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秘笈讓你每天工作都精彩

  前幾天在路上巧遇一位許久不見的老友,問他近來可好?他聳聳肩:「最近工作很沒勁,每天上班的步伐越來越沉重,這兩天正在想,是該走,還是該留?」 

    嗯,上班沒勁?在企業界做培訓多年,常常聽到許多人發出同樣的感慨。第一天上班,興奮異常;然而今天去上班,卻痛苦不已。日子久了,工作似乎變成了枯燥無味的代名詞,再也和開心、精彩沾不上邊。 

    然而工作是你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若是上班沒了勁,生活也往往就缺乏活力。怎麼做,才能找回工作上的精彩心情? 

    一:找到工作意義 

    我認識一位小學數學老師,他教數學30年了,如果擠進他的教室,你會看到白髮蒼蒼的他興高采烈地跟孩子們打招呼:「嗨,我是你們的數學精靈,今天要教大家1+1的神奇!」他手舞足蹈,開心極了。30年如一日,每年講的話其實都一樣,教的內容也相同,卻仍然開心無比。問他其中的秘密,他說:「很簡單,對我來說這可能是第n次,可是對孩子們來說,這是他們的第一次。」用客戶的角度,來解讀自己的工作。你就會發現,自己的第n次,仍然可以像第一次一樣讓人興奮。 

    太棒了!工作要精彩,必須先找到激情。而激情是源自於對工作意義的肯定。所以想要精彩,別忘了想想自己的工作能對別人產生的重大意義,找回激情,就再也不是難事。 

  二:舒壓,讓工作更精彩 

    許多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卻因為壓力過大,不知不覺讓工作心情變了形。在這個時候,聰明的人會調整自己的受壓心情,讓工作節奏有快有慢,才能創造精彩的工作績效。 

    你也許會說,「工作都忙不過來了,哪來時間去舒壓?」恢復和放鬆其實不需要太多時間。給你幾個好建議:即使工作繁重,你我仍可以掌握中間一些細碎的時間幫助自己舒壓。比如說,埋首寫企劃案,站起來去茶水間倒杯茶的路上,就可以做個「走路禪」。很簡單,放慢速度,專心地去感受自己走路的當下,很專注地去走路,你就是在做禪了。 

    掌握這個原則,在辦公室走路就可以做「走路禪」,中午吃飯可以做「吃飯禪」,另外隨時花上五分鐘做深呼吸,放鬆的練習,都能幫助你丟掉工作上的情緒垃圾,有能力再度熱情澎湃。 

  三:把工作當演出 

    我在美國念博士班時,系上有一位年輕的帥哥教授,他的課堂總是笑聲不斷,每一個學生都很期盼在教室看到他的身影。他教的應該是個有趣科目?完全不是,他教統計學。 

    有一次在課前和帥哥教授聊天,上課鐘一響,他跳起來收拾東西,然後笑著說:「Time to Rock』n Roll!」 

    哈哈,太有意思了,他把每一次的教書當成一次搖滾樂團的演出。其實想想有道理,我們常去欣賞藝人在舞台上的精彩演出,他們的狀況之所以精彩,是因為他們明了,站在舞台,有眾人目光關注,因而全力以赴。而如果在工作上保持同樣的心態,工作其實也是個舞台,當然應該盡全力演出。用如是的心情,工作當然容易變得精彩。

  四:用創意揮灑精彩 

    在工作上有能力,能讓人稱職。但如果缺少了創意,就不容易精彩。 

    有一個朋友在法律事務所做秘書多年,他的老闆換了三四家事務所,卻怎麼樣也不願意換他這個秘書。原因是工作多年的他,仍然不忘發揮他的工作創意。例如,他總是在動腦筋想出更好的檔案管理方式,打報告時也總是精益求精,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他的老闆在演講時,常常舉自己的秘書為例,說:有了這個秘書的精彩演出,讓他自己的工作滿意度也急劇上升。 

    創意可以揮灑出精彩。多想想如何成為一個創意十足的工作者,精彩也會隨之而來。 

  五:把刁難當成挑戰 

    曾經去過一家銀行,我發現這家銀行新進員工流動率很高。一問,原來是領導的要求特別高,而且說話特不留情面,許多新人進來不多久就憤憤離去。但是有一個年輕人卻留了下來,而且第二年就當選為公司優秀員工。仔細研究,發現他的哲學是,把老闆的刁難當成自己進步的挑戰。他說,「人家都只看到老闆給的要求不合理的地方,而我把注意力放在可能因此受益之處。所以有越難滿足的老闆,就有越大進步的可能性。」 

