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季足療時經常性的常按摩腳掌和腳趾,對貧血、關節炎、糖尿病、周期性偏頭痛及腎功能紊亂等也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尤其對中老年人下肢麻木、發冷、浮腫、風濕也大有裨益,並能延緩人體衰老。「搓足」能養生,是因為在人腳掌上密布了許多血管,故醫學上把腳掌稱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掌上有無數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有通往全身的穴位,刺激腳掌能使末梢神經活躍,神經系統與內分泌系統充分發揮作用,腳腿和大腦感到輕鬆舒暢,並有提高記憶力之功效。腳掌遠離人體心臟,血液往往容易在那裡滯留,故經常活動腳掌,使血液循環加快,起到平衡陰陽,調節氣血的作用,真正達到祛病養生的目的。
2、「搓足」養生時,還應多活動腳趾。人腳底共有62個反射區,幾乎囊括了人體全部器官和內分泌腺。人體最重要的12條經脈中,有6條是起或止於腳部,而反射區大部分集中在腳底的前半部分。大拇指是肝、脾兩經的通路,多活動大拇指可疏肝健脾,增進食慾,對肝、脾腫大具有輔助療效;第4趾屬膽經,按摩可防治便秘、肋骨痛;小趾屬膀胱經,能治遺尿症;第2趾,不僅具有手指同樣的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足療養發護髮法
叩擊法
把手握成拳頭來敲擊腳底和腳踝。每個腳敲50下,每天敲一次。
摩擦法
可用手掌魚際來回摩擦足底,左右各50次,使足跖皮膚微熱。
踩踏法
赤足直接踩踏高低不平的路面或物體,如卵石路、健身地毯、健身拖鞋,或赤足踩踏健身球(或高爾夫球)前後來回滾動,以刺激足底。
按壓法
用拇指用力按壓腳底的反射區,最好是感到有酸脹的感覺。也可用髮夾的鈍頭或一捆成束的牙籤戳壓足底。
足療保健功效多 活血舒經絡
1、捋理足掌背
作用:理氣活血,舒筋通絡,治療足部腫脹。
部位:足底、足背。
操作:操作者雙手分別置於足的兩側,拇指在足底,其餘四指置於足背,做捋理手法10次
要領:①自足趾至足跟方向捋理,也可往返捋理。②雙手用力應均勻一致輕柔連貫,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
2、分推足底
作用: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部位:足底。
操作: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指腹置於足底,自中央至兩側進行分推手法。
要領:①自足趾根部至足根循序分推。②兩手用力要均勻,動作柔和,協調一致。
3、掰足掌
作用:疏鬆肌筋,調和氣血。
部位:足掌。
操作:操作者以兩手分別握於足掌兩側,向足底或足背方向進行掰足3~5次。
要領:①兩手用力應均勻,協調一致。②用力應緩慢,以能耐受為度。
4、點按足底
作用:點穴開筋,通經活絡。
部位:足底。
操作:操作者以雙手拇指指端置於足底進行點按。先中間後兩邊,順序點按全足底。
要領:①自上向下點按,不可漏空。②兩手應持續緩慢,均勻用力。
5、拇指按壓足底
作用:疏鬆肌筋,行氣活血。
部位:足底。
操作:操作者以兩手拇指指腹置於足底,順次按壓足底。
要領:①按壓時先中間後兩邊,自上向下,兩拇指交替按壓,依次全足底。②按壓力度由輕到重,穩而持續。
6、內外旋踝部
作用:舒筋活絡,滑利關節。
部位:足踝部。
操作:操作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握足趾部,稍用力向下牽引,同時作踝部外旋或內旋數次。
要領:①被操作者踝部要放鬆。②操作者兩手用力方向相反,手法要柔和,不可暴力。
7、拿捏小腿後側肌肉
作用:順氣活血,消除疲勞。
部位:小腿後側肌肉
操作:操作者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拿捏小腿後側肌肉,往返數次。
要領:①動作要緩慢柔和,自上向下操作。②要拿滿,避免掐、摳。
四個足療方可有效降壓
「補正祛邪」是足部按摩功效之一。因為它不僅可以「溫陽」,同時又可以「清火」。臨床驗證,足部按摩對消炎去火功效頗佳。通過對患者做血、尿、糞等檢驗發現,按摩後,炎症指標明顯下降。
足療按摩手法有哪些?
雙指鉗法的基本方法是用無名指和小指的第1、2指關節屈曲90度緊扣於掌心,食指第1指關節屈曲90度,第2指關節側面放在反射區上,用拇指指關節的屈伸動作來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