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的時候多數人對這句話深信不疑。但是「秋凍」並非適合於任何人群,像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身體調節功能已較差的年老體者和弱不禁風的嬰兒,是不適宜「秋凍」的。而秋季最好的鍛煉身體方式就是散步,秋季散步可以抵禦很多疾病的放生。
雖然「春捂秋凍」是我國民間的一條保健諺語。從氣候學的觀點來分析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春與秋雖都是過渡季節,但仍有差異。我國通常把3~5月稱為春季,9~11月稱為秋季。最高氣溫的平均值春季高於秋季;平均最低氣溫秋季則高於春季。
這說明,雖然春季白天的溫度高了一些,但是早、晚溫度還是比較低的。另外,春季是回暖期,室內溫度的回暖速度不及室外,所以在春季雖然在室外很熱,進入室內,就比較涼爽了。秋季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降溫的季節,室外溫度雖然下降了,室內溫度還比較暖和。所以,適當的秋凍就有一定道理了。但是,秋凍也不是人人都適合的。
「秋凍」適宜中青年
適宜秋凍人群以中、青年體質較好的為主。當天氣變化比較平緩時,少穿點衣服,使身體略感涼意,但不感覺寒冷,即「凍一凍」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強冷空氣活動,造成氣溫急劇下降時,還進行「秋凍」而不及時、適當地增衣保暖,不但達不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反而會招災惹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所以,秋凍也要適天氣情況而定。
老年人不適宜「秋凍」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身體調節功能已較差的年老體衰者,是不適宜「秋凍」的。這是因為深秋季節氣溫變化大,溫差、風速、大氣壓都處於較大的波動狀態。這種變化多端的天氣會使人的皮膚、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導致血壓升高,也會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嚴重時還會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症狀,甚至還會使血管脆裂發生中風,引起偏癱,危及生命。所以不要「秋凍」。
嬰幼兒不宜「秋凍」
正在生長發育的嬰幼兒和那些長期病號、弱不禁風的人則是不宜「秋凍」的。還有慢性支氣管病、哮喘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凍」。因為這種人一旦著涼、感冒就很容易舊病復發或使病情加重。還有的兒童,一到秋冬就經常感冒,每個月患感冒發燒1~2次,醫學上稱為「易感兒」,這種小孩也不能「秋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男人早泄跟體質有關係嗎
對於早泄現象很多男性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認為年紀大了早泄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早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引起疾病的原因,加強對疾病的了解和認識。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
1 、局部刺激:陰莖包皮過長,內褲太緊對陰莖頭龜頭刺激、或性興奮由看電影、錄像引起,常發生習慣性的早泄。
2 、體質欠佳:大病初癒,性興奮和反射性射精活動都會降低,也會導致一過性的習慣性早泄,宜減少停止性活動。
3、 器質性病變:有些器質性病變,易引起習慣性早泄,如尿道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精阜炎等炎症的刺激,使射精中樞興奮度降低,或陰莖系帶感應性增高,過分牽引亦引起習慣性的早泄,宜作及早治療。
4、 精神因素:長期性的縱慾過度、過度、過頻、情緒緊張、激動引起皮層中樞性興奮增強,脊髓射精中樞興奮性也增高,引起習慣性早泄。有資料說明,首次往往是在害怕被發現的環境下進行。因此緊張的心理形成快速射精的習慣,其後即使在較鬆弛的性生活中他們改變不了建立的射精方式。
平和體質人群的藥物保健
平和體質的人可以以食代藥,豐富多樣的日常水果、蔬菜、禽肉、糧谷均有平補氣血、緩調陰陽的作用。
有一些藥物性味緩和,既是藥物也是食物,久服可有益壽延年之功效,如黨參、茯苓、薏米、山藥、阿膠、紅棗、蜂蜜、龍眼肉、枸杞子、桑葚、百合、麥冬、山楂、黑芝麻、靈芝等:
平時也可取一些緩補腎陰腎陽的藥物代茶飲用。
山楂6克,紅棗3顆,枸杞子3克代茶飲用,可以理氣健脾,平補氣陰;阿膠粒1勺,蜂蜜少許,沸水沖服,可以養血烏髮;麥冬6克,菊花、龍眼肉各3克代茶飲用,可以滋陰去火,平補陰陽。
另外,一些延年益壽的藥方可以長期服用,或製成藥酒每日酌飲,若感覺溫燥上火或滋膩泄瀉,停止服用即可。
如六味地黃丸可以滋陰清火;何首烏、枸杞子各30克,人參1棵,高度白酒1000毫升,浸泡一個月製成首烏酒,每日適量飲用,可以氣陰雙補。
需要注意的是平和體質之人身強體健,年輕人尤其不可以濫用補藥,否則反而會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收到相反效果。
在進行藥補時要注意不同年齡的補益應有所不同。例如,小兒內臟嬌弱,易虛易實,飲食不節易傷脾胃,可以在冬季健脾,食用茯苓、山楂、紅棗、薏米、紅小豆等。青年學生學習負擔重,睡眠不足,會造成心脾不足或心腎不足,可以食用蓮子、何首烏等調養。
中年人工作負荷重,不注意休息,損傷氣血,可以用龍眼肉、黃芪、當歸等來補養氣血。
老年人身體虛弱,無病時可選用杜仲、何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
此外,男女性別不同,補益方法也不同。少女月經未至、無病時選用當歸、白芍、紫河車等。藥補勿過偏,儘量用藥食同類之品,以減少藥性的偏頗。
幾種氣虛體質的中藥調理法
氣虛體質之人培補元氣宜食可以補氣的中藥,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朮、山藥、白扁豆、甘草、紅棗、刺五加、絞股藍、紅景天、茯苓、薏米、飴糖、蜂蜜等。
陰虛體質人群的經絡養生
陰虛火旺體質多不宜灸,可選具有補陰活血的空位按摩或針刺。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和足少陰腎經的太溪是補陰要穴。三陰交是三條陰經的交匯點,可以滋補肝、脾、腎陰;太溪則可以滋補腎陰。平時可以用手指或筆桿點按,每次10-15分鐘,以酸脹為度,也可循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