    哈哈!這真是個聰明的情商高手!因為心理學研究發現,挑戰和新奇是讓人覺得精彩的重要元素。所以如果把刁難當成挑戰,不但不會讓自己憤怒沮喪,反而會讓自己的精彩工作增添新鮮活力。 

  六:大事小事,都是精彩契機。 

    那些真正樂在工作,而且覺得自己工作精彩的人,不會放棄工作中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 

  叫我去送份公文?沒問題,這下我就有機會去認識別的部門的同事了。要我去複印一份檔案?好機會,這下我可以學習這個公文怎麼寫才是。這麼一想就發覺,工作上任何事情都是學習的契機。而精彩的感受是來自於學習的成就感。學會了,有成就感,覺得興奮開心,當然精彩。 

  世界上其實沒有原本精彩的工作,只有精彩的工作者。掌握了以上的原則,你的工作就肯定精彩無比!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職場忙人要當心「雙休綜合徵」

  專家稱,「雙休綜合徵」是一種心理疾病,患病的大部分是上班族,因為平時上班較忙,一到雙休就要忙著做各種家務,出去購物、去看父母等。所以,一個雙休經常忙得腰酸背痛,還沒來得及休息,周一又要上班,以至於上班族害怕過雙休,一到雙休就感到煩躁不安,脾氣暴躁。

  患上「雙休綜合徵」的人一到雙休日就產生抑鬱情緒,感覺煩躁不安,患者以中年人居多,也有不少是年輕的單身者,主要是因上班時工作很忙,精神處於緊張狀態,到了周末卻「輕鬆」得無聊,不是通宵達旦上網就是打麻將、泡吧,或兩天都在家蒙頭大睡,導致出現身心問題。

  要合理安排雙休日

  專家建議,要結合自身實際合理安排雙休日,做到有張有弛,讓雙休日真正起到放鬆、休息的作用。同時,要積極地自我調適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雙休日這兩天晚上儘量不要再熬夜,睡前可用熱水泡腳解乏;不要再大吃大喝,定時定量飲食,多喝茶、多吃水果,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同時還可以聽聽輕音樂、看看書報等調整身心,幫助自己儘快恢復煩躁情緒,如果自己很難調整應進行心理治療。

職場自我息怒的三個妙招

  工作和生活中,難免有衝突,如不自控,衝突愈演愈烈會影響工作、傷害感情。因此,掌握一些自我息怒的技巧是十分有益的。這裡列舉三個辦法:

  平心靜氣

  美國經營心理學家歐廉·尤里斯教授提出了能使人平心靜氣的三項法則:「首先降低聲音,繼而放慢語速,最後胸部挺直。」降低聲音、放慢語速都可以緩解情緒衝動,而胸部向前挺直,就會淡化衝動緊張的氣氛,因為人情緒激動、語調激烈的人通常都是胸前傾的,當身體前傾時,就會使自己的臉接近對方,這種講話姿態能人為地造成緊張局面。

  閉口傾聽

  英國著名的政治家、歷史學家帕金森和英國知名的管理學家拉斯托姆吉,在合著的《知人善任》一書中談到:「如果發生了爭吵,切記免開尊口。先聽聽別人的,讓別人把話說完,要儘量做到虛心誠懇,通情達理。靠爭吵絕對難以贏得人心,立竿見影的辦法是彼此交心。」憤怒情緒發生的特點在於短暫,「氣頭」過後,矛盾就較為容易解決。當別人的想法你不能苟同,而一時又覺得自己很難說服對方時,閉口傾聽,會使對方意識到,聽話的人對他的觀點感興趣,這樣不僅壓住了自己的「氣頭」,同時有利於削弱和避開對方的「氣頭」。

  交換角色

  卡內基·梅倫大學的商學教授羅伯特·凱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某電腦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設計員和他的上司就某一個軟體的價值問題發生爭執,凱利建議他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爭辯,結果五分鐘後,雙方便認清了彼此的表現多麼可笑,大家都笑了起來,很快找出了解決的辦法。在人與人溝通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才行。如果雙方在意見交流時,能夠交換角色而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能避免雙方大動肝火。理性升華。電視劇《繼母》中,當年輕的繼母看到孩子有意與她為難而惡作劇時,一時氣憤難忍,摔碎了玻璃杯。但她馬上意識到進一步衝突的惡果,想到了當媽媽的責任和應有的理智,便頓然消除了怒氣,掃掉玻璃渣片並主動向孩子道歉,和解了關係。當衝突發生時,在內心估計一個後果,想一下自己的責任,將自己升華到一個有理智、豁達氣度的人,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境,緩解緊張的氣氛。


