、包子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如雞蛋、牛奶、豆漿、豆製品、熟肉等;水果或蔬菜。最理想的是再加1勺堅果仁。
早餐應該在幾點吃比較好
醫學專家指出,由於晚餐吃得過晚,人在睡眠時,絕大部分器官都得到了充分休息,而消化器官卻仍在消化吸收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到凌晨才漸漸進入休息狀態。
一旦吃早餐太早,勢必會干擾胃腸休息,使消化系統長期處於疲勞應戰的狀態,擾亂腸胃的蠕動節奏。
所以能在7點左右起床後20至30分鐘吃早餐最合適。
另外,早餐與中餐以間隔4至5小時左右為好,也說明早餐在7至8點之間進食為好。
皺紋也分真假!盤點7種習慣易長皺紋
皺紋,是人們聞之色變的詞,它的出現是在向你發出信號:你的肌膚已經開始衰老。其實,皺紋也有真假之分,及時分辨出「假皺紋」,加以護理,就能抹去歲月的痕跡。
如何分辨「假皺紋」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淑霞指出,把臉洗乾淨後,在臉部處於濕潤的狀態下,對著鏡子先觀察面無表情時的皮膚狀態,然後再做一系列表情,如喜、怒、哀、樂。如果無表情時沒有皺紋,而做表情時眼角、嘴角、眉心等處才會出現皺紋,就是「假」的動態紋。如果你沒把這當回事兒,不加護理,這些動態紋就會逐漸加深。而面無表情時,還可以清晰地看到紋路,就是「真」的靜態紋。靜態紋是皮下脂肪、膠原蛋白流失及重力作用等因素引起皮膚鬆弛下垂形成的褶皺,一般來說,30歲後就會長皺紋。
7種習慣易長皺紋
皺紋產生的早晚以及深淺與許多因素有關,除了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外,與以下生活習慣也有很大的聯繫。
不經常喝水。皮膚含水量在10%~20%最合適,若體內水分不足,導致皮膚含水量低於10%,皮膚就會變得乾燥、粗糙、鬆弛,時間長了,就容易長皺紋。
壓力過大。經常悶悶不樂、急躁、緊張、愁眉苦臉,表情肌就容易產生縱向或橫向的皺紋。
睡眠不足。經常睡不好會使內分泌紊亂,皮膚的調節功能受損,導致容顏憔悴。
曝曬。陽光會造成皮下膠原蛋白的損傷、斷裂,使面部、頸部、手部的皮膚變干、變薄、失去彈性,皮膚逐漸變松起皺。
營養不良。如果身體營養狀況好,皮膚營養供應充足,皮下組織豐滿,皺紋就出現得晚,反之就會皮膚粗糙和鬆弛,容易產生皺紋。
洗臉水溫度過高。水溫太高會使皮膚乾燥,加速皺紋的產生。
吸菸。吸菸時吸入的一氧化碳會與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造成皮膚組織缺氧,使皮下血液循環遲緩,皮膚就會失去光澤和彈性,產生皺紋。另外,吸菸的動作還會加速口周放射狀皺紋的出現。
多喝水,勤保濕
要想推遲皺紋的產生,要做到:1。多喝水,可以每天喝一些鮮榨果蔬汁,少喝咖啡等飲料。2。紫外線會促進皮膚光老化,所以出門前要塗防曬,戴好遮陽帽。3。建議用35℃左右的溫水洗臉,有利於保持皮膚水分。4。皮膚薄、容易乾燥的眼周較易出現皺紋,在真正的深層皺紋形成前,要注意補水保濕,可選擇高保濕的護膚品,滋潤角質層,有效預防皺紋產生,還可以配合皮膚按摩,促進肌膚新陳代謝,消除浮腫,讓皮膚更加緊繃。楊淑霞稱,說是補水,實際上是鎖水,平時洗完臉,要趁皮膚沒幹的時候,塗抹保濕霜,才能鎖住皮膚里的水分。5。減少不當表情,如少皺眉,防止形成川字紋;少眯眼看東西,以防加重魚尾紋;雙側牙齒咀嚼食物、不託腮,減少法令紋。6。改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吸菸酗酒,注意飲食均衡,保持樂觀的心態。若皮膚老化速度加快,可在醫生指導下,通過光子嫩膚等方式,重獲緊實的肌膚。
健康達人8個好習慣:從不節食 不與他人比身材
一些看似簡單的生活習慣就能讓一個健康達人顯現出他們的與眾不同。下面就為大家總結了健康達人的8個生活習慣:
吃得少卻身材差?揭4大原因教你重視飲食
眾所周知,減肥的一大方法就是控制飲食。不少女孩子寧願餓著肚子也要保持住好身材。但是,也有很多人雖然吃得少但還是沒有達到減肥的效果,為此,小編解釋4大原因,告訴你為什麼吃得少還是瘦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