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慾減退或是胃癌預兆 日常多吃6種抗癌食物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我國其發病率居各類腫瘤的首位。在胃的惡性腫瘤中,腺癌占95%這也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乃至名列人類所有惡性腫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症狀。當臨床症狀明顯時,病變已屬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狀,以免延誤診治。

  胃癌的五種預警信號

  1.上腹部疼痛:此為胃癌最常見的症狀。開始為間歇性的隱隱作痛,常常診斷為胃炎或潰瘍病等。

  2.上腹部不適:多為飽脹感或燒灼感。可以暫時緩解,反覆出現。

  3.食慾減退、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表現為食後飽脹感並主動限制飲食,常常伴有反覆噯氣。

  4.黑便或大便潛血陽性:如果在沒有進食血豆腐,吃鉍劑等藥物的情況下出現了大便發黑,就應儘早來醫院檢查。

  5.乏力、消瘦及貧血:這是另一組常見而又不特異的胃癌症狀。病人常常因食慾減退,消化道失血而出現疲乏軟弱等表現。

  哪些食物有助預防胃癌

  胃癌(包括消化系腫瘤)的發病病因和機理較複雜,但由於胃是食物的消化器官,胃癌與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這一點卻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認同。既然胃癌與「吃」有關聯,是否存在有有助預防胃癌的食物呢?答案是肯定的。近來來,國外有營養專家通過研究就發現,如果你經常吃以下幾種食物,可以預防或減少胃癌的發生。

  大蒜 大蒜是公認的防癌食物,有明顯的抗癌功效。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食用生大蒜的人群,胃癌發病率非常低,原因是大蒜能顯著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減少了亞硝酸胺合成的可能,因而起了防癌效果。

  洋蔥 吃洋蔥能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重要的是洋蔥中含有一種櫟皮素的物質,為天然的抗癌物質。研究顯示,經常吃洋蔥的人,胃癌發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蔥的人要少25%,患胃癌的致命率也低了30%。

  菌菇類 這類食物包括冬菇、香菇、金針菇等以及木耳。科學家發現,食物中許多菌菇類都含有抗癌物質,能起防癌功效。比如,冬菇中所含的多糖體,抗癌率非常高。黑木耳、白木耳所包含的多糖體也是一種抗癌的有效物質。菌菇類食物中富含的粗纖維和鈣等都有防癌作用,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番茄 番茄含番茄紅素及胡蘿蔔素,它們都是抗氧化劑,特別是番茄紅素,能中和體內自由基,對於抗胃癌和消化系癌有利,同時對預防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有效。

  椰菜花 椰菜花中含較多微量元素鉬,可阻斷致癌物質亞硝酸胺的合成,能起到抗癌防癌作用。有研究報告指出,椰花菜還含有一種可以刺激細胞活動的酵素叫小硫化物,能阻止癌細胞的形成。吃椰花菜對預防食道癌、胃癌等都有一定作用。

    編輯推薦:

    白領冬季常吃火鍋惹胃癌 日常如何護胃?

    細嚼慢咽防胃癌是誤區 過度咀嚼損容貌

    吃什麼養胃?健脾胃得按體質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孩子患肥胖症?或因兒時缺脂肪

  兒時缺脂肪長大反而肥胖

  如果嬰幼兒時期攝入脂肪不足,孩子成年後更易面臨肥胖問題。防止自家寶寶長成小胖墩,家長們會精心安排他們的飲食,對高脂肪食物唯恐避之不及,但這樣做也容易弄巧成拙。

  法國「家庭」網日前發布的一條新聞稱,如果嬰幼兒時期攝入脂肪不足,孩子成年後更易面臨肥胖問題。

  法國國家醫學與健康研究院的專家們對此進行了長達20年的研究。結果發現,2歲前攝取脂肪少的孩子,長大後的腰圍更粗,脂肪更多。

  調查也發現,他們體內的瘦素(一種增加食慾的激素)水平高於其他人,這也意味著體內脂肪比例更高。

  該研究負責人瑪麗·羅蘭表示,在出生的前兩年,孩子的新陳代謝水平就會基本穩定,若此時家長供給的脂肪量很少,他們的身體更不易適應未來脂肪量的增加。

  專家稱,事實上,這幾十年肥胖症的流行,與兒時攝取脂肪量過少有關。專家建議,兒童在2歲前可選擇飲用全脂牛奶,或在輔食中添加半勺食用油。2歲後,可逐漸減少脂肪攝入量。

  家長不可不知的幾點預防措施

  我們將肥胖的預防分為三個層面:防止肥胖的發生;預防肥胖導致的合併症;防止合併症帶來的危害。因為肥胖一旦發生,再想校正就比較困難,因此預防肥胖的發生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來說,預防肥胖需要從肥胖的發生原因做起,因此預防肥胖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提高對健康的認識:充分認識肥胖對人體的危害,了解人在嬰幼兒期、青春期、妊娠前後、更年期、老年期各年齡階段容易發胖的知識及預防方法。父母要協助小孩控制體重,慎防日後發生肥胖。

  飲食平衡合理:採用合理的飲食方法,做到每日三餐定時定量,科學安排每日飲食,如飲食不過油膩,不過甜和不過多,宜適當增食蔬菜和粗糧,少食肥甘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加強運動鍛煉:經常參加慢跑、爬山、打球等戶外活動,既能增強體質,使形體健美,又能預防肥胖的發生。減肥的人群要注意減肥速度:輕度肥胖者可每月減重0.5-1.0kg,中度以上肥胖可每周減重0.5-1.0kg。

  生活規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年齡不同合理安排自己的睡眠時間,既要滿足生理需要,又不能睡眠太多。

