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到 養生需吃四味過五關

暑,熱也,小暑即為小熱。但"小暑過,每日熱三分",今年7月17日開始入伏,熱在三伏,小暑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大暑在後面摩拳擦掌呢。此時,初伏前後,空氣濕度逐漸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俗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你準備好了嗎?

【小暑分三侯】

一候,溫風至:涼風已盡,空氣變成撲面熱浪

二候,蟋蟀居壁:蟋蟀躲進牆角避暑熱,等待秋涼出穴

三候,鷹始鷙:老鷹因地面氣溫太高而在高空中活動

小暑養生過五關

第一關:養陽關

夏季,人體的毛孔都張開了,容易讓陽氣發散。同時,大量的出汗,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很容易傷津耗陽氣。

建議: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房間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室溫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長時間在空調房裡,要注意關節的保暖,並且隨時通風,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第二關:情緒關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情緒的波動,會造成血壓易上升,心臟負擔重,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發作。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此外,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復發,如哮喘、支氣管炎等。

建議: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養護好心臟。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於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第三關:飲食關

小暑過後不久就會入伏,伏天濕熱,人易感到頭暈腦脹,並且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小暑時節,多雨、高溫,更使得本來就在夏季屬於高發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發頻發。

建議:這一時節,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多食用具有消熱利濕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豆薏米粥等;可適當飲決明子茶、大麥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儘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關:睡眠關

夏季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

建議: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們的起居和作息時間應隨之作出相應調整。早睡早起,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高質量的睡眠。睡眠時間不夠,可以通過午睡補充。最好平躺,不要趴著睡。

第五關:健身關

不少人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夏天出汗多,不宜運動。其實,夏季仍需維持適量的運動,只是要注意不應在烈日下運動。同時,由於夏季運動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防止出汗過多導致血粘度升高。

建議:短距離的健走、游泳、太極等是最適合酷暑時節的運動,可以起到平心靜氣、緩解壓力的作用。運動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晚練不宜過晚,以免影響睡眠。

小暑飲食吃四味餃子

"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的各種毒素。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之說。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於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雞蛋

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熱湯麵

伏日吃麵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記載: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

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大暑這時候的氣溫一般都要達到40度左右,在這樣的高溫黃靜霞,我們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那麼大暑節氣該如何養生?

1、預防中暑

高溫天氣儘量不外出,不進行戶外體育鍛煉或者從事體力勞動。

2、預防情緒中暑

大暑時節高溫酷熱,人們易動「肝火」,經常會出現莫名的心煩意亂、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問題,也被稱為「情緒中暑」。「情緒中暑」對夏日養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老年體弱者,由於情緒障礙時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壓升高,甚至還會引發猝死。提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氣、著急等極端情緒,儘量做到「心靜自然涼」。

3、運動量不宜大。

三伏天裡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別是中老年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年輕人,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溫中健身,也要避免體力消耗過大的運動項目。

4、要注意開窗通風防暑氣,保護好心神,讓心靜下來,確保精神飽滿。

度苦夏,除了要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多喝水外,更要格外注意飲食調理。

立夏節氣如何養生

每年四月初一前後為農曆的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立夏後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此時養生重在清涼解暑、保養心臟。

夏季陽熱之氣上升,火氣通於心,易煩躁不安,出現失眠、口腔潰瘍等上火症狀,養生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持精神閒靜,口味清淡,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山藥、小麥、玉米、海產品、蛋類,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同時可吃一些降火養心的食物如綠豆、苦瓜、蓮子、萵苣、豌豆等,以達到防暑降暑的功效。

立夏後,白晝更加漫長,此時宜早睡早起。此時養生重點在保養心臟。心主血脈,主神志,主宰陽氣生發。心臟的陽氣能推動血液循環,維持人的生命活動。心臟的陽熱之氣對人的全身有溫養作用,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陽的作用分不開。另外,心主神明,主宰人的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等。應做到神情安靜、笑口常開、自我調節、制怒平和,以達到保養心臟的養生效果。

起居方面,入夏後睡好午覺是必要的。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時間過長反而會讓神氣受損。冷水澡不宜多洗,冷水澡會使全身毛孔迅速閉合,熱量不能散發而滯留體內,引起高熱,還會因腦部毛細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供血不足,頭暈目眩,重則還可引起休克。鍛煉出汗有助於排出濕熱,可進行游泳、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立夏時節,自然界陽氣漸長、陰氣漸弱,人體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注重清熱解暑,起居有度,適當鍛煉,心神平和,以達到養心的養生功效。

小寒節氣如何養生

呼吸系統疾病受天氣影響最大。寒潮是呼吸系統疾病的一道坎。低溫使得呼吸的局部溫度很低,毛細血管收縮,黏膜上皮的纖毛活動減慢,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同時由於乾燥,呼吸道黏膜彈性減少,免疫力下降,排泄異物的功能減退,導致細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長。

清明節氣如何養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前後天氣時而晴朗,時而風雨,無論是踏青還是掃墓,都應注意保暖、休息,尤其是孕婦、老人和體弱多病的人,外出遊玩應順應天氣適當增減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