職場女性應該具備的五種魅力

這是一個越來越「以貌取人」的年代。據說,只需30秒,你的客戶或你的面試官就會在他們心目中給你下一個「最終判決」:能不能爭取到某張訂單,能不能被心儀的公司錄取,能不能被大老闆青眼提拔……也許就決定於你的一個手勢,一句措詞,或是一個微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多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看上去很像一個成功人士」。這就是所謂的「職場魅力」。在這裡,我們給你提供了5種針對性極強的練習方法,從今天就開始行動吧! 五大「職場魅力」之一:優雅的姿勢 行動一:優雅的姿勢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在55%的程度上要取決於我們的身體語言。當穿著套裝的你耷拉著眼皮,慢吞吞地橫穿整個辦公室時,肯定會在老闆心目中留下沒有睡醒、對別人不加理會或是唯唯諾諾的壞印象。然而,假如你是很輕鬆地、挺直腰板地快步走進辦公室的話,那麼就不會給人前面的那種印象。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像模特一樣走誇張的貓步,只要注意,不要駝背弓腰就可以了。因為只會將身體蜷起來走路的人,常常會給人以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老闆在考慮升職名單的時候,往往會把這樣的人的名字第一個刪掉。 對策:你留意到從辦公桌望出去某塊玻璃上你的影子嗎?你是不是把頭習慣性地偏向某一邊?這是一個典型的女性動作,在動物世界裡則是一種諂媚的象徵。記得時時提醒自己,改掉它。 行動二:明智的大膽 在新的環境裡,如何區別自己的行為是勇敢還是冒險,女性往往會覺得有些困難。原因是,女性往往對自己的行為外表更挑剔,也更喜歡把自己隱藏起來,而且還喜歡不停地想,別人對自己都有些怎樣的看法。只有當你對自己的信念堅定不移的時候,令人鼓舞的火花才會出現。 對策:把在會議中所有以「別人」開頭的句子換成「我」,作為句子的主語,以此來強調你的觀點。試試看,在某個小時裡,不在發表意見之前加上「我覺得」、「我以為」這樣的修飾語。 行動三:真誠的尊重 一個聰明而受人歡迎的談話對象往往會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對方身上。他會和對方保持眼神的交流,而且說的話比對方所說的要稍微少一些(最佳的比例是49%)。 這樣就標誌著:「我不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我會給你足夠的空間,因為我是個注重和諧的人。」抱有這種態度的人往往能夠給對方充分的信任感,因為他感到自己所談論的東西對於你來說很重要。真正充滿魅力的人是—個值得尊敬的聽眾,同時也會是一個很忠誠的保守秘密的人。 對策:如果你覺得自己每天傾聽的時間太少了,不妨和一個與你性格完全不同的同事一同進餐,聽他說話。你一定會對你從他那裡所了解到的信息感到驚訝。 行動四:吸引人的匯報 不管你的點子有多麼好,要想讓別人對此也感興趣,就必須儘可能地將它描述得言簡意賅。在報告資料里加上一些有色彩的標記,或是注釋,會比枯燥的數據堆積更有吸引力。對於你的老闆或客戶來說,他們也會因此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去理解你所闡述的觀點。而且,看到別人對你的報告有興趣,發言的你自然也會覺得做報告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對策:通常,我們的工作領域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非常陌生的,要他們一下子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不妨試著把你的一個新點子解釋給你在別的行業工作的朋友聽。15分鐘後,如果他明白了你的意思,你就成功了。 行動五:擁有權威的聲音 慌慌張張而又刺耳的聲音往往會讓別人感到神經緊張。如果能將聲音放得稍微低沉一些,速度控制得快慢適中,並且通過一些短小的停頓來引導聽你說話的人,便能夠很容易地贏得談話對方的好印象。 在國外,有專門的職場聲音教練,他們給出的最基本的一條建議是:「在談話的時候,將身體放鬆,並且好好地控制自己雙腳的位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在說話的時候保持身體挺直,並將身體重心平均地分配到雙腳上,我們的言談就能夠給別人帶來更深刻的印象。

