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找到控制生物鐘的基因 摸清了秉性

日前英美科學家聯合在《科學》期刊上撰文稱,他們已經找到了實驗鼠的大腦中操縱生物鐘走向的基因「per1」,並基本摸清了生物鐘的「秉性」,按照這樣的研究思路,不久就能製造出能有效緩解時差的藥物,並進一步在癌症、情緒失常、老年痴呆和內分泌失調等與生物鐘紊亂有密切聯繫的疾病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除了在醫學領域的巨大利用前景,了解大腦生物鐘的運作原理和方式也能幫助飛行員、媒體從業人員等經常需要值夜班的人們保持清醒良好的精神狀態。

  眾所周知,人體中司管時間的系統被稱為「生理節律」,也就是俗稱的生物鐘。它幫助我們的身體維持住一個基本的運作規律,何時吃飯、睡覺、醒來;何時進行身體的其它一些機能。

  科學家介紹稱,大腦中控制生物鐘的那片區域叫做「視交叉上核」(SCN),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齶上方,以現有的技術手段很難在人類大腦的那片區域做實驗,因此此次研究只能在實驗鼠身上進行。科學家表示,經過多年不懈地找尋,他們終於在SCN區域找到了兩種功能完全不同細胞,操控哺乳動物生物鐘的「per1」基因就在找到的「生物鐘細胞」中,而另一種「非生物鐘細胞」的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

  此次研究的另外一個重要突破在於,它完全顛覆了醫學界以往對於生物鐘活動的猜想。以前醫學界認為,SCN的兩種細胞會在白天一直不斷地發出電脈衝來調節人體時鐘,晚上就慢了下來。

  而這次的研究證實,這兩種細胞從傍晚時分才開始集中發射電脈衝,晚上停下來,第二天日出時再接著發射,在整個白天中SCN細胞都不會再發射電脈衝,而只是將其保持一個活躍性的狀態。這就好像你打著了一輛汽車,引擎也在隆隆轟鳴,但就是不踩油門把車開出去一樣。

  密西根大學數學家弗格教授十分看好這項研究的前景,他說:「知道了SCN如何發射生物鐘信號,我們就能對其進行調節,繼而在與生物鐘紊亂有關的一切疾病的診療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不在線」導致焦慮

  英國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手機不在服務區或是網速變慢,正成為許多人感到焦慮和壓力倍增的原因。

  該調查顯示,當無法使用網際網路或移動電話時,36%的人會由於「和家人失去聯繫」而焦慮,29%的人會因為「和工作有關的原因」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人們隨時可能因離線、不在服務區而錯過重要郵件、來電或重大新聞。如果他們認為「不在線」是與這些信息脫節的原因,變得焦躁也是很自然的。

8大好習慣 食物中毒不找你

  我們看電視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某人中毒昏倒在地的鏡頭,當然現實生活中一般不會有這樣刻意下毒害人的事情發生,但食物中毒卻不能不防。也許你沒有經歷過食物中毒,但絕對聽說過某地方或者某某地方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多少人被送往醫院搶救或者脫險或者身亡。

  要怎樣避免食物中毒呢,下面告訴你幾個小竅門。

  1.選擇食品安全第一新鮮是指食品要具有相應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狀,沒有發生腐敗變質和其他感官性狀的異常變化。其中定型包裝食品應在其保質期內。不要購買和食用來源不明的食品。

  2.食品加熱講究徹底許多生的食品如家禽、肉類以及未經消毒的牛奶常被病原體污染,徹底加熱可殺滅病原體。要牢記食品所有部位的溫度都必須達到70℃以上。如燉雞時,如果靠近雞骨的部分還生的話,要放回爐上完全燉熟。

  3.做熟的食品儘快吃烹調過的食品冷卻至室溫時,微生物已開始繁殖。放置的時間越長,危險性越大。從安全角度考慮,食品出鍋後應立即吃掉,夏秋季節在室溫下存放不應超過4小時。存放後的熟食品要再加熱後方可食用,回鍋加熱的溫度至少要達到70℃以上。

  4.妥善貯存剩餘食品需要保留剩餘食品時,必須牢記應把這些食品低溫貯存,嬰幼兒食品要現吃現做,不要貯存。由於昆蟲、鼠類和其他動物常常攜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要徹底消除廚房內老鼠、蟑螂、蒼蠅等的孳生場所。當然,最好的保護方法還是將食品貯藏於密閉容器里,防止受到污染。

