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元穴
關元穴在肚臍下三寸艾灸關元穴可增強人體陽氣,補虛益損。對陽氣不足,身體虛弱怕冷等症狀比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的作用。
2、神闕穴
在肚臍,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或施藥於神闋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的功能。
3、氣海穴
該穴位於人體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將其分為十等分,從肚臍3/10的位置。灸此穴對月經不調、崩漏、不孕有防治作用。
另外也可按揉此穴,操作者可取仰臥位,將雙手的手掌疊在一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放在小腹上,然後沿著順時針方向在腹部進行環形按摩,可每次按摩100圈,以小腹有溫熱感為度。此方具有補腎益氣的作用。
艾灸每天做個30-40分鐘,一般不要超過一小時,時間太長容易感到口乾、舌燥,甚至引起便秘。另外,艾灸時間長,局部皮膚也會出疱,中醫認為這是產生療效的標誌,但要注意皮膚護理,避免水疱破虧後引發感染。
4、命門穴
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同時還要加上兩側距離背部中線3厘米的腎俞穴。艾灸命門穴可強腎固本,治療女性虛寒性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等。
另外,自己按揉此穴也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操作者可取俯臥位,將兩手握拳,背在腰後,用拇指突出的關節按住腰眼穴,並稍稍用力進行按揉,可每次按揉50下(使腰眼穴出現酸脹感效果更住)。然後,將兩手的掌心緊按在腰部兩側,沿著上下的方向快速、用力地擦動腰部,直到腰部皮膚發熱為止。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堅持每晚按揉腰眼穴可起到很好的益氣固腎作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針灸艾灸不能灸這3個穴位
乳中穴
雖然乳中穴禁忌針灸,但在古代的一些書籍中尚有關於本穴刺灸的記述。如:晉代的《肘後備急方》載:治卒癲「可灸三壯」;又如:《銅人針灸腧穴圖經》提到:「可微刺三分」。表明亦非絕對禁忌。但現代已未見灸刺的報道,僅作為定穴的一種標誌。
腦戶
本穴禁針,最早記載見於《針灸甲乙經》,而禁灸一說,則至清代才出現。腦戶,為督脈穴,穴近枕骨大孔,可能是古人在針灸過程中曾發生過意外的原因之一。
魚際穴
該穴的禁針提法,首見於《素問·刺禁》:「刺手魚腹,內陷為腫」;禁灸,則見於《醫學入門》一書。究其禁忌的原因不外乎上述幾種。
冬季養生艾灸注意事項
第一,冬天由於氣候嚴寒,所以我們的皮膚都是處在一個比較乾燥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建議在艾灸之前一定要對局部皮膚進行溫水清洗。並且裸露在外的肌膚最好不要直接艾灸或針灸,避免出現疤痕最終導致凍傷。
第二,冬天艾灸最好能夠選擇無煙艾灸條,因為無煙艾灸條本身的燃燒度是比較小的,這個時候不容易導致局部肌膚出現燙傷的情況。
第三,冬天選擇艾灸的部位也是有講究的,建議皮膚比較敏感以及比較薄的地方千萬不要使用艾灸或針灸,因為冬天的溫度比較低,若是對心臟、臉蛋等原本肌膚就比較薄的地方直接艾灸容易出現冷熱交替的情況,最終會傷害都皮膚不利於健康。
第四,冬天艾灸一定要注意防火工作,由於天氣寒冷所以這個季節我們的服飾大多都是羽絨服或棉衣,這些都是屬於易燃物品,而艾灸的過程中要用到火,若不注意防火容易產生極大的隱患。小編建議,冬天最好選擇無煙艾灸條火懸灸艾灸條的方式。
第五,由於艾灸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耗費體力的保健手法,所以小編建議在大病初癒、醉酒或是疲憊狀態下最好不要使用這種方法,避免身體出現精力下降的情況,最終不僅不能夠提高體質反而有可能導致體質下降。
第六,體質差或老人、小孩最好要謹慎使用艾灸養生,除此之外女性月經期間、懷孕期間以及患病期間都最好不要使用艾灸。
第七,精神病患者生活中也最好不要使用艾灸這種方法,因為艾灸這種保健手法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艾灸患者的腎經,很容易導致意外情況的出現。
第八,若是沒有選擇正確的艾灸方法很容易導致局部肌膚出現化膿以及膿包的情況,建議最好不要將膿包弄破,避免感染,而是應該到醫院接受治療。
第九,艾灸對於多種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對於失眠或是腸胃病這些特殊病例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需要特別注意艾灸的時間。建議失眠患者艾灸的時間應該選擇睡覺之前,而胃腸道疾病患者則應該在吃飽飯之後,這樣效果才可能更好。
第十,也有少部分人在艾灸的過程中出現了暈灸的情況,建議這個時候不要過度緊張,這是由於體質不一樣所導致的,建議立即停止艾灸休息一下就可以恢復了。
痛經應該艾灸什麼穴位?
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點揉子宮穴,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
針灸和艾灸的區別
針灸和艾灸都屬於中醫療法,一提起這兩種療法,很多人認為是同一種療法。其實不是,針灸與艾灸療法都是通過刺激人體穴位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但是兩種療法有很大差別,並不是同一種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