職場瓶頸「四年之痛」

本報曾作過一個話題叫做「職場人士也有『七年之癢』」,事實上,這一年限在不斷提前。據了解,很多職場人士在進入職場的第四年甚至是第三年就已經開始遇到了職業發展的「瓶頸期」,又稱「四年之痛」。 而很多時候職場的客觀環境是難以改變的。面對這個問題,職場人士通常有兩種選擇: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我就選擇離開,尋找適合我的環境;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我還是留下來,改變我自己。 遇到瓶頸何去何從?記者邀請到了廣東號角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首席顧問曾文和柏明頓人力資源管理公司高級顧問師劉春霖,為職場人士解答這個問題。 職業瓶頸期在提前 記者:首先您如何看待職場人士的發展瓶頸? 劉春霖:這種現象在職場裡很普遍。通常職場新人剛步入職場的時候往往衝勁十足,然而隨著對工作的熟悉,以前的激情就慢慢消失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厭煩自己的工作,上班就像遭受酷刑一般。也許身心調整或者跳槽能暫時緩解這個問題,但是時間一長還是感覺到萎靡不振,沒有了奔頭。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七年之癢」,時間短的也稱「四年之痛」。 曾文: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迫於就業競爭的壓力,會選擇「儘早就業或者先就業後擇業」等心態而步入職場。由於專業的不對口、興趣愛好有偏差、角色轉變不到位等原因,很多人並不能勝任工作或者找不到自己中意的工作,這些煎熬導致了他們職業發展「瓶頸期」越來越提前。 記者: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哪些呢? 劉春霖:職場人士遇到瓶頸的原因有很多,有企業環境等外部原因,也有職場人士自身的原因。例如發展空間有限、個人技術無法突破、發現企業的諸多問題、與企業文化漸漸不相容等等。其實更多的時候職業瓶頸涉及到了一個人生規劃的問題。無論是何種原因,一旦遇到瓶頸,個人就像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需要儘快作出調整。 離開換行業還是換專業 記者:遇到瓶頸調整是必要的,但是在外界環境不可改變的情況下,職場人士該選擇換哪一個環境好呢?還是留下來,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環境? 劉春霖:當自己的發展空間狹小、或者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工作相悖時一定要選擇離開。而離開的方式有很多,但要考慮的關鍵問題是行業和專業———是換行業?換專業?還是既換行業又換專業? 如果專業與工作對口,但是自己沒興趣,那麼通過考研換個專業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是這意味著以前積累的經驗就損失過半,但是任何時間起步都不晚。如果是對本專業的興趣還在,只是發展無望而選擇考研,那就要慎重考慮了。學歷是很好的敲門磚,但也只是敲門而已。畢業後同樣要再考慮日後的工作選擇問題。 也有人選擇離職,但是切記一點———換行業不換專業、換專業不換行業。你的專業知識、行業經驗、以及人脈資源將是你日後騰飛的強有力保障。 選擇留下,變思想、變崗位 劉春霖: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遇到瓶頸是不需要選擇離開這種方式的,畢竟已經在相應的崗位上有了多年的積累。但是,留下不是目的,目的是求變———變思想、變崗位,實現人崗匹配,重新煥發活力。 所謂變思想,就是人適應崗位。不妨放個長假、放鬆一下心情;培養一些新的愛好,比如郊遊、打球等,增加與外界的接觸;對現有工作深度、廣度、複雜度重新調整,學習新的觀念和新的技能;與領導溝通,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 所謂變崗位,就是崗適應人。職場人士可以申請崗位調動,申請承擔臨時性的工作或者通過在職學習向目標崗位靠攏等等。在這個過程中,結果/目標是激發你工作熱情的原動力。 多種途徑實現瓶頸突破 曾文:面對瓶頸的制約,有人選擇堅守陣地,通過在不斷的碰壁中總結經驗,然後反省糾正自身,進而安全度過瓶頸期;也有人選擇利用身邊資源不斷探索,通過師長指點、人才測評等外力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進而實現職業發展的「井噴」;同樣還有很多人選擇讀研來實現涅槃。對於選擇改行從業到像公務員、學校教師、某些企業高層等需要明顯學歷要求的職位來說,讀研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每個行業其實都有職業發展瓶頸,應對方法也有較大差別。最關鍵的兩點就是需要時刻保持一種學習的心態,更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職業規劃,只有時刻了解自己的發展現狀和方向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本報記者於冬雪實習生金岸