  5.避免生食、熟食接觸應注意生和熟的食物分開用不同的容器貯存,也不要把新鮮食物與剩餘食物混在一起。經過安全加工的熟食品一旦接觸生食品就可能被污染。這種交叉污染可能是直接的,即當生的畜禽肉接觸熟食時即可發生。交叉污染還可能是更隱蔽的,例如,如果先處理生雞,然後再用未經清洗消毒的案板和刀具切熟食品,就產生了食物中毒的危險。因此,要把生的和熟的食物分開存放,生食品用具與熟食品用具分開使用。

  6.時刻保持廚房衛生廚房應當有相應的通風、冷藏、洗滌、消毒、污水排放等設施,且布局合理,防止加工過程交叉污染。廚房應當保持清潔,用來製備食品的所有用具的表面都必須保持乾淨。接觸餐具和廚房用具的抹布應該在下次使用之前徹底清洗,必要時煮沸消毒。千萬注意:不要在廚房內存放任何有毒物質及其容器,以避免誤用、誤食!

  7.養成良好衛生習慣製作食品時應當講究個人衛生,在加工和進食時要注意反覆和經常洗手。例如,當開始食品加工前和每次間歇之後,必須把手洗淨,尤其是去廁所後。當收拾生魚、生肉、生禽之後,必須再次洗手,然後方能開始處理其他食品。假如手受傷感染了,最好不要參加直接接觸食品的工作,要參加則必須包上繃帶或帶上手套。

  8.增強自我防範意識樹立正確的食品衛生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增強防病能力。在日常飲食中,應做到不暴飲暴食,不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不買街頭無照(證)商販出售的盒飯及食品,不食用來歷不明的可疑食物,以防病從口入。

炒菜油溫過高可產生有毒物質

一日三餐烹飪中,您是否注意過油溫的變化?您可知道,油溫過高會給健康帶來嚴重的威脅? 很多人在炒菜時,喜歡使用高溫油,認為高溫油炒出來的菜才會色香味俱全。殊不知,隨著油溫的升高,加熱時間的延長,不僅油中的各種維生素會被破壞,還會產生一些毒性物質,它們慢慢侵蝕著人們的身體,損害人體細胞,給人體帶來各種危害。 中國營養學會專家近日提醒,當油溫在50℃至90℃,會有少量氣泡,油麵平靜;當在90℃至120℃,氣泡消失,油麵平靜;120℃至170℃時,油溫急劇上升,油麵依舊平靜;到170℃至210℃,有少量青煙,油表面有少許小波紋;一旦到210℃至250℃,將形成大量含有丙烯醛的青煙,還產生油脂的熱聚合物、多環芳烴等多種毒物。若長期吸入或食用,容易誘發多種嚴重疾病。 因此,專家建議,在日常炒菜時,應養成健康的烹飪習慣,儘量不用高溫油,也不要反覆高溫加熱食用油,最好將油溫控制在180℃左右。

上班族保持辦公室整潔有助消除疲勞感

工作和生活中常有人叫苦喊累。美國最新一期的《健康》雜誌近日撰文指出,疲勞會降低食慾、影響生育能力同時削弱免疫系統。實際上,一些小的改變就能幫人們消除疲勞。 保持辦公室整潔。研究發現,混亂的辦公室會抑制大腦的反應時間,使人更難集中精神進而引起疲勞。解決之道自然就是維持整潔的辦公環境,及時整理文件,清除廢舊品,多養幾盆植物。 少聽朋友訴苦。聽朋友訴苦會讓人陷入負面思考狀態,同時導致身體分泌額外的應激激素。專家指出,向朋友伸出援助之手並不意味著要被動地聽他們訴苦。面對朋友的抱怨,你可以說這樣的話———「我只有5分鐘時間,因為有事情要處理,我能幫你什麼忙嗎?」。 不必權衡所有可能性。人們每天面臨著數百個選擇,小到穿衣吃飯,大到工作學習等問題。專家建議,對於不太重要的決定,應該多考慮其有利的一面。而對於非常重要的事情,則應權衡每一種選擇的利弊。最終作決定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保持良好的體態。彎腰駝背會減少空氣吸入量,致使大腦供氧不足,從而引起疲勞。每隔幾小時就檢查自己的姿勢,儘量保持肩、耳、臀成一線。此外,適當的力量練習也必不可少。 攝入足夠的鎂。研究顯示,鎂攝入不足會導致在完成肢體方面任務時消耗更多氧。要多吃堅果、菠菜等富含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