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氣虛體質的中藥調理法

氣虛體質之人培補元氣宜食可以補氣的中藥,如人參、西洋參,黨參、太子參、黃芪、白朮、山藥、白扁豆、甘草、紅棗、刺五加、絞股藍、紅景天、茯苓、薏米、飴糖、蜂蜜等。

以上藥物均可作為作料製成藥膳,或搭配起來代茶飲用。

神倦乏力可用西洋參或人參3克,沸水沖泡當茶飲。

反覆感冒抵抗力弱者可用黃芪9克,防風6克,甘草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經常心悸、心慌、善驚易恐者可用太子參、棗仁各6克,甘草3克,用沸水沖服,代茶飲用。

經常氣短心慌、出汗勞累後加重者可用人參、五味子各3克,麥冬6克,每日沸水沖服,代茶飲用。

喘促日久,動則喘甚,呼多吸少,氣不得續者,可用蛤蚧粉和人參粉各3克,每日沖服,早、晚各1次。

而氣虛表現在臟腑上主要有脾氣虛、腎氣虛、心氣虛和肺氣虛。

脾氣虛

【症狀表現】納少,脘腹脹滿,食後尤甚,大便溏薄,神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白或萎黃,或見水腫或消瘦,舌淡苔白,脈緩弱。

【成因】多因飲食不節,勞累過度,久病耗傷脾氣所致。

【調理方劑】四君湯、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來源】金代名醫李東垣《脾胃論》卷中。

【組成】黃芪1.5克,人參、白朮各0.9克,炙甘草1.5克,當歸0.6克,陳皮、升麻、柴胡各0.6~0.9克。

【用法】上藥混合,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空腹時稍熱服。

【加減】病甚勞役、熱甚者,黃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參;腹中痛者,加白芍藥、炙甘草各1.5克;若惡熱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黃芩0.6~0.9克;惡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頭痛,加蔓荊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頂痛、腦痛,加藁本0.9~1.5 克。

【功效】

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四君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人參、白朮、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將上藥切碎,研為細末,水煎服。

【加減】若嘔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嘔;胸隔痞滿者,加枳殼、陳皮以行氣寬胸:心悸失眠者,加酸棗仁以寧心安神;兼畏寒肢冷、脘腹疼痛者,加乾薑、附子以溫中祛寒。

【功效】

益氣健脾,適用於脾胃氣虛證,症見面色萎白、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弱等。

腎氣虛

【症狀表現】耳鳴、腰酸、性慾衰減、頭暈健忘、脈弱、夜尿增多、小便不暢、倦怠乏力、雙腿發沉等。骨質疏鬆、發育遲緩、小兒智力不足、月經量偏少、經期不規則、排卵期基礎體溫上升不多、更年期障礙、不孕、習慣性流產、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多尿頻尿、盜汗、頭暈目眩、耳鳴、四肢冰冷等,也都屬中醫所說「腎氣虛損」的範疇。

【成因】腎氣虛是指腎臟功能減弱,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該病的引發原因有很多,大家應引起高度的注意。

【調理方劑】固陰煎。

固陰煎

【來源】《 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人參適量,生地、熟地各12克,山藥、當歸各9克,白芍6克,黃精12克,麥冬、甘枸杞子、丹參、沙苑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加減】如虛滑遺甚者,加金櫻子肉10~15克,或醋炒文蛤10克,或烏梅肉2個;陰虛,而當歸經血不固者,加川續斷10克;下焦陽氣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補骨脂、吳茱萸適量;肝腎血虛,小腹疼痛而血不歸經者,加當歸10~15克;脾虛多濕,或兼嘔惡者,加白朮5~10克;氣陷不固者,加炒升麻5克;兼心虛不眠,或多汗者,加棗仁10克(炒用)。

【功效】

肝腎兩虧,遺精滑泄,帶下崩漏,胎動不安,產後惡露不止,婦人陰挺。帶濁淋遺,及經水因虛不固。肝腎血虛,胎動不安;產後沖任損傷,惡露不止。陰虛滑脫,以致下墜者。

心氣虛

【症狀表現】心悸、氣短(活動時加劇)、自汗、胸悶不舒或痛、面色蒼白、體倦乏力、舌質淡、舌體胖嫩、苔白、脈虛等。

【成因】由發汗、瀉下太過,或勞心過度、心氣耗損或年老髒氣日衰、病後體虛所致。

【調理方劑】養心湯加減。

養心湯加減

【來源】《仁齋直指》卷十一。

【組成】黃芪(炙)、白茯苓、茯神、半夏曲、當歸、川芎各15克,遠志(取肉,薑汁淹,焙)、辣桂、柏子仁、酸棗仁(浸,去皮,隔紙炒香)、北五味子、人參各7.5克,甘草(炙)12克。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9克,加生薑5片,大棗2枚,水煎,空腹時服。

【加減]怔忡心悸者,加檳榔、赤茯苓。

【功效】

心虛血少,驚惕不寧。

肺氣虛

【症狀表現】自汗畏風、神疲少氣,咳喘無力、動則氣短、氣怯聲低,易遇風受寒而作惡寒發熱、頭痛鼻塞,或作咳嗽,或作喘作哮,反覆發作,且咳痰稀薄,或呼吸短促難續。或喉中常有輕度哮鳴音。面色恍白,舌胖質淡,苔白,脈虛弱。

