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體重超過同性別、同年齡健康兒或同身高健康兒的平均體重2個標準差;超過同年齡同性別平均體重的20%;③體重指數(體重/身高)>;22~24者為肥胖。
體型:均稱性肥胖:身高與年齡相稱,常為單純性肥胖。矮胖性:應注意腦性肥胖或庫欣綜合徵。明顯矮小性肥胖:需注意幼年性粘液水腫或性腺發育不全。
體徵:胸腹、臀部、大腿脂肪堆積,皮膚出現白紋,部分患兒可並發高血壓,少數肥胖兒可有扁平足及膝內翻。但單純性肥胖不伴有神經系統或內分泌系統體徵。繼發性肥胖(伴有肥胖的各種綜合徵)常伴有下列系統體徵:生殖器官的發育不良或性早熟。特殊的面容、智力發育不全或減退。多系統的畸形或疾病:如多指趾、神經性耳聾、視網膜色素炎、多發性卵巢囊腫等其他內分泌系統改變,如糖尿病、尿崩症等。
肺通氣不良綜合徵(Pickwick’s syndrome),嚴重患者可出現呼吸淺速、發紺、紅細胞增多、心力衰竭等表現。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肥胖病的臨床表現
肥胖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最常見於嬰兒期、5~6歲和青春期。患兒食慾旺盛且喜吃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明顯肥胖的兒童常有疲勞感,用力時氣短或腿痛。嚴重肥胖者由於脂肪的過度堆積限制了胸擴展和膈肌運動,使肺換氣量減少,造成缺氧、氣急、紫紺、紅細胞增多,心臟擴大或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稱肥胖-換氧不良綜合症。
體格檢查可見患兒皮下脂肪豐滿,但分布均勻,腹部膨隆下垂,嚴重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過多,使胸膜、臀部及大腿皮膚出現白紋或紫紋;因體重過重,走路時兩下肢負荷過度可致膝外翻和扁平足。女孩胸部脂肪過多應與乳房發育相鑑別,後者可觸到乳腺組織的硬結。男性患兒因大腿內側和會陰部脂肪過多,陰莖可隱匿在脂肪組織中而被誤診為陰莖發育不良。
肥胖小兒性發育常較早,故最終身高常略低於正常小兒。由於怕被別人譏笑而不願與其他小兒交往,故常有心理上的障礙,如自卑、膽怯、孤獨等。
飲食和運動預防兒童肥胖
調查顯示,遺傳因素、不良的飲食習慣,高糖、高脂飲食的攝入及缺少運動也是導致兒童肥胖的重要因素。家長應該可以在飲食和運動兩方面引導孩子避免變成肥胖兒。
飲食和運動預防兒童肥胖
1、在給孩子定時、定餐以外的時間裡,不要時不時地給孩子零食吃。
不要讓孩子看見能使人聯想到有食物的物品,一個裝糖果的瓶子或是裝餅乾的盒子可誘導孩子的食慾。孩子進食不要一成不變地固定在一個特定的場所,否則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到特定的場所就會反射性地引起孩子的食慾。不要在吃飯時看電視或看書報。邊吃邊看,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久之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功能。
2、讓孩子緩慢而又放鬆地吃東西
教會孩子緩慢而又放鬆地吃東西,目的是發現孩子對飢餓和食慾的敏感程度,幫助孩子自我調節進食量。孩子緩慢地、放鬆地吃東西,就會有時間去品嘗食物,吃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不吃了,不會吃得太多。如果孩子吃得太快,讓他稍等片刻再吃;此時,不要斥罵孩子,對孩子發泄怨氣,更不要不准孩子吃。
3、鼓勵孩子參加運動
有研究指出,身材苗條的兒童後來發胖是由於運動減少的緣故。增加兒童運動的最好辦法是讓兒童自然地做運動。對幼小兒童可採用家庭娛樂的方式,在娛樂中運動,在運動中取樂。對孩子的運動量不要過大。如果家長對孩子的運動要求過大,孩子只會被迫為取悅家長而運動,或者就根本拒絕運動。家長要為孩子的運動創造機會,也要允許孩子選擇他自己喜愛的運動。
肥胖病的三大症狀
輕者無明顯症狀,中、重度肥胖表現有乏力、怕熱、出汗、動則氣短心悸,以及便秘、性機能減退,女性可伴有月經不調等症狀,部分病人由於內分泌功能失調而浮腫,也可因為脂肪過多或活動減少,下肢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而引起浮腫。
幼兒肥胖症的症狀和防治措施
開始肥胖的時期,有的從乳兒期,有昀從學童期就開始。乳兒期是否過胖,可採用標準指數(體重g/(身高Cm)2×10),超過20~22以上為肥胖,乳兒期肥胖,大約一歲後即可矯正,不過學童期的肥胖,可能持續到成人,這才是最重要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