  保持心情舒暢:良好的情緒能使體內各系統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運行,對預防肥胖能起一定作用。

睡眠養生不宜張口遮面

  晚間睡眠好,次日精力旺盛、體力充沛、思維敏捷。如果長期失眠會加速神經細胞的衰老和死亡。俗話說:「一夜不睡,三日不醒。」這就是說明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精、氣、神的恢復。醫學研究表明,每日睡眠不足4小時者,其死亡率比睡眠7至8小時者高1倍。飲食有忌宜,睡眠亦有忌宜。古人曾對睡眠加以總結,並對不良睡眠的10種類型概括成「十不宜」,可引以為戒。

    睡眠不宜仰俯。睡覺別臉向下,也不能直挺挺面朝上。趴著睡(俯臥)影響呼吸、心跳,也易做噩夢;仰著睡則四肢肌肉不能放鬆易疲勞,且手易搭胸,也易做噩夢。應該向右側身屈膝,所謂「睡不厭蹴,覺不厭舒。」向右側身不壓心臟。當然左右變換睡姿也可以。總之使身體血上下流通,醒時筋肉舒展自如即可。

  睡前不宜憂慮。睡時一定要專心安穩思睡,不可想事。若睡前過多思考問題,甚至憂愁焦慮,則心神不得安靜,這樣不但會失眠,而且對身體的損害會比白天更大。

  睡前不宜惱怒。睡眠只有達到「神靜志和,心境安寧」的境地,才能進入熟睡。《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思則氣結。」凡情志的變化都會引起氣血的紊亂,從而導致失眠,甚至疾病。所以睡前非但不可惱,亦應防止任何情緒的過激。

  睡前不宜語言。中醫認為:肺為五臟華蓋,主出聲音,凡人臥下,肺即收斂,如果此時言語,則易耗肺氣,既傷氣又損津液。這好像鐘磬一樣,不懸掛不能發聲。另外,睡前說話也會使精神興趣,思想活躍,從而影響入睡,導致失眠。尤其是久別重逢,勢必話多,躺在床上還回憶往事或訴說離別之情,使情緒不得安靜,又怎麼得以入睡呢?

  睡前不宜進食。睡前不宜飽食、飢餓又或大量飲水及濃茶、咖啡等飲料。《彭祖攝生養性論》說:「飽食偃臥則氣傷。」《抱朴子·極言》曰:「飽食即臥,傷也。」《陶真人衛生歌》說:「晚食常宜申酉前,何夜徒勞滯胸膈。」都說明了飽食即臥,則脾胃不運,食滯胸脘,化濕成疾,大傷陽氣。如果飢餓狀態入睡則飢腸轆轆,也難以入眠。因此,不妨睡前吃少許食物後稍休息一會再睡;若夜臥以後,在床上進食,則對身體更為不利。當然由於特別情況所造成的因飢餓而進食,則又當別論。只是不應該形成一種習慣。

  睡前亦不宜大量飲水,飲水損脾,水濕內停,夜尿增多,甚則傷腎。睡前更不宜飲興奮飲料,菸酒亦忌,以免難以入睡。

  睡眠不宜對燈睡臥。《老老恆言》說:「就寢即滅燈,目不外眩,則神守其舍。」《雲笈七籤》說:「夜寢燃燈,令人心神不安。」在燈光中入睡,心神不寧,既不能入睡,即使入睡也不安穩,淺睡期增多,容易醒來,因此睡前必須關燈。窗簾以冷色為佳。住房面積有限,沒有專用臥室者,應將床鋪設在室中幽暗角落,並以屏風或隔帶與活動範圍隔開。

  睡眠不宜張口。孫思邈說:「液臥常習閉口」,是保持元氣的最好方法。張口呼吸有好多缺點,不僅不衛生也不雅觀,而且還容易使灰塵與冷氣進入肺胃,致使肺臟受冷氣的刺激,對健康極為不利。有的人不僅睡臥張口,還鼾聲如雷,攪得周圍人都無法入睡,因此當習練閉口睡眠。

  睡眠不宜掩面。有的人喜歡蒙頭而睡。蒙頭睡覺既容易導致呼吸不暢,又會吸入自己呼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對身體健康極為有害。唐代孫思邈的「冬夜勿覆頭,得長壽。」以及古代的「三叟歌」中有「下叟前致詞,夜臥不覆首」之語,均說明蒙頭睡覺對身體無益。

  睡眠不宜當風。人體在睡眠後,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降低,最易受風邪侵襲。《瑣碎錄》說,臥不可當風,「恐患頭風,背受風則嗽,肩受風則臂疼,善調攝者,雖盛夏不當風及坐臥露下。」炎熱的季節,貪圖涼意,臥處當風,或移床戶外,遭受風襲,結果是腹痛便稀,或者是渾身骨節、肌肉酸楚,故要避風而睡。

  睡眠不宜對火爐。臥時頭對火爐,易受火氣蒸犯,令人頭重目赤,或患癰腫瘡癤,並易發生感冒。《瑣碎錄》說:「臥處不可以首近火,恐傷腦」。且由於溫度過高,容易在入睡後將被撩開,反而著涼,或夜間起身,亦易受寒。

老人常踢毽子可防糖尿和痴呆

踢毽子是全身心的健康運動,因為踢毽子首先可以調節人的思想情緒,特別是眾人在一起的「群踢」,寬鬆的心境、歡快的節奏、緊張的場面,往往使人樂而忘疲、樂而忘憂,無形中增強了機體的活力和戰勝困難、抵抗疾病的能力。

冬季抗脂技巧:大碗吃飯有助控制食慾

一到冬季,不少MM異常煩惱,強大的食慾是屯脂肪的重大因素!如何控制食慾,達到抗脂修身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