【成因】本證多由稟賦不足或年高體弱,或積勞內傷,或久咳久喘耗傷肺氣所致。因肺氣虛使衛外不固,治節無權,開合失司,宣降失職而出咳嗽、感冒、哮證、肺脹、自汗、虛勞等疾病。

【調理方劑】補肺湯。

補肺湯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組成】黃芪30克,甘草、鍾乳、人參各12克,桂心、干地黃、茯苓、白石英、厚朴、桑白皮、乾薑、紫菀、橘皮、當歸、五味子、遠志、麥門冬各15克,大棗20枚。

【用法】上18味研末,用水1500毫升,煮至500毫升,分4次服,日3夜1服。

【功效】

脾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則吐也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平和體質人群的藥物保健

平和體質的人可以以食代藥,豐富多樣的日常水果、蔬菜、禽肉、糧谷均有平補氣血、緩調陰陽的作用。

有一些藥物性味緩和,既是藥物也是食物,久服可有益壽延年之功效,如黨參、茯苓、薏米、山藥、阿膠、紅棗、蜂蜜、龍眼肉、枸杞子、桑葚、百合、麥冬、山楂、黑芝麻、靈芝等:

平時也可取一些緩補腎陰腎陽的藥物代茶飲用。

山楂6克,紅棗3顆,枸杞子3克代茶飲用,可以理氣健脾,平補氣陰;阿膠粒1勺,蜂蜜少許,沸水沖服,可以養血烏髮;麥冬6克,菊花、龍眼肉各3克代茶飲用,可以滋陰去火,平補陰陽。

另外,一些延年益壽的藥方可以長期服用,或製成藥酒每日酌飲,若感覺溫燥上火或滋膩泄瀉,停止服用即可。

如六味地黃丸可以滋陰清火;何首烏、枸杞子各30克,人參1棵,高度白酒1000毫升,浸泡一個月製成首烏酒,每日適量飲用,可以氣陰雙補。

需要注意的是平和體質之人身強體健,年輕人尤其不可以濫用補藥,否則反而會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收到相反效果。

在進行藥補時要注意不同年齡的補益應有所不同。例如,小兒內臟嬌弱,易虛易實,飲食不節易傷脾胃,可以在冬季健脾,食用茯苓、山楂、紅棗、薏米、紅小豆等。青年學生學習負擔重,睡眠不足,會造成心脾不足或心腎不足,可以食用蓮子、何首烏等調養。

中年人工作負荷重,不注意休息,損傷氣血,可以用龍眼肉、黃芪、當歸等來補養氣血。

老年人身體虛弱,無病時可選用杜仲、何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

此外,男女性別不同,補益方法也不同。少女月經未至、無病時選用當歸、白芍、紫河車等。藥補勿過偏,儘量用藥食同類之品,以減少藥性的偏頗。

特稟體質人群的四季養生

過敏體質者四季都應防止接觸過敏原,但是在季芎交誓之時往往也是過敏反應的多發季節。比如春季,氣候多風,萬物復甦,柳絮、花粉隨風飛散,對此過敏者往往防不勝防,因此出門應注意戴好口罩、紗巾,減少接觸。風邪常易裹挾濕氣、溫燥、疫戾之氣,故過敏體質多在春季汗出當風、肌表皮膚在戶外暴露之時發生過敏反應,故應防止受風,儘量避免在戶外活動;應當忌食辛辣、腥膻發物,多食健脾益氣的食物以增強免疫力和適應能力。

夏季過敏體質者除應避開過敏原之外,應重視精神方面的自我調養,多與人交流,調適情志,切莫過分在意自己的過敏體質,防止產生自卑心理;運動時防止出汗太過、傷津耗氣,及時補充水分。有秋冬季節易發過敏反應者,可以採用冬病夏治之法,借天時之利,去除頑疾。

秋季氣候轉涼,易產生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過敏體質者應注意及時增添衣物,避免在清晨及夜晚在戶外活動。秋季可以適時進補,以健脾益氣或滋陰潤燥的食物為主,以利冬季的閉藏;可以開始適當延長睡眠時間,或打打太極、練練氣功、者更應避免戶外活動,早睡晚起,防止感寒。衣著應密實,但應透氣,防止汗出著風,居所宜朝陽,室內溫度恆定為宜。飲食宜溫補健脾,增強自身免疫力。

陰虛體質人群的經絡養生

陰虛火旺體質多不宜灸,可選具有補陰活血的空位按摩或針刺。足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和足少陰腎經的太溪是補陰要穴。三陰交是三條陰經的交匯點,可以滋補肝、脾、腎陰;太溪則可以滋補腎陰。平時可以用手指或筆桿點按,每次10-15分鐘,以酸脹為度,也可循經按摩。

陰虛體質人群的飲食養生

能夠滋陰的食物有糯米、芝麻、綠豆、黑豆、豆腐、各種蔬菜、水果、百合、銀耳、燕窩、蘑菇、豬肉、豬蹄、豬骨髓、甲魚、烏龜、海參、海蜇、蝦、螺螄、貝類、烏賊、鱔魚、泥鰍、魚占魚、牛乳、冰糖等。滋陰的食品多酸甘、性寒涼,應適當食用一些動物類的滋陰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