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民俗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除了吃粽子、划龍舟外,端午節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大節日。因為此時天氣日漸炎熱,蚊蟲蒼蠅滋生,被稱為「惡月」或「百毒月」。古人還把五月端午稱作「衛生月」,可以說端午節蘊藏著豐富的養生保健知識。
中草藥避毒祛邪
說端午不得不話艾草。它是一種藥用植物,艾葉味苦,微溫無毒,有溫氣血、逐寒濕之功,又有芳香避穢之能。據說,民間有「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熏艾葉」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頭等處也掛上艾草。端午時節空氣潮濕,而艾葉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氣,除污濁,淨化空氣,保持室內清潔衛生,起到消毒預防疾病的作用。民間有種說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掛在門上可以祛除各種毒物,使人身體健康。所以古人稱「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之說。
此外,端午節常用的中草藥還有菖蒲、青蒿、香茅、柚葉等,一起用水煎後當茶飲用,或者泡酒飲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療效,可以預防疾病。
飲食強身防病
古代過端午還有飲雄黃酒的風俗。在「本草」中對雄黃的藥性早有記載,雄黃性辛溫,具有解蟲蛇毒、燥濕、殺蟲功效。因為端午節後即進入炎熱季節,各種病菌隨氣溫升高而滋生,此時用雄黃殺蟲解毒防病最為適時。
每年到端午節這一天,人們都有吃粽子的習俗。相傳它起源於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殉國,以寄託對這位愛國詩人的哀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國人到五月初五食粽子的習俗。北方的江米小棗粽子,以甜味素食涼吃為主。而南方則可分蘇式和廣式兩大類:蘇式粽子有糯米、赤豆、豆沙等素粽及鮮肉、火腿等葷粽;廣式粽子則大多偏於葷食粽,有叉燒蛋黃、豬油豆沙、鮮肉蛋黃粽等。
儘管我國南北方的粽子風味、特點和做法不同,但都以糯米和粽葉為主料。祖國醫學認為,糯米是糧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據「本草」中的藥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棗、赤小豆、綠豆等具有補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鴨蛋黃、鮮肉等都是營養豐富的食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這些葉子都有很好的藥用功能。如: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
端午正值立夏之後,食粽能於清淡中平補,在平補中清化,確實是一個適時的食補、食療的絕妙處方。當然,食用時也應有所節制,糖尿病者、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
運動通調氣血
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天氣較煩悶,假如工作壓力大,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容易煩躁憂鬱、心悸胸悶。情緒的變化,會影響臟腑的功能,亦可導致精神疾患,如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脾。夏季養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氣調順。所以除了藥物、食療及平和心態外,也應同時加強運動。全身氣血暢通,可增益心肺功能,調理脾胃代謝,通調氣血循行,憂鬱情緒也隨之化開。
綜上所述,在端午節之際,吃粽子以食療食補增加營養,掛艾蒿以清潔消毒避邪,喝雄黃酒以加強自我保護,划龍舟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實為一套系統的養生健身體系,從此也可看出祖國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5款食療粥幫你緩解熬夜帶來的傷害
龍眼肉15克,紅棗15克,粳米100克。將粳米和龍眼肉、紅棗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後再用文火熬30分鐘,米要煮爛,加適量白糖。
夏日備孕 這些細節要注意
夏天人們往往會睡得很晚,而睡眠不足不利於精子及卵子的活力。所以,準備受孕時一定要注意每天的起居要規律,切不可經常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